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吉坦木?吐熱合買提
摘要:翻譯是人類交流思想過程中溝通不同語言的橋梁,因此對雙語翻譯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從維漢翻譯當中的現(xiàn)狀入手,討論了維漢翻譯中的注意事項,翻譯技巧。
關鍵詞:維漢翻譯;方法;翻譯
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是思想交流的橋梁。范忠英先生對翻譯這樣定義的翻譯是人類交流思想過程中溝通不同語言的橋梁,使通曉不同語言的人能通過原文的重新表達而進行思想交流。翻譯是把一種語言(即原語)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即譯語)表達出來,使譯文讀者能得到原文作者所表達的意思,得到與原文讀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翻譯時對原作的語言形式如何處理?是摳緊一些,接近一些,還是靈活一些,大膽一些?根據(jù)對語言形式的不同處理方式,翻譯可以分成死譯與活譯,直譯與意譯四種。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自治區(qū)的翻譯事業(yè)有了很大的進步,有關翻譯的各類教材、工具書、比較讀物從無到有,不斷出版(發(fā)行),同時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各種翻譯作品的不斷呈現(xiàn)對新時代文學和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黨政府將翻譯視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從而為翻譯事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最好的機會。
以上是我們以往在翻譯領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但也遺留了一些問題并且有些新的問題一直在不斷出現(xiàn)。例如,沒有恰到好處的翻譯詞句,常出現(xiàn)拙詞笨句;根據(jù)字意直譯漢語字詞和諺語;不能正確翻譯國家地名、人名;甚至在不能完全明白原文的內容基礎上錯譯等問題不同程度得存在于我們各類翻譯作品中。
翻譯是兩種語言間起橋梁作用的關鍵媒介,翻譯絕對不是將一種語言僅僅直接(簡單)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同時我們需要在翻譯時用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將原語言表現(xiàn)的內容完整地表達出來。
1.翻譯要活靈活現(xiàn)。
翻譯要在內容和語言上忠實于原文,保留原文的精神實質。譯文內容要與原文相對應。翻譯不能太咬文嚼字,這樣會導致譯文太死板。翻譯有時一個詞或一個句子有數(shù)種翻譯方法。有些可以忠于原文,有些則不可以。忠于原文切不可將原文中的每個詞句如實、僵硬翻譯,而是要傳達原文精神。每種語言都獨有專門的表達特點。
筆者用如下維漢翻譯時存在的一些問題舉例說明:
嘴上沒有哨兵 a?zini? pa?nisi yoq
無風不起浪 ?amal ?iqmisa d?r?χ li??imajdu.
我們不能勉強使用漢語中不常用的詞。例如將(k?züηg? qarap maη) 翻譯成“看著你的眼睛走”,這就不符合漢語使用習慣。漢語中沒有這樣的日常用語。
這一俗語,雖然從邏輯上來說人不可能看著眼睛走路,但這也滲透到了我們的語言習慣中。但這句話是不能翻譯成“看著你的眼睛走”。所以我們將之翻譯為“走路要當心”。除此之外,我們不能將“請慢走”翻譯成(asta meηiη) 我們應將之翻譯成(awaylap meηiη)才合適。
維語中將因淋雨而全身濕透的人稱之(su?a ?ü?k?n mü?ükt?k) 但在漢語中是用“落湯雞”表示;維語中將“利用動蕩中的機會”比作(topilaηdin to?a? o?urla?)而漢語中則翻譯成“渾水摸魚”;與“不計后果得做事”有相似之意的維語表達是ikki s?kkiz on alt?)漢語表達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在維語中有(k?pniη ?qli k?p)的諺語,漢語中的表達是“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維語中將“堅不可摧的物體”稱之為(uyulta?)(“磐石”之義),漢語中則表達為“像泰山一樣穩(wěn)如泰山”;再有就是表示“做一件事可以同時獲得兩種結果”,維語中用bir ?almida ikki paht?k soqu?)(“一石二鳥”之義表達),漢語中用“一舉兩得”表示。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這句話我們可以用謂語翻譯成(?skiniη a?zidin yah?i g?p ?iqmas)(“討厭的人口中說不出好話”之義),絕不能直接翻譯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2.翻譯要重視語法
漢語語法和維語語法有很大的差別。最大的差別在于,漢語中詞的詞形不會變化,詞可以通過詞的位置和附加詞來成為句子中的某部分。而在維吾爾語中詞形變化特征很強,要通過詞的句法功能表示,詞的位置是靈活的。這個差別使?jié)h語、維語中的遣詞造句上出現(xiàn)了不同的諸多特點。
因此每篇譯文應遵循兩種語言獨有的語法規(guī)則?,F(xiàn)在有一部分譯者在翻譯文章時不過腦子,只是拿著筆,原文中怎么說就怎么寫,有時根本不重視語法,根本不仔細想一想維吾爾語語法,認為翻譯出意思就行了。
3.翻譯術語要科學、簡潔
現(xiàn)代維吾爾語中有許多術語是從漢語翻譯過來的,有些術語的翻譯你一看就可以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概念上會有錯誤。
除此之外,許多宣傳牌上的術語也是有問題的。我們在街巷會經常看到(禁止吸煙),(禁止通行),(禁止跳躍)等諸如此類的話。事實上它們并不符合維語的用語習慣,是直譯過來的。我們也可以不用將這些詞結合m?ni qilinidu來表示。例如,(請您不要抽煙)、(請您不要通行)、(請您不要亂扔)。這樣就能和生動的維語相契合。
總之,翻譯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并不是一種純語言的問題。它的最終目的是實用。譯者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條件,遵循翻譯基本原則,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翻譯技巧,提高自己的漢語理解能力,同時也不能維吾爾語的知識功底,掌握好母語的精華。好多人忽視掌握母語,所以往往出概念上的錯誤。實際上,母語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再有,要加深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別的民族的文化的知識。翻譯時要注意兩個民族文化的異同。提高翻譯技巧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努力, 專心,通過多練翻譯水平肯定會提高。
參考文獻:
1. 哈米提·帖木兒、現(xiàn)代維吾爾語法,民族出版社,1987年。
2. 張玉萍,漢維語法對比,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3.張斌,現(xiàn)代漢語實詞,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陳世明,熱扎克,維吾爾語實用語法,新疆大學出版社,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