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芹 姜立新
走出消費文化的“身體”迷思
○王亞芹 姜立新
舒斯特曼曾坦言,他在最初創(chuàng)造“身體美學”(somaethetics)這個術語時,并沒奢望其他人也能使用。如今,消費文化語境下的“身體美學”魚龍混雜——既包括注重外表感官的大眾文化現(xiàn)象,也包括偏重生理活動的體育與醫(yī)療保??;還包括政治與社會化的身體符號——甚至到了泛濫的程度,這種現(xiàn)狀常常讓我們陷入理論迷思。實際上,很多被冠之以“身體美學”的現(xiàn)象,不過是一種“身體的審美化”體現(xiàn)。那么,如何走出“身體”消費主義與大眾傳媒的審美陷阱,如何客觀把握“身體美學”與消費文化之間的關系,就成了我們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鑒于此,我們這里主要以舒斯特曼所建構的“身體美學”思想為理論基點,針對當前消費語境下的身體文化熱進行反思與批判,表明身體美學思想盡管是始于當下消費社會中的文化現(xiàn)象,但它不止于此。實際上,產(chǎn)生于西方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身體美學思想,其理論指向并非消費文化。身體美學更注重整體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是超越時間與空間、恢復靈魂與肉體、彌合主客二元對立的一種間性意義上的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美學思想,它著力塑造一種獨立的、全新的、身心和諧發(fā)展的自我之存在。在此意義上,身體美學是對消費文化的批判與超越,可以視為反思當下文化與美學發(fā)展的有力向度。
一直以來,“身體”究竟為何物,到底該如何研究“身體”,似乎毫無共識可言。“身體”似乎總是處于一種無處不在但又難以真正把握的局面中。在柏拉圖那里它是心靈的附庸,在奧古斯丁那里是神學的奴婢和罪惡的源泉,在笛卡爾那里是心智的工具,在尼采那里成為“權力意志”的體現(xiàn),在梅洛-龐蒂眼中是知覺的本體,在德勒茲眼中是“欲望的機器”,在??卵壑惺巧鐣耙?guī)訓與懲罰”的對象……“身體”正如一個極具可塑性的符號,可以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種多面性也加劇了全面把握它的難度。
更重要的是,在當下的消費社會中,感官快樂、個體享受、身體維護等已經(jīng)成為整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主義不僅宣揚身體的感官享受,而且從自身的立場重新建構了“身體”的社會身份。于是,在消費主義的塑造下,出現(xiàn)了大量的諸如“身體寫作”、時尚明星、減肥塑身以及體育運動等各種各樣的身體文化圖像。恰如鮑德里亞所說:在消費社會“生產(chǎn)力、科學技術和文化的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新奇的人造消費品,刺激和引誘人類本身在身體和精神方面的無止境欲望擴張”①。實際上,當下的消費文化轉向,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由理性主義向審美主義的轉向,由此,整個社會都呈現(xiàn)出一種審美化的外觀,“身體”也不例外??梢哉f,消費文化對身體外觀的崇拜,最主要的就是制造身體消費的需要,將對形體外觀的展示和呈現(xiàn)延伸進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消費文化中,身體既是一種消費品,也是一種感官時尚的現(xiàn)實存在。如果說,當年女性作家們的“私語化”“下半身寫作”是對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的突圍與反叛,那么,當下的文藝創(chuàng)作則呈現(xiàn)出更多蒼白的肉體化、感官化表象,是對傳統(tǒng)的背離與玷污。
不僅如此,消費文化還充分利用身體的反抗標簽,為這種感官享樂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論依據(jù)——宣稱身體外表的維護是一種社會道德?!吧眢w的維護”是邁克·費瑟斯通最早使用的,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兩個基本范疇:“內在的身體”和“外在的身體”。按照他的分析,“身體在面臨疾病、虐待以及伴隨老齡化進程而來的身體功能退化時會急需維護與治療,內在身體便與這需要進行維護和治療的身體的健康和最佳功能狀況相聯(lián)系。而外在的身體則指外表和行動以及社會空間中對身體的管制”②。在此基礎上,費瑟斯通還認為,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外表和外在身體的魅力視為判斷人的第一印象的重要標準,而在消費文化的視域中,對身體的保養(yǎng)和維護,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展示其外在的美貌,而不是凸顯其內涵有多深刻。毫無疑問,這種消費文化中的身體維護,其目標并不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發(fā)展,也不是為了凈化個體心靈,更談不上對精神和靈魂的拯救,而僅僅是為了使外表看起來更美觀,為了“自我感覺的良好”。但是它的確為感官化的身體時尚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加之大眾刊物、廣告、電影電視、手機以及網(wǎng)絡等大眾傳媒的輿論渲染與圖像引導,于是,消費化、感官化的“身體的美學”在當下時代大行其道。
