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漢市中心醫(y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 李萌
吸入劑,用對才有效
文/武漢市中心醫(y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 李萌
冬季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高發(fā)期,對哮喘等很多慢性肺病患者而言,常會用吸入裝置給藥,但很多患者用得不對。我總結了一些必須注意的事項,以便幫助患者正確用藥。
有些吸入裝置的藥物是裝在膠囊內(nèi),用前放入裝置、刺破膠囊從而吸入。例如,用來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噻托溴銨粉吸入劑。一些患者圖省事,覺得吃了也能吸收。但藥物通過吸入器能直接進入下呼吸道,從而以最少的藥量達到最快的起效速度。將膠囊直接服用,會因劑量不準而影響藥效。此外,噻托溴銨粉吸入劑給藥量是以膠囊為單位的,需要對同一個膠囊重復二次吸藥,保證一個膠囊里面的藥物完全被吸入肺中,避免少吸。
臨床常會發(fā)現(xiàn),有些粗心的患者“分不清鼻子和嘴”,將應噴入鼻腔的藥物用嘴部吸入,或者將應嘴吸入的噴入鼻腔,這也會影響藥效。比如復方薄荷腦鼻用吸入劑常用來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用嘴吸則可能無效。因此,患者用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明確給藥部位。
一些患者用藥心切,將吸入裝置開蓋后直接吸,這也常會造成吸入劑量不足。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將吸入裝置噴頭放入口鼻之前要深呼一口氣,這樣才能保證吸夠量。吸氣時也要根據(jù)藥物種類,采取相應的吸氣強度和時間,一味少量多次“小口吸氣”也可能讓藥物漏出影響藥效。
用牙咬住噴頭并不會吸得更牢靠,反而容易導致藥物漏出,因劑量不足引起病情波動。一般來說,正確的做法是將咬嘴或噴頭置于口腔,用嘴唇含住,其密閉性比用牙咬更好。
一些患者在吸完藥物后會馬上呼氣,這可能會讓已經(jīng)吸進去的藥物又被“呼”出來。一般建議,吸完藥物后應盡量屏住呼吸5~10秒鐘,然后再慢慢呼氣,從面使藥物充分到達下氣道。
在使用完吸入裝置后,咽部常會殘留藥物,長期積累可引起霉菌感染,導致聲音嘶啞、口腔不適等。因此,用吸入裝置后3分鐘要用清水漱口。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需要吸入常見劑型主要有三種,即氣霧劑、噴霧劑和吸入劑,它們在儲藏、使用、丟棄時都各有特點,例如氣霧劑由于里面含有拋射劑,故用完的空藥罐不要丟人火中或鉆孔,否則可能出現(xiàn)危險。有的廠家會在住院病房配有空藥練習裝置,可以提前練習適應。
不管是何種制劑,都應該在醫(yī)生處方下定時、定量的使用,不要擅自更改劑量、延長使用期限或提前停藥。每個吸入裝置說明書中都有詳細的用法和圖解,如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詢問專業(yè)的醫(yī)生或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