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爾
摘要:有字連謂句和有字兼語句,都是“NP1+有+NP2+VP”的句式。本文研究兩種句式各成分之間的差異,從而發(fā)現(xiàn)兩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揭示這類句式的規(guī)律,深化對這類句式的認識。
關鍵詞:有字連謂句 有字兼語句 NP1+有+NP2+VP
本文研究的有字連謂句和有字兼語句。兩者都是“NP1+有+NP2+VP”的句式。對于這兩種句式,已有的文獻中還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比較。學界大都從“NP1+有+NP2+VP”句式出發(fā),對這類句式做一個整體研究。但從散落在文獻中的一些問題來看,兩種句式雖然形式相近,在句法、語義、語用等方面還是存在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一、有字連謂句和有字兼語句的NP1
從NP1的結構類型上看,有字連謂句和有字兼語句的NP1都可以是名詞、體詞性代詞或名詞性短語。但有字兼語句的NP1還可以由處所詞、方位詞和時間詞充當。
語義方面,關于有字連謂句和有字兼語句的NP1,還涉及到兩個概念,“省略”和“隱含”。呂叔湘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1979)中就曾指出,“‘隱含不同于‘省略,必須可以添補才能叫做省略。”范曉也在《漢語的句子類型》(1998)中解釋了“隱含”的意義,他認為“隱含是由句法或語用需要造成的一種某一語義成分在語義結構中的空缺現(xiàn)象。該語義成分只有可以理解的語義內(nèi)容,而沒有外在的語音形式和句法地位。”所以隱含僅在語義層面上,而句子在句法結構上是完整的。但省略卻表現(xiàn)為語義成分和句法成分皆不完整,通??梢月?lián)系語境進行填補且句子本義不變。
有字兼語句的NP1可以隱含,成為“無主句”,隱含的往往是時空環(huán)境。如:
(1)有人來了。
有字連謂句的NP1不能隱含,卻可以省略。如:
(2)如今的曹范鄉(xiāng)不僅通了車,通了電,有飯吃,有水喝,而且一村一品,一村一招。(1993年人民日報/6月份)
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有字連謂句“有飯吃。有水喝”省略了主語“鄉(xiāng)民”。添加主語,句子語義也不會改變。但有字兼語句隱含了主語,結合語境補足主語之后,句子可以變成“家里有人來了”,也可以是“辦公室里有人來了”,或者其他。這時添加了主語之后,原句語義也被改變了。
從語用角度看。有字連謂句的NP1是全句的主語,處于句首,是當前討論的主題,因此是全句的話題。如:
(3)我們有能力克服許多困難,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1994年人民日報\第4季度)
這句句子所要傳達的是關于“我們”的信息,因此“我們”是句子的話題。
有字兼語句中,當NP1存在時,同理,NP1是全句的話題,但當NP1隱含時,當前討論的主題變?yōu)镹P2,話題也變?yōu)镹。如:
(4)蠟像宮工程保障機構人員,有12個當過兵。(《作家文摘》1994B)
(5)有個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厲害,經(jīng)過十多天,胡須眉毛全脫落下來。(《中華上下五千年》)
二、有字連謂句和有字兼語句的“有”
有字連謂句中“有”語義為“擁有、具有”,表領有義。但有字兼語句中的“有”除了表示領有,還可以表示存在。
當NP1為處所詞、方位詞、時間詞或NP1隱含時,句子通常為“有”表存在的有字兼語句。而當NP1為名詞、體詞性代詞或名詞性短語,且不可隱含時,句子為“有”表領有的有字連謂句或有字兼語句。
可以通過在句首NP1前加“在”的方式來辨認“有”的屬性。當“有”表領有,無論是有字連謂句還是有字兼語句,NP1前都不能加“在”。如:
