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澤
此處登臨,一年一度,已是第六回了。
他望著山下這座大城,這城由這山奔騰而下,野馬塵埃,不回頭不可當(dāng),滔滔直向平原。夕陽下,天地間,大城安然。
見天地,多么難的一件事,要爬這么高,累斷了老腿和老腰。剛才在路上,二三少年騎著山地自行車呼嘯而過,他閃到一邊,看著,那黝黑瘦勁的腿、繃緊的弓一般的脊背,從山上沖下來,不管不顧地向山下沖去,他們囂張跋扈,他們知道,這路屬于更強的獸。
他啜了一口酒,二鍋頭,很久沒喝了這酒,入口竟是平和的。他看著大妹子,問:“沒回家去看看?”
大妹子其實看不出年齡,肯定是比他小吧,家在涿鹿,黃帝蚩尤一場大戰(zhàn),一條河叫桑干河,丁玲寫過一本《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大妹子兩口子卻在這北京郊外的山頂上開了一家小店。
“這陣子忙,沒回去!”
哦,他想起,其實這話他年年會問一句的,加起來也問了六回。秋八月,山上游人多,正是生意好的時候,不回去才是正理。
他想起,他還問過桑干河里還有水嗎?
好像是沒了。
他還問過,村里的人是否還記得丁玲?
當(dāng)然,他們記得,村里還有丁玲紀(jì)念館呢。
這些話都問過了。他看著大妹子把空酒瓶子一個個裝進(jìn)一個木箱子里,那木箱子上印著字,原來裝的是步槍子彈。
子彈已經(jīng)打光了。酒也喝完了。空箱子裝空瓶子。
晚上,他在網(wǎng)上搜出《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正好是果園里那一段:
楊亮從來也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景致。望不見頭的大果樹林,聽到有些地方傳來人們講話的聲音,卻見不到一個人影。葫蘆冰的枝條,向樹干周圍伸張,像一座大的寶蓋,莊嚴(yán)沉重。一棵葫蘆冰所蓋覆的地面,簡直可以修一所小房子。上邊密密地垂著深紅,淺紅,深綠,淡綠,紅紅綠綠的肥碩的果實。有時他們可以伸手去摘,有時就彎著腰低著頭走過樹下,以免碰著累累下垂的果子。人們在這里眼睛總是忙不過來,看見一個最大的,忽然又看見一個最圓最紅最光的。并且鼻子也不得空,歡喜不斷的去吸取和辨別各種香味,這各式各樣的香味是多么的沁人心肺呵!這里的果子以葫蘆冰為最多,間或有幾棵蘋果樹,或者海棠果。海棠果一串串的垂下來,紅得比花還鮮艷,楊亮忍不住摘了一小串拿在手里玩著。這里梨樹也不少,梨子結(jié)得又重又密,把枝條都倒拉下來了。
楊亮每走過一棵樹,就要問這是誰家的。當(dāng)他知道又是屬于窮人的時候,他就禁不住喜悅。那葫蘆冰就似乎更閃耀著勝利的紅潤,他便替這些樹主計算起來了,他問道:“這么一株樹的果子,至少有二百斤吧?”
