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攀峰++韓云肖
摘 要:移動碼書借助信息技術呈現教學內容,用二維碼技術實現知識共享,突破了傳統(tǒng)電子教材的種種局限。BOPPPS模型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為移動碼書的建設提供了完善的教學設計,最大化的發(fā)揮了移動碼書的教學效能。本文從移動電子教材及大學生通識課的現狀出發(fā),融入方便共享的二維碼技術,將BOPPPS模型作為移動碼書資源建設的支撐,是對數字化建設資源的一次嘗試,通過理論與實踐總結出基于BOPPPS模型的移動碼書開發(fā)流程,開發(fā)流程的研究對于以后教材開發(fā)具有指導意義?;贐OPPPS模型的移動碼書強調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通過數字化的資源,完成知識的自我篩選,擺脫平臺限制,實現隨時隨地移動學習與知識共享。
關鍵詞:BOPPPS模型;電子教材;移動碼書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17-0048-04
一、移動碼書研究現狀
對于碼書的定義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范,一般將使用二維碼創(chuàng)作出來的讀物叫做碼書,即指作者將書本知識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講解二維碼,印刷在書本對用的知識內容旁,構成“紙質課本+多媒體演示”的教學模式,讓讀者可以隨時隨地掃碼觀看教學視頻,使傳統(tǒng)紙質圖書在掃碼技術的支撐下內容更加飽滿。徐晶等多位學者在論文撰寫過程中都有提到這種二維碼教材形式,并對碼書的設計與制作做了深入研究。在《二維碼教材的設計與應用探究》一文中就詳細寫到了二維碼教材的設計原則與制作流程,為后期碼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1]。
隨著移動終端的廣泛普及,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已經成為新一代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必備工具。在追求便捷與共享的信息化時代,傳統(tǒng)的“紙質課本+多媒體演示”的碼書形式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移動碼書”應運而生?!耙苿哟a書”一詞最先出現在“王玨微課設計與制作”微信公眾號,王玨老師發(fā)布的《微課的“另一半”:移動碼書》一文中。王玨老師制作并發(fā)布了《喀秋莎金牌教程》移動碼書,將零散的文章、視頻一“碼”組織到了一起[2]。
移動碼書既可以看作是碼書的一次發(fā)展,又可以看做是電子教材的一次創(chuàng)新。在國內,電子教材的發(fā)展大概經歷三個階段,一是資源數字化、學習內容多媒體呈現,這一階段主要是紙質教材的電子化,節(jié)約了紙張,有利于資料的上期保存,但并沒有實質上的改變;二是建設各種形式的網絡課程,主要基于PC端;三是教材平臺化階段,借助互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移動終端+教學內容+教學平臺”三位一體,該階段強調依托平臺[3]。而新興的二維碼技術為移動電子教材的移動共享以及跨平臺學習提供了新的切入點,即移動碼書的產生。
移動碼書可以清晰展現知識結構,擺脫平臺限制,一個二維碼容納文本、視頻、鏈接等所有多媒體教學資源,隨時隨地便于學習與共享。
二、BOPPPS模型概述
BOPPPS教學模式將教學設計過程分為引言(Bridge—in)、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簡稱BOPPPS模型。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ISW)中廣泛采用的BOPPPS教學模式以教學目標達成為核心。BOPPPS模型最初由ISW(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工作坊)創(chuàng)建的,最初主要用于教師的技能培訓。目前該模型已經被全世界超過33個國家引進采用,該教學模式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指導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理論體系,使教學安排更加充實、有條理,其應用實踐表明BOPPPS模型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4][5]。
1.引言(Bridge-in)
引言作為BOPPPS模型的第一階段,是進入課堂教學之前的導入部分。設置引言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專注于即將學習的內容。引言的一些有效方法包括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列舉鮮明的實例、做示范展示等等。
2.目標(Objective)
這一階段即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預期達到的結果,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明確的學習方向。目標應明確具體,撰寫時應明確在什么樣的學習情況下可以學到哪些知識,并且明確可以學到什么程度。
3.前測(Pre-assessment)
前測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與能力,進而可以調整課程內容的深度與進度,通過前測還可以獲取是否需要復習先備知識。前測可以通過提問、小檢測、問卷等形式來實現。
4.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
