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茶英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素質教育的逐步實施,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取得了可觀的成績。然而,當前的文言文教學處于發(fā)展的瓶頸期,教師依舊過于重視知識傳輸,學生依舊害怕學習文言文,文言文“言文分離,虛實難辨”的特征成為教師難教、學生怕學的攔路虎。對此,本文就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困境提出了若干策略,期望通過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和學生運用合理的學習方法,讓文言文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讓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學生的思維中,從而使“言文”不再“分離”、“虛實”不再“難辨”。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言文分離;虛實難辨;困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言文分離,虛實難辨”是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所謂“言文分離”,是指文言文中作者的語言和文字不一致,亦即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有很大的差異;“虛實難辨”,是指一篇文言文中既有虛詞,也有實詞,同一個虛詞和實詞在文章的不同地方可能會起到不同的作用和表達的意思也有所差異?!敖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寫文的“言文分離,虛實難辨”的這個特征,加上古人沒有標點符號,就給我們現(xiàn)代人學習他們的文章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對成人來說都是這樣,對尚未成年以及即將成年的高中生就更不用說了。但是,文言文又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和國粹,其中積淀了豐富和深厚的人生哲理和相關知識,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此,我們又要加強對文言文的理解及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下面就對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及策略展開分析。
一、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困境
(一)教師過于重視知識傳輸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往往是“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恨不得把所有的文言文知識統(tǒng)統(tǒng)都傳輸給學生,完全忽視了學生對文言文的感受和體驗。在傳統(tǒng)模式的教學中,我們的老師往往是高高在上,以“知識權威者”自居,依賴教學參考書,照本宣科,課堂氛圍呆板僵硬、死氣沉沉,沒有靈活性、活躍性,學生成了被擺放的花瓶,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無論其容量大小,都得統(tǒng)統(tǒng)接受灌輸?shù)倪^程。固然“學高為師”,也應顧及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雖然當前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得到了改進,但是仍然存在換湯不換藥的問題,這樣就使學生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高考而高考。
(二)學生害怕學習文言文
害怕學習文言文,這是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面臨的又一困境。學生之所以害怕學習文言文,除了文言文的“言文分離,虛實難辨”特征和學生自身的問題外,教育管理者和課堂教師的因素“難辭其咎”。作為頂層設計的關鍵人物,教育管理者應當起到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變革的先鋒模范作者;作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引導者,語文教師應當起到對上反饋教學問題、對下為學生負責的橋梁紐帶作用。要突破當前文言文教學以及其他方面教學所面臨的困境,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語文教學返璞歸真,才能真正打開文言文教學的新局面。
二、突破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困境的策略
(一)認識文言文,真正打消文恐懼感
《孫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边@就表明高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首先應當讓學生充分認識文言文,和文言文做朋友,把文言文的作者當家人,充分融入到文言文中。如果學生連文言文是什么,就知道是那些看不懂、聽不懂的生澀的文字,何談學習。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把握文言文“言文分離,虛實難辨”的基本特征,讓學生做到“知己知彼”,在打消對文言文與生俱來的恐懼感的同時一步步腳踏實地學好文言文。
(二)轉變教學觀念,確立可操作的目標
由于文言文自身文言分離、古奧難懂等特點,使學生理解文言文有語言障礙,難以充分理解文言文負載的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學生理解文言文有時代和感情的隔膜。而克服這些困難,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啟發(fā)、組織和幫助,需要教師充當紐帶和橋梁。文言文的自身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必要性。高中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大語文觀念,成為教材的主動“編導者”。確立科學、切實有效而又具體可操作的目標。
(三)抓住關鍵情感詞句,提升學習品位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兼具的學科。高中語文教師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引導學生學會審美,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取向。在文言文教學中,有些篇章抒情性較強,或者記敘抒情兼具,這樣的作品,如果能夠通過抓住主要的情感詞句,或許有助于學生準確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同時加深對作品情感的體會。比如在《蘭亭集序》一文中,王羲之既簡筆勾勒了蘭亭雅集的盛況,更將筆墨鋪陳在由此而引發(fā)的慨嘆中。前后兩部分均有明顯的情感詞句。可引導學生先抓住關鍵的情感,再由此去逆推,尋找情感產(chǎn)生之由。抓住了集會“信可樂也”,則不難將前一部分的記敘中足以使人生“樂”的因素一一找出。
三、結語
文言文是在中華民族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過千百年來淘洗的經(jīng)典佳品,是炎黃子孫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就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而言,當應師生一道為教好、學好文言文作出不斷地探究和努力,通過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和學生運用合理的學習方法,讓文言文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讓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學生的思維中,從而使“言文”不再“分離”、“虛實”不再“難辨”。
參考文獻
[1]戴衛(wèi).高中文言文教學應剖情析理[J].語文知識,2017(13).
[4]左延慧.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建構高中文言文教學高效課堂[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1).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