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近一兩年來,清代錢幣是市場的一個熱點,其中以康熙通寶為首。由之而來,康熙通寶面文的套子錢也是水漲船高。那么,到底什么是康熙通寶套子錢,其是否容易收集,收藏起來又有些什么講究呢?筆者今不揣淺陋,通過自己多年的收藏,以不少泉友眼中康熙套子錢中的“名譽品”——四川官局所鑄康熙通寶套子錢為例,來說一說康熙面文套子錢的收藏。
眾所周知,清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復(fù)蘇,故而康熙一朝的制錢都鑄造得非常精美——錢形厚重,文字美觀,而且鑄造量極大。巨大的存世量使其成為清代錢幣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正因為康熙帝和康熙朝的巨大影響力,在清代康熙之后,全國各地的錢局依然在不斷鑄造康熙面文的錢幣,這其中尤以康熙通寶套子錢為佼佼者。
| 名目繁多 |
所謂套子錢,是指同屬一個套別的,有著同一個面文、風(fēng)格、成系列的錢幣。就康熙通寶而言,最早的套子錢鑄造于乾隆朝,應(yīng)該屬于大家所熟知的二十局詩文行用錢,即每一枚錢的背面,除了滿文之外,還鑄有“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陜云漳”這20個當(dāng)時的行用鑄錢局的簡稱。這樣的一套錢幣,就稱之為套子錢。
康熙通寶面文的套子錢名目繁多,在清代中、后期,各個地方錢局均有鑄造且數(shù)量不少,比如云爐鑄造的康熙套子錢、粵爐鑄造的康熙套子錢、桂爐鑄造的康熙套子錢,甚至新疆庫車錢局都鑄造過康熙套子錢。
川爐康熙面文套子鑄錢,大致經(jīng)歷了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幾個時期。根據(jù)史料記載,由于云南銅礦的發(fā)現(xiàn)和開采,乾隆時期川局鑄爐增至30座,頂峰時期達40座,前期采用銅、黑鉛各半加錫的方法鼓鑄,后配料改為鉛4銅6,后又改為銅6鉛4。
康熙面文的川爐制錢以順治行用錢及康熙的二十局滿漢文為藍本,結(jié)合傳統(tǒng)的掛燈錢、垂帳錢、進程樣錢等官民樂用的吉祥厭勝形式,繼承和發(fā)揚了官爐制錢的厚重精修工藝,可以說達到了清代鑄幣的頂峰。民國時期的古泉收藏大家張季量先生曾這樣評論川爐康熙通寶:“不惜工、不省銅、特創(chuàng)新格、而力求精致”,應(yīng)該說這是對川爐康熙鑄錢最好的詮釋。清代中后期所鑄的康熙通寶套子錢多在成都地區(qū)流通行使,以一枚兌換普通小平制錢2至5枚,《四川通史·錢法》中有對乾嘉兩朝所鑄這種地方性流通錢幣的發(fā)行史和鑄造量有過詳細的記載。
康熙通寶川爐套子錢有如下特點:工藝精湛,鑄造精美;穿口精修、地章凹凸有致;相較其他地方局制錢具有砂型重、銅質(zhì)精、制作良等特色,有些極美品甚至可以媲美清代地方錢局的母錢。
| 八個版別 |
就康熙通寶面文的川爐套子制錢,筆者將它們大致細化分為這么幾類:一是“單點通缶寶羅漢滿漢局套子”,二是“通爾寶羅漢滿漢局套子”,三是“滿東漢文局套子”,四是“滿陜漢文局套子”,五是“類泉版單點通滿漢局套子”,六是“福漢文局套子”,七是“東版滿寶漢文局套子”,八是“紀(jì)念吉語類套子”。下面作者就所羅列的這幾種套子錢展開來,選取有代表性的一二作為展示,以便更直觀地欣賞對比和了解:
單點通缶寶羅漢式套子 “通”字單點角頭,平足,“寶”字寶蓋里邊“爾”部從“缶”。因“熙”字仿康熙羅漢錢的“熙”字寫法,故稱之為單點通缶寶羅漢式套子錢,此版目前所見二十局成套。
雙點通爾寶羅漢式套子 與上版區(qū)別在于“通”字從雙點,“寶”字“王爾”寶。此版目前所見二十局成套。