與之相對,“身體美學包含的內容不只是哲學家的外在形象與舉止,它也包含一種更具爭議性的身體經(jīng)驗,一種潛藏于語言陳述之下的、并經(jīng)常拒絕語言陳述的身體感受”③。也就是說,身體美學既關注外在的感官形象,也注重對自我塑造的審美經(jīng)驗的積累。但它所倡導的這種審美經(jīng)驗,并不是要求大家永遠拒絕理性和高雅藝術,也不是走向純表象的感官形式主義,而是從感知覺的視角指出了一種審理身體和藝術的方式,一種立足當下的生活反思。很明顯,在上述這個開放式的表述中,作者顯然是以身體為中心,通過感受、學習和訓練等方式,提升個體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以豐富其生命的審美經(jīng)驗,實現(xiàn)自身全面而健康的發(fā)展。其實,任何理論都不是永遠框定或者拒絕某種東西,而是幫助人們去看,提供給人們一種審視的方式,一種經(jīng)驗的呈現(xiàn)維度。
身體美學對身體的關注,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是在鼓吹肉體享受,放棄美學在精神上的超越性追求。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身體美學在本質上并不關注身體,而是關注身體的意識和中介,關注具體化的精神?!雹軗Q言之,身體美學不但不鼓勵消費文化所制造的單純的感官享受之美,而且對其持批判態(tài)度。它鼓勵人們從對身體的外在形態(tài)和吸引力的關注上轉移到對作為主體的身體、經(jīng)驗和技能的一種改善的品質感受上,一種感性與理性相統(tǒng)一的身體意識的提升。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誤區(qū),即人們常以為身體美學是關于青春美貌的青年人的美學。其實,身體美學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身體經(jīng)驗、提高身體意識,改善身體功能。因此,越是年長、越是身體虛弱、疾病纏身,越需要身體美學。這種偏見使得我們在教育方面往往把對年輕人的人文主義看作是與自然主義截然對立的一種精神化、意識化的教育。因此,一提到人文學科,大家都覺得是“無用之學”,是過于偏重在玄而又玄的精神生活方面,把自然科學視為單純注重人的生理或物理方面,而將兩者完美結合的真正身體美學問題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于現(xiàn)代許多人對身體的關注要么把身體美學等同于體育鍛煉,要么重視身體的外在形象,比如購買昂貴的化妝品或到美容院去美容甚至整容,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受傳統(tǒng)意識的美學影響,把身體與意識截然二分的結果。
我們說,傳統(tǒng)思想中對身體的蔑視與遺忘,固然是對身體的戕害,但把身體簡化成肉體,將身體等同于生理感官,同樣是對身體的踐踏與遮蔽。如同政治和消費等外在符號,能夠閹割和掌控身體、消解身體的在場性一樣,生理和物理性的肉體性和欲望也同樣是一種符號,能夠扭曲和簡化身體,使身體的存在成為一種本真的缺席。也就是說,這種身心分離的二元對立觀點在人類思想史上長期占主導地位,不管是注重身體外在形象的視覺感官,如美容減肥,還是將對身體的關注等同于體育鍛煉,都是過于注重身體的物理或生理屬性,是對身體美學的異化和簡單化。
對此,維特根斯坦曾認為:“人的身體是人的靈魂的最好圖像?!雹荻疑眢w意識的增強有助于靈魂的建構,而重塑靈魂正是哲學美學的首要任務。因此,他還補充說:“是我的靈魂與它的激情一道,就像與它的血和肉一道一樣,需要被拯救,而不是我的抽象的精神。”⑥同樣,身體美學思想主張通過身體訓練的方式來培養(yǎng)身體意識,以使身體得以改良和完善,使人類固有的身體感覺得以自覺和敏銳。這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四體不言而喻”“誠于中者必形于外”,通過“修身養(yǎng)性”來提升個體綜合素養(yǎng)的身體意識有異曲同工之處。
進一步講,因為這種身體意識具有一種非理性的、非推論的、直接的、非言說的特質,常常被消費、欲望充斥的現(xiàn)代人所忽略,這也可以視為當下人們各種各樣的心理和生理疾病蔓延的重要原因。疾患重重、精神壓力大、身心失衡等現(xiàn)象讓人們變得麻木遲鈍,創(chuàng)新能力下降,在此情況下,科學的身體意識的培養(yǎng)就顯得至關重要。所以,為了改善我們的身體習慣,實現(xiàn)身心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我們在肯定正當?shù)纳眢w欲望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身體美育的重要性,通過不同尋常的身體訓練來鞏固我們固有的身體意識,同時還要把自己的身體融入到更高級的感覺當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觀察自己身體的不同姿態(tài),以及身體運動時候所出現(xiàn)的細微的變化,進而實現(xiàn)對自身外在身體的客觀評估和感知。由此可見,身體美學的真正意義并非在欲望化、感性化的興盛,并不僅僅指向消費本能、欲望與性。更重要的是,它恢復了身體本應享有的尊嚴,肯定了身體內在的理智和靈性,使身心交融合一的整體性得以真正建立并真實呈現(xiàn)。
