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女
-01-
上個月,我的一位大學同學攜妻女從外地歸來,約了幾位同學小聚。
六個家庭、六個孩子、十八號人,就這樣圍坐在了一大桌上。
不知怎么聊著聊著,話題就聚焦在了幾個孩子身上。
A說:哎,我們這點工資全投資在孩子身上啦。她每周要學兩次舞蹈、一次鋼琴。為了讓她練習,家里還給她買了臺上萬的鋼琴。不過好在孩子總算學出點樣子。上周幼兒園來了個電視臺節(jié)目組的,說要每班挑選兩個小朋友去跳舞,偏偏把我閨女選上啦。我們也沒想到她在老師眼里還很有資質,她的鋼琴老師也說這孩子韻律感強。
B聽了,有些不甘示弱:我們倒沒有帶著孩子學這學那,我們就是每天晚上給孩子講講故事??蓻]想到吧,這孩子不到五歲,竟然一邊聽我們講故事一邊認得了好多漢字。他現(xiàn)在甚至能自己閱讀一些簡單的故事,專注力也不錯,自己看書一般能看半小時呢。
C當即說道:哈,那倒跟我們家孩子比較像,都是語言方面比較好。我們三歲時能背的唐詩就有七八十首?,F(xiàn)在她上小學二年級,在班上當語文課代表。不過我們對她要求也挺嚴,愛好語文可以,但絕不能偏科。所以她目前的每次考試,還算門門優(yōu)秀。
幾個爸媽越聊越開心,那天的聚會,聊著聊著就變成了各家的“花式秀娃”。大家從才藝、天賦,夸到懂事、獨立……似乎還不過癮,有個媽媽當場拉起孩子,說:“來,你站到凳子上去!給大家表演一支你最近剛學的舞蹈?!?/p>
我不知道那天在場的大多數(shù)(包括孩子們)是否聚得開心?但我知道有個爸爸肯定是不開心的。
這個爸爸(且稱他D)后來私下找我聊天,說:“你們家的孩子現(xiàn)在也報什么培訓班了嗎?效果怎么樣?我兒子眼看就要上小學了,還就只會各種淘氣搗蛋,給他試過兩次體驗課,根本不好好學,注意力完全不集中,還不夠惹老師生氣的!”
和其他孩子這么一比,這位爸爸的言語里更充滿著焦慮。
-02-
可是,在D眼里“只會搗蛋”的孩子,就一定遜于A、B、C家的孩子嗎?我看未必。
小男孩更貪玩、淘氣,是普遍的天性。他們只是在用“發(fā)散性玩”的方式,來探索和認知這個世界。
D只看到自己兒子閑不下來、精力旺盛、喜歡搞事情,卻未看到他的熱情、主動和冒險精神。他們通過“破壞”來鍛煉自己的手眼協(xié)調、他們“自說自話”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他們不斷“試錯”才發(fā)現(xiàn)什么是對的方式。
哪怕是爸爸看來最無意義的奔跑、大笑、瘋鬧,其實卻最能促進孩子的腦干發(fā)育,激發(fā)和調動大腦神經(jīng)的高度活動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創(chuàng)新型、靈活性、適應性、順應性的根本,就在于運動。
除此之外,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生命發(fā)展軌跡。拿別人家孩子“能唱很多歌”和自己家孩子“五音不全”比,拿別人家孩子“會說流利的英文介紹”和自己家孩子“ABC還認不清”比,其實真的沒有必要。不過是小學課文《田忌賽馬》里,拿別人家的強項和自己家的短項比。
再者說了,作為“過來人”,我們真的覺得模范生就一定等同于未來社會的精英?
“好學生”必然把更多精力聚焦在書本和課業(yè)上,而看上去沒那么好的學生,卻可能無形間把精力投射在了情商、財商、玩商的提高,或創(chuàng)造力、空間思維、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上……說不定哪一項,就能讓他未來在多元化的世界里,真正大放異彩。
并且,我曾在很多場合聽到老師和家長們說,三年級以前,孩子們在知識和才藝上的那點領先優(yōu)勢,其實微不足道。三年級以后出現(xiàn)逆襲和反超的,實在比比皆是。所以,你今天對孩子不遺余力地夸耀,都有可能成為明天打臉的巴掌。
-03-
再來看看父母炫耀孩子,對孩子究竟意味著什么?
大多數(shù)孩子對自己的認知,來自于身邊人對自己的評價。父母在公開場合經(jīng)常炫耀孩子,得到的多半是一種“禮貌認同”??珊⒆赢斦媪税?!他們認為自己就應是優(yōu)秀、閃亮和高人一等的。
有些孩子,甚至深陷于父母用“表揚的話”所編織的那個美麗世界里。父母越表揚,就等于一次次加固了他們自我想象的圍墻。他們更害怕批評,也更敏感、更脆弱,一旦遭遇小的挫敗,對他們卻是巨大打擊。
還有一類孩子,他們在不斷“被夸”中產(chǎn)生一種慣性,進步的驅動就是為了滿足別人的夸耀。
他們在父母的期待里不斷追趕,以至于忘了問問自己究竟要什么。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多半也更在意別人的看法,為了贏得別人的肯定,而壓抑真實的內心。由此看來,夸耀的父母逞一時之快,可對孩子卻可能是另一種傷害。
-04-
聰明的父母,從不炫耀孩子;也不因為自己孩子看似無從炫耀,而陷入盲目焦慮。
他們既能看到別人孩子的優(yōu)劣,更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閃光點,他們依據(jù)孩子的天性,幫他找到真正適合的成長路線;他們以自己的“平常心”,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勝(優(yōu))不必驕、?。ㄈ酰┎槐仞H,你只管不斷踏實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我鄰居有個女兒,恰巧和我同齡。說來有趣,她不僅人長得比我略高一頭、成績略好一點、才藝也更多一些,似乎還比我更有禮貌。
我倆是從小的好朋友,但記憶中我們的父母都很少拿我倆橫向比較,我倆就這樣一路沒心沒肺的快樂長大。
后來我們各自搬家,聯(lián)系少了,我聽說她考上外省的一所985高校,學的是審計專業(yè);再后來,得知她回城考上了本地的公務員,當了一枚女警察,也算圓了童年時的一個小小夢想。
前陣子我碰見她的媽媽,聊了一會兒,我說您的女兒如今當女警,會不會偶爾也有一點不甘心?畢竟我得知她們學審計的,很多出來后進了銀行、會計師事務所,還有進投行的,年薪直奔百萬。
她媽媽跟我很篤定地說:“這個不會。我們從小就教育她,不用去跟別人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每種生活也都不一樣。確實像你說的,她同學有的已經(jīng)收入很高、全球出差、前途無量,但每種工作都肯定有它的正反兩面。既然選擇了這一行的‘好,就不用再羨慕另一行的‘另一種好。還不如踏實做自己,要比就跟自己比(自己的生活一直在前進,就很好)。”
我忽然想到,鄰居女兒的確從小就是陽光積極、開心快樂,并且一直心態(tài)很穩(wěn)的樣子。
聰明的父母從不炫耀孩子,是因為明白孩子的生活從來是過給他自己的,編劇是他、導演是他、主演也是他,而不是早早就把孩子推向和他人比較的無盡深淵里。
好的家庭永遠告訴孩子,生活不是過給別人看的,也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多關注自己就很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