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艷婷
一、前言
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國家和社會各個層面對教育的投資越來越大,人們對基礎教育也更加重視,在探索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便出現了一些必然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孩子雖然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間大于在家的時間,但是我們要知道家庭的影響是遠遠大于學校的,要增強信心,對學校教育要認識到位,更好地讓二者融合,助力小學教育發(fā)展,為祖國的基礎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這篇文章中,我以蘭州市某一學校中的某個班級作為我的觀察目標,分析當前小學教育現狀的基礎上,著重研究當前小學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現狀,重新解讀怎樣讓這兩大方面進行更加有效的結合。
二、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從而更好地進行教育
我們需要利用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對孩子進行全面發(fā)展的培養(yǎng)。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如何讓家長配合學校的相關工作。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宣傳力度,要讓家長對學校的相關理念有所了解,要讓家長看到家庭和學校必須要同步面對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讓家長看到學校老師的辛苦付出,從而不會對老師的某些行為表示不滿,并且能夠了解老師們對學生那種寬容而又嚴厲的愛,最終能夠與學?;ハ嘌a充,增加互動,一起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增強家校合作教育的時效性
在人生基礎階段,家庭必須和學校達成共識,同步教育,從而形成一個相對平衡的團體,這不僅有益于孩子價值觀的培養(yǎng),也同樣對孩子的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雙方如果要進行合作,從學校的角度看,就要把孩子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家長,并且為家長提供一定的教育支持;從家長的角度看,要和學校加強聯系,及時溝通,并且納入學校的相關工作。信息時代交流溝通渠道多元化,學校可以通過以下活動形式與家長有效溝通。
1.座談會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每學期都要合理分配時間定期召開家長會,雙方近距離的交流也有利于家長對孩子近況的了解,更有助于老師以后能夠更加有效地管理學生。家長也可與老師個別交流溝通,找準適合的教育方法。
2.培養(yǎng)家長
家長中也存在高低不等的教育程度,所以學校可以根據需要舉辦一定次數的教育研究活動,提升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也能很好地提升家長素質。
3.家訪
家訪是班主任與家長的深入溝通,進行個別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徑。
4.利用電子工具進行溝通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每個人的手中都應該有現代的交流工具,老師和家長不再局限于家長會的溝通,而是可以通過一些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有效的消息傳達,這樣不但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利于節(jié)省時間。
四、引導家長學習科學的家教方法
其實家庭教育并沒有大家想象的簡單,我們需要的是擁有這方面專業(yè)知識的家長們。這就需要對家長積極進行引導,在發(fā)現孩子們的具體問題后,實事求是地提出解決方案,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要對家長產生實質性的幫助。比如,定期召開的家長會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有家長集中在一起解決相關的問題。孩子在學習中怎么就能建立信心?孩子怎么可以對學習產生興趣?又或是對孩子人品的建立?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家長會上得到解決。學校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關鍵期,老師應該積極去引導家長們,去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去進行系統(tǒng)的具體的教育。
五、家校合作時要采取尊重原則
學生的父母是來自社會各個層次的,每一個人所擁有的經歷以及見識也不盡相同,家庭背景也各有特色。所以我們的老師在同家長交流時就應該做到尊重我們的每一位家長,切實地去看待問題,真正做到為孩子的未來著想。在此基礎上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使家長樂于接受意見,有效配合。
六、學校主動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毋庸置疑的,學校是整個社會中的教育主體,所以它應該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城市化迅速發(fā)展,農村大量人口進城務工,使得許多孩子失去了直接監(jiān)護人,產生了很多的單親家庭或者隔代教育家庭。這種教育的后果是極其可怕的,他們只去重視孩子們物質上的需求,卻忽視精神上的教育,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會變得十分的淡薄,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會愈發(fā)的嚴重。這就需要提高學校中老師們的素質,增強“替代父母”的意識。我們應該認識到學校是教育的主體,要做到家校聯合,更應該做到對學生精神上的教育。學校是一個教育機構,教育是己任,我們在做到傳送知識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到我們的主體——即學生的日常。教師要去主動承擔起家長的一部分責任,時刻關注學生,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他們的精神世界更是需要我們去了解和關懷的。對于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我們要去做到心理輔導,堅持正面積極的引導,使他們擁有自律自強的品質。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者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學校作為主力軍,應該夯實教育的基礎。而家庭教育則應該做好補充者的角色,積極去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側重于學生的基礎以及人格教育。學校應該對家庭教育進行積極的引導和支持,只有雙方進行深入的交流合作、密切的配合,才能真正地了解學生,完成艱巨的教育任務。教育是一個神圣的事業(yè),家校聯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促進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編輯 司 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