——大妹子家里也是有果園的,他問過她,他們已經(jīng)不種葫蘆冰了,多清爽的名字,云在青天水在瓶,但其實就是沙果,他小時候吃過?,F(xiàn)在,他們種蘋果或梨,北方山野間那些樸實謙卑的果實,漸漸消失了。他喜歡楊亮的計算,他想,丁玲當(dāng)然也這么算過,那是過日子,是經(jīng)濟(jì)。丁玲,她在桑干河邊,和大妹子的爺爺或姥爺們一起核計著日子:
“差太遠(yuǎn)了。像今年這么個大年,每棵樹至少也有八九百,千來斤呢。要是火車通了,價錢就還要高些。一畝果子頂不上十畝水地,也頂上七八畝,坡地就更說不上了?!?/p>
楊亮被這個數(shù)目字駭著了,把眼睛睜得更大。張裕民便又解釋道:“真正受苦人還是喜歡水地,水地不像果木靠不住。你看今年結(jié)得多愛人,可是去年一顆也沒結(jié),連村上的孩子們都沒個吃的。果子結(jié)得好,究竟不能當(dāng)飯。你看這葫蘆冰結(jié)得好看,聞起來香??墒遣唤?jīng)放,比不得別的水果,得趕緊發(fā)出去。發(fā)得猛,果行里價錢就訂得不像話了。你不要看張家口賣二三百元一斤,行里卻只收一百元,再遲一點就只值七八十元一斤了,運費還在外。損了的就只能自己留著曬果干,給孩子們吃?!?/p>
楊亮又計算著這十畝地的收入。這十畝地原是許有武的,去年已經(jīng)分給二十家赤窮戶。假如這十畝地,可以收獲三萬斤,那么至少值錢三百萬元。每家可分得十五萬,合市價能折小米七百五十斤。三口之家,再拉扯點別的活計,就勉強可以過活了,要是還有一點地當(dāng)然更好。”
——沙果的經(jīng)濟(jì)學(xué),這里有市場、有流通和消費,有分配。他想,果園里,是鮮艷的、沁人心肺的抒情詩,但一地雞毛算起帳來,原來有比抒情詩更嚴(yán)肅、更高的理性、“過活”和正義。
下雨了,雨敲窗如訴。今夏多雨。
沒有水。他想,這是火星的表面。沒有綠,沒有葫蘆沒有冰,沒有果園。
他提醒自己,這是東漢,永元元年,公元89年,那時沒人知道火星的表面是什么樣的。但是,他不聽自己的提醒,他固執(zhí)地想,這就是火星的表面啊,他騎著馬,馬蹄在礫石上踏過,發(fā)出堅硬的回響,每一聲都是轟鳴。
然后,前方出現(xiàn)了那座山,在曠野中聳然而起,突兀地、毫無來由地立在那兒,讓你覺得它是故意的,包藏著不可預(yù)計的危險。
他向著山去,這赤紅的山。
馬停住了。他猶豫著,我是誰呢?是車騎將軍竇憲,還是中護(hù)軍班固,還是溫禹鞮王,還是尸逐骨都侯?還是北單于?還是漢軍中的勇士,還是匈奴的牧人?
他對自己說,這還用想嗎?當(dāng)然是車騎將軍竇憲,這偉大的將軍,這集勇氣、雄才和好運氣于一身的勝利者,二百年的征戰(zhàn)殺伐,就在他的劍下割出了分曉,從此匈奴遠(yuǎn)去,天之西將有巨浪來襲。我立馬于此,我看見整個歐亞大陸的震顫,在這內(nèi)亞的曠野,在這座山的山壁上,向著西南,我不世的功勛被書寫、被銘刻:
鑠王師兮征荒裔,剿兇虐兮裁海外。