參與式學習主要通過師生互動來實現課程的核心內容,該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的核心部分,要求教學設計者善于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來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單的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停頓待學生思考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氛圍。參與式學習的一些有效方法包括學生反思、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等。
5.后測(Postassessment)
后測是教學快要結束時對學生開展的檢測與評估,了解學習效果是否達到了既定的學習目標。后測的內容及形式要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與課程內容而定。
6.總結(Summary)
簡練總結教學的知識點和技能要點,可以幫助學生整合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在這個階段可以教師進行總結,也可以學生自我總結學習收獲、分享學習心得。教學設計者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安排課外閱讀等延伸學習。
三、BOPPPS模型對移動碼書設計的啟發(fā)
1.移動碼書在呈現教學資源時應充分考慮教學設計
移動碼書作為移動教學資源的一種展現形式,應具備的主要特性為教學特性,教學不能擺脫設計而僅僅依托資源獨立存在。移動碼書在呈現教學資源時應進行系統(tǒng)設計,作出有利于學習的安排,很顯然一個獨立的微課很難滿足這一點,BOPPPS教學模型在移動碼書資源的設計與呈現上帶來了新的啟發(fā)。endprint
2.完善的教學流程可以引導自主移動學習,使移動碼書的教學效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移動碼書主要用于學生在移動終端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區(qū)別于課堂教師講授學習,課堂教學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在教師幫助與指引下實現教學目標。自主移動學習是學生通過移動終端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自學,整個學習過程需要獨立完成,所以自主移動學習在教學引導方面則顯得很薄弱。
BOPPPS模型為教學設計者做出完善的教學流程提供了參考,從引言、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以及總結六階段進行教學設計,學生在自主學習時,也可以通過每個階段的設計來抓住學生注意力,實現在沒有教師當場引導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感受環(huán)環(huán)緊扣、目標明確、參與其中的學習氛圍。利用BOPPPS模型來進行移動碼書中的教學設計,可以使學生得到引導性的反復學習,使移動碼書的教學效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四、基于BOPPPS模型的移動碼書的設計流程
1.基于BOPPPS模型的移動碼書的設計原則
基于BOPPPS模型的移動碼書設計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的使用度,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
(1)教育性原則
移動碼書是為學生自主學習而服務的,通過利用移動碼書的學習,最終達到教學目標。在設計過程中,所有的設計都要以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為基準。
(2)科學性原則
移動碼書的設計與開發(fā)都要深挖學科內容,設計思維要嚴謹,符合學生的科學認識,教學內容要科學、準確。
(3)系統(tǒng)性原則
移動碼書的各知識之間不能獨立存在,設計過程中要保證學生系統(tǒng)知識體系的構建,對此在移動碼書中加入思維導圖的思想,可以促進移動碼書的系統(tǒng)展現。
(4)便捷性原則
移動碼書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解決大學生通識課中教學資源受平臺限制,資源難以共享的問題。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便于學生使用的原則,可以在不同移動終端、利用不同的掃碼軟件都可以進行學習。
2.基于BOPPPS模型的移動碼書的關鍵問題
(1)跨平臺問題
在移動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平板設備,安卓系統(tǒng)及IOS系統(tǒng)都在市場上占有很大比重,所以在移動碼書設計與開發(fā)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跨平臺問題,以保證移動碼書被廣泛使用。
(2)觸控問題
移動終端設備區(qū)別于PC端,PC端主要依靠鍵盤、鼠標來進行操作,而常見的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是通過手指觸控來控制的。所以在進行移動碼書的設計過程中要考慮移動設備的特有屬性,充分考慮手指的觸摸面積,在進行鏈接設計時要保證手指觸摸的準確性[3]。
(3)頁面顯示
由于移動設備應具有攜帶方便的特點,所有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顯示屏與PC端顯示屏相比要明顯較小,在進行移動碼書設計時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手機和平板電腦一般具有重力感應系統(tǒng),可以橫屏、豎屏顯示,當橫屏、豎屏交換式,移動碼書的顯示內容也會進行旋轉。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盡量保證橫屏豎屏頁面均能正常顯示。