然而,事實并非如理論般簡單通透。再加上“身體”自身的特殊屬性,人們常常將身體美學等同于消費感官或生理肉體,從而遮蔽了其本真存在和對現(xiàn)代美學發(fā)展的理論啟示。實際上,身體美學不僅不是消費文化的同謀,反而是當前身心分離的文化現(xiàn)實的批判與超越,是走向人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在糾正當前盲目迷從外表性的身體之展示和單純的感官欲望之快感的體驗的偏頗之處、在古今對身體的壓抑和解放之二元悖論中,尋求身體之本真意義。身體美學既體現(xiàn)了美學對當下的批判功能,又發(fā)揮了其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審美救贖與精神凈化之職責,具有改良與批判的雙重性質。
“身體”作為正統(tǒng)思想所鄙視的一個存在,在歷史的角落里沉寂了若干年之后,被消費主義的東風喚醒,并一度成為一個反傳統(tǒng)的革命的身體符號。從傳統(tǒng)對肉身與本能欲望的壓抑與限制到現(xiàn)代人“唯身體”“唯審美”的生命沖動,在這一過程中,身體從來都不只是簡單的肉體存在,在它身上往往融合著各種各樣復雜而微妙的“社會標簽”,這種不能承受之重至今仍在繼續(xù),只不過是披上了消費文化的審美外衣,而成為一種象征性的消費美學“符號”。
那些動輒把身體美學視為社會化、象征化的某種符號的思想,僅僅可以視為身體美學體系中的一個層面,即分析主義的身體美學,這是最具理論性和描述性的,專門從事解釋身體感知和身體行為的本質以及它們在我們的知識、行為和世界觀的建構中所起的作用。恰恰就像福柯和布迪厄曾經(jīng)證明的,不同的身體實踐往往是由隱含的權力關系“監(jiān)視”和“訓誡”出來的。這些政治的、文化的、資本的權力關系暗中起著一種規(guī)范和霸權的功能,這些文化權力在人的身體上得到編碼,進而形成不同的身體意識,塑造出不同的身體行為。舒斯特曼在提出身體美學之前就曾仔細考察了高級藝術體制的形成歷史,并將高雅藝術看作一種現(xiàn)代性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產(chǎn)物,它們之所以高雅完全是體制的產(chǎn)物,而與自身的審美優(yōu)越性沒有多少直接的關聯(lián)。也就是說,藝術也好,身體也罷,其高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決定的。這種觀點與阿瑟·丹托的“藝術界”(artworld)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身體美學思想將身體視為社會環(huán)境的“附屬品”,是各種外在因素的符號象征與意義疊加,而掩蓋了身體本真的存在。因為“這些黑人藝術的欣賞方式不能只限于沉思,而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和參與,尤其是身體方面的參與”⑦。只有所有身體感官的全面參與和當下而直接的全身心投入,才能使人在身心的高度協(xié)調、平衡與統(tǒng)一中獲得更為豐富、敏感而強烈的審美感受。
在《身體意識與身體美學》一書中,舒斯特曼更是提出“共生的身體”這一概念來闡釋身體與環(huán)境的互動關系,從而強調身體美學的社會作用和倫理功能。正是這樣,身體美學通過倡導一種更加自覺和寬容的身體意識,可以豐富我們的感覺經(jīng)驗并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從而使得“我們可以像分享我們的心靈一樣,分享我們的身體和身體愉快,身體可以像我們的思想一樣成為公共的”⑧。在舒斯特曼看來,這種通過身體訓練而體現(xiàn)于個體行為舉止中的美德,必將被樹立為一種榜樣生活,以影響到更大的社會和自然世界,以此在更大范圍內實現(xiàn)倫理與公共生活的審美化。而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審美的生活。也就是說,身體美學絕非只關乎個體趣味的私人事務,也不是頹廢自戀的后現(xiàn)代審美主義。個體自我的身體意識和審美修養(yǎng)的增強,不但能夠使自我獲得全面的發(fā)展,而且通過審美教育可以激發(fā)和鼓勵更多人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這就意味著,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策略正是通過一種循序漸進的改良主義方式,通過由外在自我與內在自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的順序逐步地得到改善,并以此行為來引導和感召他人與社會,以實現(xiàn)“審美共生”。這才是身體美學的終極追求,是身體美學的人道主義關懷之真正體現(xiàn),也是實現(xiàn)自我改造的主要方式。