敻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他辨認(rèn)那些字,在歲月、大風(fēng)和猛烈的陽光中漸漸模糊的隸書,是的,已經(jīng)漫漶,終將消失,但是,它們終究是被刻在這山上了。他坐在一間會議室里,對著一群書法家說,那些碑、那些摩崖石刻,難道是讓人讀的嗎?不,不是的,它們常常越過了人類視力的限度,重要的僅僅是,人把它寫在天地間,我們確信,這些字自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召喚和迎來永恒。endprint
他確信那些字就是班固寫的。在漫漶中,他看出班固的血氣和豪情,他是多么幸運,這仗劍縱馬的史家經(jīng)歷了、見證了創(chuàng)造歷史的世界性的一戰(zhàn),他撰寫了《封燕然山銘》的銘文,又把這銘文收入他的《漢書》,沒有人比他更能領(lǐng)會歷史之劇的浩大神奇,他忍不住的,他必須親手把他的字跡留在這座山上。
——他已經(jīng)有點累了,這漫長的夢,他想盡快結(jié)束。他在夢里對自己說,該醒了,今天還要早起,他甚至想起了今天要去魯迅和茅盾的故居。然后,他茫然地看著這那塊石壁,他注意到那里有字跡,但是,他看不懂,他不知道那是什么符號,他是匈奴遠(yuǎn)走后的牧人,是來自西伯利亞、來自阿爾泰山、來自內(nèi)亞之內(nèi)的牧人,他也許是外星人,他靜靜地聽著風(fēng)。
他還可以是最后望了一眼這山的匈奴人,然后,他一路向西,穿過中亞大草原,在里海邊歇馬,遠(yuǎn)遠(yuǎn)聞到地中海的腥味,然后,他就這樣消失,消失在絕對的沉默、絕對的遺忘中……
陽光刺眼,他懵懵懂懂地走到茶幾前,坐下,點上一斗煙,煙升起,人也醒來,然后,他想,那也不錯,做那個匈奴人,那個注定消失于曠野的人。
太陽剛剛下了地平線。軟風(fēng)一陣一陣地吹上人面,怪癢癢的。蘇州河的濁水幻成了金綠色,輕輕地,悄悄地,向西流去。黃浦的夕潮不知怎的已經(jīng)漲上了,現(xiàn)在沿這蘇州河兩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風(fēng)吹來外灘公園里的音樂,卻只有那炒豆似的銅鼓聲最分明,也最叫人興奮。暮靄挾著薄霧籠罩了外白渡橋的高聳的鋼架,電車駛過時,這鋼架下橫空架掛的電車線時時爆發(fā)出幾朵碧綠的火花。從橋上向東望,可以看見浦東的洋棧像巨大的怪獸,蹲在暝色中,閃著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燈火。向西望,叫人猛一驚的,是高高地裝在一所洋房頂上而且異常龐大的霓虹電管廣告,射出火一樣的赤光和青燐似的綠焰:Light,Heat,Power!
這時候——這天堂般五月的傍晚,有三輛一九三○年式的雪鐵籠汽車像閃電一般駛過了外白渡橋,向西轉(zhuǎn)彎,一直沿北蘇州路去了。
——他知道這車上坐著吳蓀甫,“紫醬色的一張方臉,濃眉毛,圓眼睛,臉上有許多小皰。”“聲音宏亮而清晰。他大概有四十歲了,身材魁梧,舉止威嚴(yán)”,多年前,讀《子夜》,讀到最后,吳蓀甫向牯嶺而去,他竟黯然神傷。運去英雄不自由,這是項王的垓下,是晴雯黛玉,是英雄美人的末路。
他想,茅盾為什么不讓吳蓀甫去青島、去秦皇島,卻去了廬山牯嶺呢?或許,寫到了這最后,這水窮處、云起時,茅盾竟想起了1927年的牯嶺,那時,茅盾就在那座山上,潮濕的,多雨的,云霧茫茫的七月和八月,南昌城頭槍聲響起,而他如果坐在茅盾的身邊,他們會談什么?