3.基于BOPPPS模型的移動碼書的設計流程
基于BOPPPS模型的移動碼書設計流程依次包括前期調查、教學設計、碼書設計、碼書制作、測評、測評之后的修改及應用。具體流程圖如圖1所示。
(1)前期調查
前期調查包括對學習者的需求分析以及開發(fā)流程中技術、資金等的可行性分析。在進行移動碼書的設計與開發(fā)之前,要明確移動碼書的使用對象并且深入了解學習者的心理特征、學習基礎、學習傾向等,同時還要了解學習者對移動碼書功能、操作方面有哪些要求。此過程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來完成。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過程要求設計者對教學內容深入了解,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在自主移動學習中促進學習者利用移動碼書教學資源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移動碼書從本質上講屬于電子教材,所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對知識的構建以及對學習的引導。BOPPPS模型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為移動碼書教學設計提供了模型支撐,通過引言、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總結來進行教學設計,可以完善設計者的教學思想、避免設計漏洞,同時保證了學習者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也可以高效學習。
(3)碼書設計
1)結構設計
碼書的結構設計類似于傳統(tǒng)紙質圖書的目錄設計,在結構設計過程中要清晰明了整個移動碼書包括哪些章節(jié),設計者需要對整個章節(jié)結構、遞進層次有整體的設計與規(guī)劃。
2)導航設計
導航設計要層次分明,通過識別二維碼進入第一層導航即移動碼書的整體章節(jié)目錄,通過鏈接進入第二層目錄即每一結構的詳細課程結構,包含每節(jié)課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學設計。
3)交互設計
交互設計的加入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式學習,教學素材中的圖片、視頻、測試等都可以加入適當的交互,來達到特定的目標以促進教學。
(4) 碼書制作
1)素材資源整理
前期基于BOPPPS模型進行的教學設計是后期準備素材的一個重要支撐,依據教學設計來進行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BOPPPS模型的應用也使繁雜瑣粹的素材變得有條理。常用的素材包括圖文、音頻、視頻、網址鏈接等形式。
2)功能實現
移動碼書的功能實現將會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和二維碼將資源進行串聯(lián)整合,終通過網頁目錄的形式,把多媒體資源全部組織在二維碼中,相關技術路線如表1所示。
(5)測評與應用
在移動碼書開發(fā)完成后,要對移動碼書的觸控體驗以及頁面顯示進行測試。具體的使用流程如圖2所示。
圖中的教學過程就包括基于BOPPPS模型的導入、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以及總結六個過程。移動碼書開發(fā)完成后,推廣階段既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等進行線上推廣,也可以結合校園社團活動、課堂進行線下推廣。
五、結束語
“掃碼時代”已經到來。微信、微博、手機QQ、手機瀏覽器等高普及率移動應用都具備了二維碼識別讀取功能,通過二維碼獲取、分享信息輕松又簡便。在信息技術時代,二維碼為移動學習資源建設提供了新的容納方式,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和二維碼將資源進行串聯(lián)整合,通過網頁目錄的形式,把多媒體資源全部組織在二維碼中,方便了知識的檢索與共享。與此同時,BOPPPS模式的引入同時也為移動碼書帶來了新的啟示。
本研究是對數字化建設資源的一次嘗試,通過理論與實踐總結出基于BOPPPS模式的移動碼書開發(fā)流程。在開發(fā)過程中融入了思維導圖的思想,便于知識內容的結構化及系統(tǒng)化,將包含圖文、音頻、視頻、鏈接的多媒體數字教材集成在一個二維碼中,方便了資源共享。基于BOPPPS模式的移動碼書,適合于隨時隨地移動學習,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同時也為大學生移動學習提供了資源支撐。
參考文獻:
[1]徐晶,李婉嘉.二維碼教材設計與應用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4):64-66.
[2]王玨.微課的“另一半”:移動碼書[EB/O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U0NjQ2Mw%3D%3D& chksm=88ada826bfda2130a5078499bb59a298a54408c 74dea7b28fd7ffd285c95672fb6fbfe63f439&idx=1&mid=2650239958&scene=21&sn=49c4dc1f805d834070de33801 6997b62,2017.
[3]楊海虹.基于移動終端的電子教材設計與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
[4]張建勛,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11):25-28.
[5]曹丹平,印興耀.加拿大BOPPPS教學模式及其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2):196-200+249.
(編輯:王曉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