(6)這個問題有辦法解決。
在這個問題有辦法解決。
當“有”表存在時,NP1前加“在”卻可以成立,構成“在+NP1+有+NP2+VP”句式。如:
(7)臺上有人唱戲。
在臺上有人唱戲。
且“在+NP1”還可以移位到NP2和VP之間,構成“有+NP2+在+NP1+VP”句式。這時,句子變成了無主句。上例可以變成:
(8)有人在臺上唱戲。
因此,當NP1前可以加“在”或NP1隱含時,句子是“有”表存在的有字兼語句。而這時的NP1無論是否隱含,其本質上都是相同的,當NP1存在時也可以通過在NP1前加“在”的方式把它移到NP2之后,變成無主句。當NP1前不能加“在”,則為“有”表領有的有字連謂句或有字兼語句。
三、有字連謂句和有字兼語句的NP2
NP2的句法差異,體現(xiàn)在NP2的結構類型上。有字兼語句中的NP2可以是數(shù)量短語,有字連謂句卻不可以。如:
(9)他有希望回家。
*他有一個希望回家。
但在兩種情況下,有字連謂句的NP2可以是數(shù)量短語。一是在表讓步的句子中。如:
(10)現(xiàn)在是什么衣服都有,多少年也穿不完。20年前,出門有一件衣服穿就成。(1998年人民日報)
二是在NP2與VP之間添加“要”或“可”。這時所增加的數(shù)量詞表示說話者的極度強調(diào)。如:
(11)我有書看。
*我有十本書看。
我有十本書要看。
我有十本書可看。
這兩種情況有一個共同點。有字連謂句中的NP2均為VP的受事。
NP2的語義差異,體現(xiàn)在NP2的有定和無定上。有定指具體的可識別的一個或一類事物。無定指無法具體識別的一個或一類事物。
有字連謂句中NP2都是無定的。一般是普通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有字兼語句NP2大都無定。無定的NP2可以是普通名詞、疑問代詞、數(shù)量短語、“的”字結構等。有字兼語句NP2也可以是有定的。有定的NP2可以是專有名詞、人稱代詞、含有指示代詞的名詞性短語。關于這一點,蔡瑋在《帶定指兼語的“有”字句》(2000)中認為,只有當“有”字句在復句中充當分句,或是在特定的語境中構成單句時,“有”才可以帶有定兼語。
要補充說明的是,之所以有字連謂句的NP2不可以由有定名詞性成分充當,本文認為是受有字連謂句句式本身的特點限制。有字兼語句中充當有定NP2的名詞性成分,無論是專有名詞、人稱代詞,還是由指示代詞(這、那)構成的名詞性短語,大都是表“人”的。而有字連謂句的兩個動詞“有”和VP是受NP1支配,因此表“人”的成分也只有NP1充當,NP2只能是VP的受事、處所、工具、方式條件,不能表“人”。退一步說,由指示代詞構成的名詞性短語(“這/那+(數(shù)量詞)+名詞”結構)也可以不表“人”,這時若把它當作一個普通的數(shù)量短語,那之前所說的有字連謂句NP2可以是數(shù)量短語的兩種情況,在這里也能適用了。如:
(12)我還有這幾本書要看呢,沒空理你。
因此有字連謂句的NP2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也可以是有定的,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①NP2是“這/那+(數(shù)量詞)+名詞”結構,②句子表讓步或在NP2與VP之間添加“要,可”。
NP2在語用方面也有不同。焦點是句子中最重要的信息,是說話者所要強調(diào)的部分,有自然焦點和對比焦點。自然焦點由句尾語調(diào)核心所強調(diào)標明,通常置于句尾。代表句子中的新信息;對比焦點則是出于對比突出的目的而強調(diào),以重讀的形式表現(xiàn),不一定要在句尾。有字兼語句中,對比焦點通常是NP2,自然焦點是VP;有字連謂句中,對比焦點卻是“有+NP2”,自然焦點是“有+NP2+VP”。如:
(13)我有個姐姐在上海。
(14)如果無力照顧,兩個女兒我會安排好的,我有個姐姐在上海。(《作家文摘》1996B)
(15)她還有興致去了一趟淺水灣。(王安憶《逃之夭夭》)
(16)我都快累死了,她還有興致去了一趟淺水灣。
