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非凡
原來“居無定所”也不是什么壞事,不及平常一間房間的微型居所,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這樣的“流浪”正是大家理想中的生活情趣,不是嗎?房子雖小,但生活中重要的事物本身就少之又少,又何必去追求無謂的“大空間”。
生孩子之前,一定要備好房子,這大概是多數(shù)人的想法,但外國小夫妻Greg和Lara,孩子出生在即,兩人卻選擇了去“流浪”。不是特立獨行,更不是不負(fù)責(zé)任。一方面是城區(qū)逐漸攀升的房價讓他們承受不起,另一方面,相比較于盒子一般的公寓房,他們更想和大自然在一起。
買不起就跑,真刺激,不過Greg也說了,本來也就不喜歡被鎖在盒子一般的公寓房里。于是,他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全部積蓄5萬美金拿出來,買了一個可拆可裝,分分鐘打包帶走的“小別墅”,四舍五入也就30來萬人民幣。
“小別墅”是在一家叫tiny house的公司定制的,價格適中,面積夠用,28平米還自帶一個花園露臺,拉在車后就能上路。
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有人要問了,這不就是房車嗎?但房車本質(zhì)上還是車,不能延展不能卸,而這個大黑箱子,隨地攤開,就成了一個家。于是倆人租了一輛車,拖著自己的家,離開城市,駛向山林,開始了處處為家的生活。
和其他所有tiny house一樣,房子的內(nèi)部構(gòu)造,早在出廠前就集中建造好了,等兩人給新家選好址,只要把黑箱子的其中一面拆下,作為延伸的平臺,再搭建一個小花園,洋房就建好了。
夫妻倆在森林里,找了一片開闊向陽的平地,就地取材,開始搭起了小花園。
去雜草、架柵欄,不到半天時間,新家就落成了,陽光入戶,花草襲門,女主人Lara悠閑地坐在花園平臺上曬太陽。小房子一共28平米,內(nèi)部空間只有18平米,包含兩室一廳一衛(wèi),小花園平臺有10平米,長7.5米,寬2.4米,層高2.6米。聽上去面積不大,但內(nèi)部功能十分高大上。兩側(cè)的位置是起居室,中央的是廚房和客廳。
房間有兩個臥室,其中一個和客廳相連,角落擺了一排L型沙發(fā),白天,這里就當(dāng)客廳,客人來了能坐,也可以慵懶地躺臥。
由于空間吊頂有2.6米,所以上層空間的利用率很高,比如臥室里,吊在天花板的床是可升降的,白天不使用的時候,就上升到屋頂,晚上降下來,就可以睡覺了。
底部L形的沙發(fā)的尺寸,和床的尺寸經(jīng)過精確測量計算,床降下來的時候,剛好和L型的沙發(fā)契合。
雖然空間不大,但生活情趣必不可少,夫妻二人專門用一整面墻來擺放綠植,從桌面一直到吊頂,晚上睡覺也能和植物共呼吸。
為了節(jié)約空間,儲物空間都嵌入了墻壁內(nèi)側(cè),在沙發(fā)和床之間,安裝了一個衣帽間和鞋柜,旁邊的小格子,也都是儲物空間。
另一側(cè)的臥室,也設(shè)在了高處,一間閣樓,開扇小窗,通過一個小鐵架爬上去就可以了。小臥室里面安裝了小暖燈,陽光可以從方窗射進(jìn)來,一側(cè)還放了小書架和CD機,夜讀的時候,聽聽風(fēng),再聽聽歌,能做一夜好夢。
過道的一側(cè),設(shè)立了簡易的廚臺。墻壁上安裝了很多隔板,可以用來放廚房用品,也可以放很多綠植鮮花。三扇大窗直通戶外,邊做飯邊賞景,感覺能當(dāng)個快樂的煮婦。過道另一側(cè),窗臺里藏了一個可抽拉的隔板,拉開固定,就可用來當(dāng)工作間。
二人的小家四處開窗,就像一個天然取景框,戶外的風(fēng)景隨時入畫,成了家中最好的裝飾。
衛(wèi)生間在小閣樓的下面,洗手臺在衛(wèi)生間的外面,保證干濕分離,臺面的下面放了洗衣機,上面還放了咖啡機,充分利用空間,小資的情調(diào)盡顯!
當(dāng)然,10平方米的花園平臺也要充分利用,夫妻倆在平臺上擺了沙發(fā),白天日光浴中喝茶,晚上躺著數(shù)星星。
五周以后,屬于Greg 和 Lara 的小寶寶也出生了,Greg說現(xiàn)在的空間對于他們一家三口來說剛剛好,雖不寬敞,卻足夠親密。等孩子長大了,空間不夠用時,還能再在公司買些擴充空間,直接加在現(xiàn)有的房子上,比起房子買小了,只能攢錢重新?lián)Q的城里人,簡直太幸福了。
“居無定所”也不是什么壞事
不過,兩人的生活也受到很多質(zhì)疑,有人覺得這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家,而是一個流動的家,會沒有家的歸屬感,也沒有安全感。但這也是吸引Greg夫婦的地方,正因為家不是固定的,這個家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它可以隨著生活的需求而縮放,也可以隨著家人的喜好而改變居所,帶著家去四處流浪成了現(xiàn)實。
在國外,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拋下傳統(tǒng)建筑概念,轉(zhuǎn)而為自己打造,可能連過去臥房大小都不及的微型居所。
隨著城市人口越來越多,房價也越來越高,這種年輕人能夠支付起的高品質(zhì)小房子或許是未來年輕人的一個很好的選擇。選擇什么類型的房子,就是選擇什么類型的生活。也許放棄城里的盒子一般的公寓房,找一個有花有草有陽光的地方去住,生活雖然簡單,卻能感受到幸福。比如Greg 和 Lara 這對小夫妻和他們的小寶貝。
在一屋難求的當(dāng)下,這樣一個小家,讓遮風(fēng)避雨變得更加容易,同時也開始讓我們重新思考,你真的需要那么大的空間嗎?其實,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物,少之又少。有了至親家人,其他的,還要什么?不如帶著愛的人,帶著自己的房子,去一個有花有草有陽光的地方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