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禮
[摘 要]引導學生建立數(shù)學概念的表象是概念教學的重點?;趯W生的思維特點,借助實物對比能夠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結(jié)合“毫米的認識”的教學談如何借助實物估計、實物參照、實物測量,引導學生建立“1毫米”的概念。
[關(guān)鍵詞]毫米的認識;實物比較;概念表象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26-0029-01
小學生的認知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實物對比建立抽象概念的表象,這樣才能讓他們對數(shù)學概念有深刻的認知與理解。
一、借助實物估計,建立“1毫米”的表象
“1毫米”是一個很小的長度度量單位,學生對于“1毫米”的感知并不是很豐富,引導學生在大腦中形成“1毫米”標準長度的表象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在借助直尺讓學生感知“1毫米”的標準長度后,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實物估計來形成“1毫米”的標準長度表象。
【教學片段1】師(讓學生拿出①號學具袋。學具袋里面有一元硬幣、卡紙(厚度與1毫米接近)、紐扣(約4毫米厚)、一張打印紙):請你們依據(jù)剛剛腦海中所記憶的1毫米,對比一下手上的物品,哪些物品的厚度比較接近1毫米?假如已經(jīng)記不清楚了,那么請參照尺子上的1毫米,但是不能測量??匆豢凑l的眼力好。
生1:我覺得卡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覺得卡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同學請舉手。(大部學生舉手)請拿尺子量一量。
教師讓學生選取尺子上的1毫米作為參照物,繼而通過估計、測量的方法,幫助學生在大腦里建立起1毫米的表象。
二、借助實物參照,鞏固“1毫米”的表象
在學生建立了“1毫米”的表象后,引導學生以“卡紙的厚度”為參照,對其他學具的厚度進行估測,能夠幫助他們鞏固對“1毫米”的表象的感知。
【教學片段2】師:我們剛才已經(jīng)確定了卡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那么能否用卡紙的厚度作為參照,估算一下一元硬幣和紐扣的厚度分別是多少呢?
生1:能。對照卡紙的厚度,我發(fā)現(xiàn)一元硬幣的厚度約等于兩張卡紙的厚度,我判斷一元硬幣的厚度大概為2毫米。
生2:我也用生1的方法對紐扣的厚度進行了估計,紐扣的厚度約等于四張卡紙的厚度,應該是4毫米。
生3:我是依據(jù)一元硬幣對紐扣的厚度來估的,這枚紐扣的厚度約等于兩枚一元硬幣的厚度,因而紐扣的厚度大約是4毫米。
師:你的方法非常好,看到紐扣比較厚,就立即變換參照物,采用硬幣作為參照物來估,速度會更快。下面請大家進行具體的測量,并將結(jié)果填寫在表格中。
讓學生將厚度為1毫米的物品作為參照物,對厚度大于1毫米的物品進行估測,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1毫米的印象,也能提升學生估測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在大腦中建立2毫米、4毫米的表象,并認識到及時調(diào)整參照物可以令估測更快捷和準確。
三、借助實物對比,深化“1毫米”的表象
學生來通常認為1毫米是非常短的距離,為打破這一思維定式,我設(shè)計了“估、量幾張打印紙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環(huán)節(jié)。
【教學片段3】師:觀察可以知道,一張打印紙的厚度小于1毫米,那么它的厚度究竟是多少呢?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
生1:一張打印紙的厚度和1毫米相差有些大。
生2:打印紙非常薄,和1毫米有著較大差距。
師:請大家估一估,幾張打印紙的厚度加起來大約為1毫米呢?(學生回答略)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檢驗。請大家取出②號學具袋,與同桌進行合作,其中一人負責捏打印紙,另一人負責測量,直到量出1毫米的厚度,然后看看用了幾張紙,在捏紙的過程中注意力度,要捏緊。
生3:我原以為1毫米已經(jīng)是非常小了,但通過估量發(fā)現(xiàn),和一張打印紙的厚度比起來,1毫米并不小。
師:通過測量得出了大約10張打印紙的厚度有1毫米,但是剛才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一張打印紙的厚度是多少呢?
生4:要用比毫米這個單位更小的單位才可以更好地表示打印紙的厚度。
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對一張打印紙的厚度進行測量,使得學生發(fā)現(xiàn)一張打印紙的厚度和1毫米之間的差距,也為之后的“估幾張打印紙的厚度為1毫米”打下基礎(chǔ)。通過這樣的估測,學生對“1毫米”的認識有了質(zhì)的飛躍。
至此,通過引導學生借助實物估計、借助實物參照、借助實物對比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不但有效地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了“1毫米”的表象,還教給了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的方法,學生在將來遇到新的長度單位時,自然能夠按照這個模式來學習。
(責編 金 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