無語境時,通常把句子的自然焦點當作全句的焦點。如有字兼語句“我有個姐姐在上海。”焦點是“在上?!?。有字連謂句“她還有興致去了一趟淺水灣?!苯裹c是“有興致去了一趟淺水灣”。
但當句子出現(xiàn)在一個語境中,話語的信息就會產(chǎn)生對比,從而出現(xiàn)對比焦點。有字兼語句中,說話人想讓聽話人知道他會安排好兩個女兒。用“有”字句引出這樣說的依據(jù)一“有個姐姐在上?!保酝庵馐恰敖憬恪睍疹櫋皟蓚€女兒”,因此“姐姐”是說話人強調(diào)的對象,是全句焦點。有字連謂句中,“我”很疲憊了,“她”卻還有興致去做別的事,在對比的語境中,說話人想要強調(diào)的是“她”的“有興致”,因此“有興致”是句子的焦點。
四、有字連謂句和有字兼語句的VP
關于有字連謂句和有字兼語句的VP的結構類型,學界大都分為光桿動詞和非光桿動詞兩類。李明在《說“有+NP+VP”》(2003)中,對能進入“NP1+有+NP2+VP”的VP做了詳細的分析。他認為這類句式對光桿動詞有一定的限制,能進入這類句式的光桿動詞僅有“做”類、“鞠躬”類、“住”類、“拖”類、“查”類五種;非光桿動詞則有“V+了,著/過”、“V+O”、“V+C”、“V+C+O”四種形式。
在有字連謂句中,當VP由光桿動詞充當時,大致有這幾種情況:
(1)VP是及物動詞,且與NP2是述賓關系。即上文所說的“做”類動詞。此類VP有:做、看、吃、喝、交代、整理、發(fā)表等。
(2)VP是不及物動詞,VP動作行為的實施往往能與處所有關,而NP2就是VP的處所。即上文所說的“住”類動詞,有:住、站、坐、睡覺、休息等。
(3)VP可及物可不及物,VP動作行為的實施往往能與實施它所需要的工具有關,而NP2就是VP的工具。即上文所說的“拖”類動詞,有:拖、剪、縫、鑿、制作、攻擊等。
(4)VP可及物可不及物,VP動作行為的實施往往需要一定的方式條件,而NP2就是VP的方式條件。即上文所說的“查”類動詞,有:查、教、解決、分析、處理、計算等。
有字兼語句中,VP由光桿動詞充當?shù)暮苌?,只有上文所說的“鞠躬”類動詞。這類動詞的特點是不及物,且由述賓式構詞法構成,即動詞本身就帶賓語,也因此,這類動詞都是雙音節(jié)動詞,有:鞠躬、道歉、約會、吵架、結婚等。
有字連謂句中,當VP是非光桿動詞時,有三種形式:
1)VP由“V+了”構成,且去掉“了”句子也可以成立。如:
(17)我有地方住了。
我有地方住。
但去掉“了”之后語義卻發(fā)生了改變。“我有地方住了。”指的是以前沒有地方住,現(xiàn)在卻有了。強調(diào)事態(tài)發(fā)生的變化。而“我有地方住?!眱H僅表示一個事件的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變化的過程。
這里要說明的是,有字連謂句中的VP不可以由“V+著”或“V+過”充當。如上例不可以變成:
(18)*我有地方住著。
*我有地方住過。
因為有字連謂句中“有”表示“擁有、具有”,是表狀態(tài)的動詞,而全句也是描述事件呈現(xiàn)的某種狀態(tài),所以不能用體標記“了”“著”“過”修飾。上文中“了”也顯然不是表完成時“了”,而是置于句尾表事態(tài)變化“了”。
2)VP由“V+賓語O”構成。
3)VP由“V+補語C”構成。
有字兼語句中VP大都是非光桿動詞。有這四種情況:
1)VP由“V+了,著/過”構成。如:
(19)幾乎每個臺灣家庭都有人來過。(1993年人民日報\11月份)
有字兼語句并非陳述事件的狀態(tài),因此可以加“了”“著”“過”表示動作的完成、持續(xù)或經(jīng)歷。
2)VP由“V+賓語O”構成。
3)VP由“V+補語C”構成。
4)VP由“V+補語C+賓語O”構成。
綜上,本文研究有字連謂句和有字兼語句的比較,兩者均為“NP1+有+NP2+VP”的句式。探討了兩種句式各成分之間的差異,分別比較了兩種句式NP1、“有”、NP2和VP的特點。但本文的研究依然有許多不足之處。關于有字連謂句與有字兼語句的比較,還有待更進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