總之,在舒斯特曼那里,身體是一個身心相融,并與外在環(huán)境互動共生的生命有機體,是一個體現(xiàn)人性之根本含混性的活生生的、感覺著的、有意識的身體,它不僅是我們達成目的的重要工具,而且它自身也構成目的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恢復了身體本應享有的尊嚴,肯定了身體內在的理智和靈性,使身心交融合一的整體性得以真正建立并真實呈現(xiàn)。這也是柏拉圖原初意義上所追求的“美的身體”與“美的靈魂”兼而有之的積極的審美生活和完善的人生狀態(tài)。
簡言之,當前消費文化語境下的審美泛化現(xiàn)象,導致了“身體”的泛化,從而使“身體美學”思想卷入了消費主義與大眾傳媒的陷阱之中。基于此,本文以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為理論依據(jù),從審美經(jīng)驗的積累、審美意識的提高以及審美生活等方面闡明了身體美學的思想宗旨,說明了它是走出消費主義“身體”迷思的一條路徑。那些被稱為“身體美學”的文化現(xiàn)象,其實不過是當下消費文化建構的一種“身體的審美化”實踐。而身體美學恰恰體現(xiàn)了一種介于分析美學和實用主義美學之間的“中道”立場,將二者兼容并蓄,既吸取了分析主義的諸如??碌纳眢w規(guī)訓和權力理論與維特根斯坦的哲學倫理學分析理論,也吸收了杜威的實用主義中恢復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連續(xù)性的觀念,并進一步擴張這一關聯(lián),主張恢復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藝術的自然性與社會化、身體與心靈、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同一;在此基礎上,它還充分吸納中國古代的各種生命和身心合一的觀點,以中古思想慣有的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和西方實用主義美學的基本理念找到相似之處,由此為身體美學提供了更多的傳統(tǒng)思想滋養(yǎng)。反過來說,中國語境下的身體美學思想則既有對傳統(tǒng)中國哲學思想中實用主義態(tài)度的繼承與新解,也有對中國當下哲學思想中實踐或后實踐主義哲學的糾偏匡正。它的發(fā)展,是全球化視野下,推動中西方美學平等對話,確立中國美學在世界美學系統(tǒng)中的地位,順應全球文化間性趨勢的一種新探索,為中國美學走向世界開啟了新的希望之窗。同時也是突破美學發(fā)展困境的一種理論策略,展現(xiàn)了跨學科、多元化的文化間性趨勢。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①高宣揚《??碌纳婷缹W》[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頁。
②[英]邁克·費瑟斯通《消費文化中的身體》[A],汪民安、陳永國《后身體、文化、權力和生命政治學》[C],龍冰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頁。
③[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哲學實踐:實用主義和哲學生活》[M],彭鋒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頁。
④[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審美》[M],彭鋒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14頁。
⑤Ludwig Wittgenstein,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M], Oxford:Blackwell,1967,p.17.
⑥Ludwig Wittgenstein,Culture and Value[M],Oxford:Blackwell,1980,p.33.
⑦彭鋒《分析美學對舒斯特曼的誤解》[J],《文藝研究》,2002年第2期,第27頁。
⑧RichardShusterman,PragmatistAesthetics:Living Beauty, Rethinking Art[M],Maryland: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00,p.260.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舒斯特曼美學及其中國化問題研究”(編號:HB15WX020);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接受美學視域中的舒斯特曼美學及其問題研究”(編號:SQ151177);河北師范大學博士基金項目“舒斯特曼美學及其在中國的理論旅行”(編號:S2014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