欄目主持:葉揚
改進建筑60秒
欄目主持:葉揚
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Architecture
我們仿效BBC的廣播節(jié)目“60秒改進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進建筑60秒”欄目,每期將在世界范圍內采訪兩位人物,請他們就建筑、城市、景觀、技術等相關問題在60秒的時間里講出一個或兩個有啟發(fā)性、批判性甚至有爭議性的觀點。本欄目如實記錄了他們的話,采訪所拍攝的視頻將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相關網頁上。所述觀點只代表嘉賓本人,與本雜志立場無關?!?/p>
朵寧
度態(tài)建筑設計總監(jiān)
DUO Ning
Partner, dot Architects
我正在一個我設計的項目的建筑工地上。這個項目非常有意思,所有部分都是由非專業(yè)人士建造的,在場所有穿黃衣服的人不是專業(yè)的建筑工人,是企業(yè)家和志愿者。
在設計這個項目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它完工以后使用的狀態(tài),還要考慮到每個非專業(yè)人士在施工過程中的參與度。這是一個非常小的轉變,但它提出了一個大的問題:建筑和施工是否能變成分散化的設計過程?傳統(tǒng)的定義來講,建筑設計與建造是高度集約化的社會組織活動。在這個項目中,我們嘗試非專業(yè)人士、分散化,打散了原來的集中制度,這給建筑設計和房屋建造帶來一些娛樂的感覺,同時也拓展了這個行業(yè)的邊界。那么這到底是“娛樂至死”的消費行為,還是會為建筑行業(yè)帶來新的變化,我們也拭目以待。
作為建筑師,我的工作就是觀察、發(fā)現(xiàn),并在設計中做出表達,反映我們社會的變化。□
蔡長澤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師
CAI Changze
Architect,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UT
其實我所做的事情都很普通、傳統(tǒng)。最近幾年,每年都會旅行一次,然后每年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競賽命題做一次設計訓練。
2014年,我和董笑以及清華、同濟的朋友們沿著西域河西走廊旅行,回到學校后,我和董笑做了YoungBirdPlan KIOSK建筑競賽,一直到2015年,華黎作為導師指導我們把獲獎作品“開辟”落地。那時候性子野、好玩,大冬天背著行李包,以卒姆托的建筑作品為線索進行一次朝圣之旅,后來我回廣州工作一年,然后自己一個人去西班牙、葡萄牙旅行一個月。
最近又參加了WA華夏之星初心圖書館的設計競賽,剛好明天我又要到歐洲旅行。這次路線是從北歐芬蘭、瑞典、丹麥到德國,往東一直到伊斯坦布爾,然后折回來,按照西方古代建筑到現(xiàn)代建筑的發(fā)展脈絡,從雅典、意大利、法國,再往北到比利時、荷蘭。這是一條很傳統(tǒng)的旅行路線,涵蓋了古典、文藝復興、新藝術運動到現(xiàn)代主義的發(fā)展脈絡及歐洲主要城市及景觀。
因為,我感覺每次旅行之后,會以一種更放松的姿態(tài)去生活、工作、讀書,當然這些是相互關聯(lián)的。雖然我們處于信息高速變化的時代,但是仍然存在一條傳統(tǒng)的路徑豐富你的內心世界,改變你的狀態(tài)及所處的環(huán)境?!?/p>
參數化設計元素Elements of Parametric Design作者:羅伯特·伍德伯里/Robert Woodbury出版:Routledge, 2010
漢姆生-霍爾-哈馬略:文學,建筑,景觀Hamsun – Holl – Hamar?y: Literature,Architecture, Landscape編者:阿斯萊格瓦 等/Aaslaug Vaa et al.出版:Lars Müller Publishers, 2010