滿東漢文局套子 此版套錢直徑相對較大,約27.5毫米至28.5毫米,錢體寬緣厚重,分水康,單點角頭“通”,背滿文“東”漢文字局,此品種目前見有十五局傳世。
滿陜漢文局套子 錢體寬邊厚重,雙點角頭通,背滿文“陜”漢文字局,理論上二十局成套,但是目前只見有江、昌、河、寧、陜五個局。此版與上述“滿東漢文十五局套錢”在鑄造工藝、文字風(fēng)格上基本一致,或為同一時期爐次所鑄。
類泉版單點通滿漢局套子 此版套錢,面文風(fēng)格類似康熙寶泉局(亦近似昌局“單點角頭通”版),背鑄滿漢文,直徑約在27毫米至27.5毫米。目前所見有福、臨、東、江、昌、南、河、寧、廣、漳等十余局,理論上二十局成套。
滿福漢文局套子 面文仿康熙通寶寶福局,背滿文“?!睗h文字局。目前見有福、南、臺、桂、漳六個局。其中臺為簡寫“臺”、漳為省水“章”(無三點水),桂為小樣(錢徑較小)。
東版滿寶漢文局套子 此版錢體厚重,直徑約27.5毫米至28.5毫米,面文仿康熙通寶寶東局,大字狹穿,背滿文“寶”漢文字局。目前見有南、河、廣、臺等數(shù)個局,理論上二十局成套。
紀(jì)念、吉語類 這一類在康熙面文的川爐套子錢里目前所見只有背大清一種,也是康熙面文川爐錢幣里面的大名譽品。而在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面文的川鑄套錢里邊就有許多吉語套子,比如乾隆通寶背萬壽無疆、背福壽康寧,同治、光緒通寶背福壽等等,這里就不在贅述了??滴趿_漢式背大清也是清代惟一以正面年號及背面國號同時出現(xiàn)在一起的一枚錢幣,所以究其性質(zhì)應(yīng)為蜀地鑄行的紀(jì)念幣。
| 如何選擇 |
上述這八類套子錢,就目前所見的存世數(shù)量來看,滿福漢文局套子、滿陜漢文局套子、東版滿寶漢文局套子均是比較罕見的種類。尤其是滿福漢文字局套子,一是數(shù)量確實稀少,除了滿漢文福近年陸續(xù)發(fā)現(xiàn)以外,其余幾個局還都是僅見;二是由于國人喜歡福字的吉祥寓意,所以在市場價值和收藏賞玩方面,這類套子相對要更好。
另外,就是一直比較大熱門的兩版羅漢式套子,不玩套子錢的泉友對其也不會陌生,因為存世量適中,不屬于太稀少的種類,初中級套子錢收藏者一般都能獵獲到,加之面文又仿康熙羅漢錢,有著美好的寓意在里面,所以在現(xiàn)如今康熙羅漢錢炙手可熱領(lǐng)漲清代錢幣的時期,在某些知名錢幣網(wǎng)站上拍賣價也屢創(chuàng)新高。
其收藏特點主要還在于二十局能夠搭配成套,而且相對來說鑄造精致、工藝考究,這類套子錢傳世黃亮或是典型的蜀地所特有的罩鉤銹色(川人好以油菜桿、竹枝、稻谷秸等油脂含量較高的植物作為燃料,日久天長,用20局羅漢式套子編制的罩鉤上便形成了一層黑亮如徽墨,浸潤著豐厚歲月煙火的包漿),玩味十足,所以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集藏者都以能尋覓到一套一色包漿的此類套子為最高的追求!
最后,筆者就套子錢鑄造的性質(zhì)、意義再發(fā)表一下個人的看法,這個話題恐怕是許多套子錢泉友們比較好奇和關(guān)注的話題之一了,無外乎三點:即套子錢是有著集藏意義和紀(jì)念性質(zhì)的鑄幣;套子錢在特定的地區(qū)可以流通行用;套子錢還有著以實際的用途(比如作為配飾、編制罩鉤、扇墜、繡球和帽正之用等等)。
綜上所述,筆者泉識有限,上述羅列的幾類川爐鑄套子錢乃筆者一點淺薄見解,康熙面文的制錢猶如一片浩瀚的長空,我們所知的或許寥若晨星,筆者此文,旨在拋磚引玉,以期共同求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