他坐在茅盾家的樓下。上海大陸新村132弄6號,1946年茅盾賃居于此。當(dāng)年茅盾在樓上,如今仍是民居,樓下是一間咖啡廳,名叫“三閑”。
他對黃德海說:“三閑應(yīng)該是從《三閑集》來的,這家店其實也可以叫‘子夜,畢竟是在茅盾他們家樓下。”
德海笑了,說:“又沒有掛牌子,一般人不知道這里是茅盾的舊居?!?/p>
當(dāng)年,茅盾選擇這個居處時,必定知道他是和魯迅先生做了鄰居,當(dāng)然,那時先生已逝十年,大陸新村132弄9號應(yīng)該有了新的租客,但茅盾每日進(jìn)出,應(yīng)該會時常想起先生,行于山陰路上,他是否會想起秋白?穿過大陸新村外的馬路,閑行片刻,便是秋白的家。他們也曾是鄰居,1924年,秋白和楊之華結(jié)婚,住在閘北區(qū)寶通路順泰里12號,而茅盾住在11號。1933年3月,經(jīng)魯迅介紹,內(nèi)山完造夫人把山陰路133弄12號的一個亭子間租給了瞿秋白夫婦。那年春天,秋白的舊友丁玲也在上海,住進(jìn)了昆山花園路7號。
他想,丁玲終究是在30年代的上海呆過的,她和茅盾分享著隱秘的視野:當(dāng)她計算和分析葫蘆冰的市場問題時,她實際上是看到了在底部支配著生活的另一種邏輯。
他忽然想起,他是見過丁玲的,80年代在一個會上,那時他是多么年輕啊,縱馬騎車呼嘯而來,遠(yuǎn)遠(yuǎn)地望著那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太太,他竟會覺得,她是不幸的,固執(zhí)的,壞脾氣的,是過去時代遺留下的頑石。
然后,他在丁玲住過的地方的住過,后海大翔鳳胡同6號,那個小小的院子,西墻那邊是恭王府,他在西屋的會議室里有一張床,80年代后期,在那個院子里,他讀《三里灣》、讀《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僅僅是因為,這院子住過趙樹理,后來住過丁玲。
《子夜》是多么大,你可以不喜歡它,你喜歡張愛玲、穆時英、施蟄存、劉吶鷗,但《子夜》如山,深厚壯闊。在上海,茅盾所見不僅是瑣碎的市民、眩目的景觀,他探索一種全新的總體性結(jié)構(gòu),他想知道,是什么樣的力量在歷史、在這大城之下運行。
別對我說個人如何如何,個人是多么的渺小,就在昨天晚上,我還在說,我之所以覺得科幻是有意義的,完全是因為,它使現(xiàn)代人文主義天經(jīng)地義的邏輯面臨限度,畢竟人是要死的,畢竟星空橫亙于頭頂。
蕭紅從大陸新村出來,走上了甜愛路——好吧,祝福甜蜜愛人——小提琴的聲音響起,他站住,他知道,他要開始念蕭紅的《呼蘭河傳》,他就念:
嚴(yán)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yán)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
他聽著自己矯揉造作的聲音,他真的不喜歡這種語調(diào),咬著每一個字,每一個字都油炸過,吱吱作響,多么像朗誦,站在舞臺上,還有音樂。他很想用東北話念——他是會說東北話的,那是他生命深處的聲音,他只需要遇到一個說東北話的人。他的眼睛在紙面上滑行,他想找出東北話的語調(diào),但是,他發(fā)現(xiàn)蕭紅其實竟是不說東北話的,她不用東北話書寫。他想,這個女子,她怎么就在這座城和這條路上丟失了口音。
“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
他的后背已經(jīng)濕透,襯衣緊貼在皮膚上,太熱了,他想,下雨吧,下雨吧。
萬馬奔騰,烏云在集結(jié),遠(yuǎn)處,大城在鉛灰色的烏云下靜默如鐵。樹在翻滾,山在起伏喘息,山要站起來。
他獨自一人,在山道上,他沒有料到會有雨,他猶豫著,他已經(jīng)接近山頂,原路下山要走過一條陡峭的林間小路。雨下來了,暴烈的、尖銳的、冰涼的雨,萬箭齊發(fā),他無遮無攔。天裂開了口子,一個霹雷炸響,他撒腿向山頂奔去。
山恢復(fù)了它的威嚴(yán)。這是山,亙古不變的山,人只是這山里的過客,這山從未被人馴服,現(xiàn)在它自深黑中立起,山在憤怒咆哮。
我只是一只螻蟻。
他邊跑邊脫下上衣,他得用它包住手機,他知道這有點可笑,但是,此時手機使他維系著與世間的關(guān)系,否則,他將淹沒絕對的大自然中。
他跑著,不由自主地、瘋狂地跑著,他已經(jīng)很久沒有這么跑了,奇怪的是,他竟然是輕盈的,肥厚的脂肪都在消失,只剩下清晰的筋與骨。
他望見了山頂?shù)哪羌倚〉?,猛雨中亮著橙黃色的燈。
2017年8月18日凌晨初稿
中午改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