歌川廣重 江戶名所百景圖Hiroshige. One Hundred Famous Views of Edo作者:梅拉妮·特雷德/Melanie Trede,洛倫茨·比希勒/Lorenz Bichler出版:Taschen, 2015
新音樂——1945年以來的先鋒派The New Music: The Avant-garde since 1945作者:雷金納德·史密斯·布林德爾/Reginald Smith Brindle譯者:黃枕宇出版: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1
與傳統(tǒng)設計方法不同,參數化設計方法通過設計師創(chuàng)建參數化模型系統(tǒng)來生成設計方案。通過設定參數及參數關系,參數化建模有助于表達設計意圖。參數化設計可以改變設計參數、應用計算機生成算法來創(chuàng)建多種建筑設計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基于搜索的優(yōu)化算法來優(yōu)化設計方案。作為一種新的設計方法,參數化設計在當代建筑中正在起到重要作用。
《參數化設計元素》介紹了設計師運用參數化設計方法時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包括數學(如線性代數、幾何)、計算機科學(如編程、數據結構、算法)等。更為重要的是,該書介紹了系統(tǒng)學習和應用參數化建模方法的途徑——參數化設計模式。
“設計模式”的概念來源于伯克利加州大學建筑學教授克里斯托弗·亞歷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等著的《建筑模式語言:城鎮(zhèn),建筑,構造》(1977)。這一建筑學中建立的概念也被計算機軟件工程用來創(chuàng)建針對軟件設計問題的可重復利用的解決方法。在不同的問題環(huán)境中,模式有不同的結構。在《參數化設計元素》一書中,作者為參數化模型的算法建立了模式結構,包含模式名稱、含義、何時使用、為何使用、怎樣使用,以及應用實例。例如,“遞歸”即是其中一種參數化設計模式,可用來生成分形幾何,在建筑設計中有廣泛的應用。
根據伍德伯里教授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多年的研究和教學經驗,該書推介設計模式作為理解和使用參數化模型的基礎,實例使用GenerativeComponents編程工具編寫。由于該書的影響力,其他研究、設計人員也使用其他主流參數化設計工具,包括Grasshopper和Revit來編寫書中的實例。三種不同工具創(chuàng)建的相同設計模式可在以下網址查閱:http://bim-sim.org/ARCH655/Readings.html □(撰文:嚴衛(wèi),德克薩斯A&M大學教授)
15年,一個建筑項目經歷了怎樣的建設過程,文化、地域、思想,如何將其內在凝聚,或許從這本書中可略窺一斑。
克努特·漢姆生(Knut Hamsun),20世紀挪威作家,現(xiàn)代派文學之父,19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因支持希特勒被定為叛國罪。面對這位同時擁有文學成就與政治罪行的作家,漢姆生中心的建設無疑引發(fā)了挪威人半個世紀以來的困惑。
書中詳細介紹了該項目從1994年建筑師斯蒂文·霍爾首次哈馬略(Hamar?y)之行繪下第一筆建筑草圖,到2009年漢姆生誕辰150周年中心正式對公眾開放,這15年間走過的艱難歷程。建筑從早期面對巨大爭議到幾乎被遺忘,從只能以模型展出到被堅持建造,其自身非同尋常的歷程恰好成為設計概念中“無形力量的戰(zhàn)場”的現(xiàn)實寫照。
本書從不同側面探討了漢姆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人生經歷,用生動的文字以及荷蘭建筑攝影師伊萬·巴恩(Iwan Baan)的鏡頭記錄下挪威北部哈馬略頗具戲劇性的迷人風景,全面呈現(xiàn)了文學、環(huán)境與建筑的關系。漢姆生中心以建筑特有的語言表達了對作家人生的獨立評論、對景觀環(huán)境的釋讀以及在現(xiàn)象學語境下對于建筑與身體的思考。
