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財經供稿
善于豪賭的光線傳媒正日趨平庸
雪球財經供稿
前期投資《戰(zhàn)狼2》的光線再次選擇中途退場,轉而投注同檔期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并進行了8億的保底發(fā)行。筆者無意就兩部影片的優(yōu)劣進行評論,但對于票房來說,兩者卻出現了巨大的差異。
不過對光線傳媒來說,集團整體效益兩年來一直都是相對利好。這可能是因為其本身早已超脫于民營電影公司,而立志成為“國內覆蓋內容領域最全面、產業(yè)鏈縱向延伸最完整的綜合內容集團之一”,簡單來講就是泛娛樂化。只是這種戰(zhàn)略布局真的適合光線嗎?
2011年上市后,光線傳媒從IPO時定價的58億市值,到了2016年6月的358億市值,接近當時的7倍。也同樣是在2016年,股價急轉直下,全年超過35%的最大跌幅之后,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了2017整個上半年。與之相反,光線近期的業(yè)績倒是依舊符合預期,比如剛剛發(fā)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業(yè)收入增長42.62%,凈利潤增長24.61%,各項業(yè)務也都實現較大增幅。但是具體來看,可以發(fā)現市場反應和集團收益呈現巨大反差的原因。
其一,電影投資、發(fā)行的主營業(yè)務正在經歷一個尷尬的時期,就是頻繁出現票房成績升高、收益反降的狀況,這或許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方面,毛利率漸趨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規(guī)避風險、減少單片投資比例的做法,正在使光線喪失投注爆款的活力、走向平庸,這或許才是最大的問題。保守的分散投資可能會令財報的整體效益更好看,但長久持續(xù)反而會流失一個電影公司立足于市場的定位。
其二,如果說光線對于影片的下注有些保守,那么向其他業(yè)務擴張的戰(zhàn)略投資就完全超出股東的承受能力,這也是其股價一直不被看好的關鍵因素。有數據顯示,2015年光線投資收益為7569萬元,占當年凈利潤的比例為19%,2016年投資收益為2.77億元,約占凈利潤的37.38%,僅減持天神娛樂的股票套現超2億,就占凈利潤近三成。
由此看來,如果沒有投資收益,光線的營收能力無疑將大打折扣,但這也意味著,它正在從一個本來就具有極大風險的行業(yè)轉戰(zhàn)另一個更具風險的領域。即使這部分投入大多圍繞產業(yè)鏈來布局,但因為戰(zhàn)線過長、種類繁雜,未必就一定能帶來穩(wěn)固收入來源。以電視劇業(yè)務的主控主投為例,2014年公司該項業(yè)務收入0.35億元,驟降50.62%,收入占比降至2.85%,而2015年、2016年收入分別為0.67億元、1.35億元,同比增長92.45%、101.80%。雖然轉變策略后,電視劇成為公司業(yè)績增長的重要引擎,但這種驟升驟降的利潤走向是投資人最為忌諱的,一旦新麗傳媒、歡瑞世紀等戰(zhàn)略伙伴出現重大問題,光線完全無力改變。主營業(yè)務和投資收益的沖突,目前并沒有給光線傳媒造成除股價之外的過多困擾,但以后誰能保證呢?
縱觀近幾年來光線傳媒的業(yè)務構成,可以發(fā)現除了電影主營以外,其他各項都隨著公司布局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股權交易收益,近五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分別為:0.17、0.18、0.19、0.40、2.22億元,其中,2015、2016年股權交易收益分別為0.03、2.08億元,占比分別為7.64%、93.80%。由此看來,國內電影市場萎靡情況下,這種結構轉變固然可以保證整體的盈利良好,但是穩(wěn)定性的欠缺依舊會影響其市場反應。
尤其是,我們可以看到,增收業(yè)務的來源還只是僅僅限于簡單粗暴的并購加持,既沒有產生新生價值,反而某些賣力投入的項目大部分無疾而終。比如視頻業(yè)務,2016年公司以自有資金1.31億元受讓金華傲翔持有的浙江齊聚36.3792%股權,持股比例上升為63.21%,成為控股股東。由此,去年視頻業(yè)務營收2.51億元,占公司總營收14.48%,基本上都來源于此,這種狀況也延續(xù)到今年上半年財報上。但是從曾為該項業(yè)務重點發(fā)力進行的視頻網站來看,從2015年360提出分手之后,就逐漸在公司內部淪為邊緣產品,這其中涉及不僅僅是股權結構不合理的斗爭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暴露了一個傳統(tǒng)媒體公司在運作互聯網產品時的迷茫。
再來看動漫游戲業(yè)務。2015年,欄目制作及動漫游戲兩塊業(yè)務之和尚有1.46億元,收入占比為9.56%,2016年“游戲及其他”業(yè)務營收1.11億元,同比下降23.48%,收入占比降至6.44%,毛利率也是呈下降趨勢。至于原因,當初大范圍并購帶來相應營收之后,部分子公司并沒有按照預期發(fā)展,只能像藍弧文化一樣被全部出售。
即使后來光線換了個打法,改為密集投資多家動漫公司或者工作室,也同時把方向定為了全齡動畫電影,但還是要面臨過高的風險。一方面是受國內動漫產業(yè)的不成熟影響,另一方面,拉長了投資線之后,光線拿得出手的影片依然少得可憐,更沒有哪一細分領域培養(yǎng)出了動漫行業(yè)的“金字招牌”。
為了實現綜合內容集團的轉型目標,光線通過戰(zhàn)略性投資或者入股的方式,在短短時間內搭建了一個多元化業(yè)務體系,這點是值得認可。不過在這條縱向延伸的產業(yè)鏈中,公司已經出現了某些潛在性風險,比較突出的就是分散和聚焦的沖突,這點將考驗光線傳媒在整個泛娛樂布局上的掌控能力。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盲目跟風的行事風格在發(fā)展過程中暴露無遺,說明其在市場風向的狂熱炒作中還欠缺理智的辨別力。
從泛娛樂概念誕生開始,只要是和娛樂產業(yè)沾點邊的公司莫不是打著此旗號,一番眾志成城打造億萬帝國的模樣,娛樂行業(yè)公司對此概念的趨之若鶩,就好像是抓住了突破瓶頸的救命稻草,寧可和這一根草上的求救者同歸于盡,也不愿錯過難得一遇的風潮。但是從這些沿著泛娛樂路線行走的公司來看,實際上效果并不如預期般美好,而且目前已經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困境,這或許透露了未來更多的考量和憂慮。
一則,大規(guī)模的并購或投資是建立泛娛樂體系的最快途徑,但是也讓公司的流動資金備受壓力。二則,泛娛樂布局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不同公司之間的相互跨界,從而樹立起不同領域的對手,是否會成為激烈競爭的犧牲品還很難說。
另外,在與這些普遍轉型的游戲或者影視公司競爭的同時,難以跨越的還有頂層的巨頭陰影,它們除了霸占游戲、動漫等市場的份額,導致同領域的企業(yè)陷于吃老本的困境,還憑借在某些行業(yè)的絕對地位,壓縮新晉人員的生長空間。
總而言之,泛娛樂處處是坑,急速擴張、蒙頭狂奔的企業(yè)未必會關注腳下,而光線傳媒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員,刀尖起舞、風險侵襲。(作者:歪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