2015年,在閱讀本書4年后,筆者探訪了這座位于北極圈內的建筑,書中動人的描述轉化為真實的體驗——“經過一段漫長之旅抵達哈馬略,如同越過北極圈到達‘極北之地’。午夜的諾爾蘭(Nordland)輪廓虛幻而美麗,典型的北方景象正是作家筆下的場景。眼睛在剪影中覓得一座黑暗神秘的塔的影像,它輾轉反側在尋找直立的姿勢,窗口的‘眼睛’、頂部的‘頭發(fā)’,仿佛暗示了一個人的肖像?!薄酰ㄗ模厚T琳,天津大學建筑學院講師)
德國Taschen出版社的《歌川廣重 江戶名所百景圖》是那種建筑師不需要任何猶豫、比較會直接下單購買的書。即便它不是一本建筑專業(yè)的書籍,但它和建筑文化緊密相連。
《江戶名所百景圖》是歌川廣重最后一部風景系列作品。大師開始創(chuàng)作時已經59歲,技藝爐火純青,體能略顯不足。所以在這套作品中歌川廣重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構圖方式,形象起見我就叫它“一葉障目”法吧。具體來說就是把某個元素放置在觀者的眼前,例如,把一片葉子放在眼前,其他的東西就會被遮擋掉。但歌川廣重有天才的構圖技巧,他巧妙地處理這種遮擋,讓遠景閃現(xiàn),而近景則成為遠景的畫框,同時被真正的畫框(畫的邊緣)切割。這種構圖法在之前的浮世繪風景畫中很少出現(xiàn),理論家把它稱為攝影式取景。與其他兩種風景構圖法:東方的散點透視法和西方的焦點透視法(這兩種也是《江戶名所百景圖》中大量使用的構圖法)相比,它暗示某個具體又偶然的瞬間,是稍縱即逝的,就像我們按動攝影機的快門一樣。
除了暗示時間,這樣的構圖法還讓最不可能相遇的元素在畫中以合理的方式相遇。百景圖第56幅《深川萬年橋》是我最愛之一。遠景的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而近景一只懸掛在橋頭欄桿上的烏龜不偏不倚正好壓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山尖上。
當然作為親手畫圖的人,大師和我都知道這是一種提高速度的畫法。百景圖就像今天的旅游暢銷書,在當時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給游客作為旅游紀念品。一個系列一旦熱銷,就要不斷出新;一旦遭遇市場冷遇,即刻被出版社拋棄。歌川廣重作為浮世繪的領軍人物,可以想像他在創(chuàng)作數量上的壓力,而這“一葉障目”法或許竟是大師為了提高創(chuàng)作速度的無奈之選。但無論如何這一畫法成就了一批最精彩的浮世繪作品?!酰ㄗ模豪詈?,繪造社主持人)
如若說從研究音樂的書籍中,能夠找到對建筑學的直接啟發(fā),聽起來比較牽強。但也不妨簡單翻閱這本曾學習過建筑學的布林德爾的著作。如果懷抱對建筑的熱情,就不必糾結書中的具體樂理知識。有趣之處,反而在于不同的先鋒對“樂”中“理”的顛覆。
當“音、視關系”“譜、奏、聽三者關系”等鮮受質疑的問題被挑釁時,先鋒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自然地跨入了繪畫、行為等“其他藝術門類”。那么,所謂的“其他藝術門類”,究竟該在什么地方劃分,又是否能夠找到統(tǒng)合的節(jié)點?
回到書的章節(jié)標題中可以看到“序列”“數”“機遇和偶然”等關鍵詞,能一一地對應到現(xiàn)代繪畫藝術的概念中。布林德爾在這樣一本充滿了主觀選擇的著作中,展示了藝術在抽象的觀念層面,具有確實的共通性。但寄望這樣的共通性思考呈現(xiàn)在建筑中總會更加困難。這大概是由于我們少了些放松的心態(tài),不習慣將建筑學的概念放置在藝術范圍內所導致。
19世紀,畫家們在“先天抽象”的音樂中照見了自己落后的觀念。1950年代,音樂又反身奮起直追。在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脈絡中可知,觀念世界的這種相互促動如果愈發(fā)少見,往往與“看懂、聽懂”的實用需求相關。我想翻閱這本不需看懂的書,或許可以從音樂的世界再次找到一面先鋒的鏡子?!酰ㄗ模黑w冠男,北京建筑大學ADA研究中心現(xiàn)代藝術研究所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