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
人們對于家鄉(xiāng)的思念,往往會借助食物來傳遞。
西晉時期,文學家、書法家張翰在朝廷中擔任大司馬東曹掾。他看到當時政治腐敗,天下紛亂,覺得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自己難免會遭遇不測。于是,他以秋風漸起,心中思念家鄉(xiāng)的鱸魚、莼菜為借口,從京城洛陽辭官返鄉(xiāng),垂釣于江南水鄉(xiāng)的一隅——周莊鎮(zhèn)南湖畔。所以,南湖古名張矢魚湖。
張翰說:“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官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又說:“使吾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p>
歐陽修曾經(jīng)為張翰辭官返鄉(xiāng)的舉動,寫下這樣的一首詩:
清詞不遜江東名,
愴楚歸隱言難明。
思鄉(xiāng)忽從秋風起,
白蜆莼菜膾鱸羹。
其實,張翰的歸隱并非難以言明。文化人的敏感和狡黠,使他不能不逃離政治的是非圈,以明哲保身。思念家鄉(xiāng)的鱸魚,為了大快朵頤,而離開自己在京城的爵位和錦衣玉食的生活,這理由似乎站不住腳,卻又不失風雅。文化人與眾不同的怪癖,容易得到別人的寬諒。張翰正是以這種模模糊糊的辦法,在齊王司馬冏面前搪塞了過去。他并不是不懂政治,正是因為腦子太清醒了,才躲避政治。
張翰的辭官,終究是個例。但從此以后,莼鱸之思成了人們思念家鄉(xiāng)和故土之情的代名詞。
張翰回到江南水鄉(xiāng),并沒有像陶朱公范蠡那樣,下海經(jīng)商,成為一代巨賈,也沒有留下《養(yǎng)魚經(jīng)》之類的專著。這位西晉文人,倒是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他的一句詩“黃花如散金”,在唐代還被朝廷用來命題舉士。他也有極好的書法功底,風格古雅樸實。據(jù)說,宋理宗時掌有實權的大臣賈似道,專門藏有張翰的墨帖《思鄉(xiāng)帖》——居然也與莼鱸之思有關。
張翰思念的鱸魚,是四腮鱸,尤其以松江秀野橋所出產(chǎn)的鱸魚最為有名。鱸魚常常由大海溯洄到松江的秀野橋附近,然后再分散到大大小小的河道中發(fā)育成長。據(jù)正德《松江府志》記載,秀野橋建于元時,原為木橋,明洪武年間改建為石橋。它的附近還有兩座橋,一座叫秀塘橋,一座叫秀南橋,三座橋形成犄角,在沈涇塘、市河、黃祥港三條河流之上,三橋并臥,成為松江一景。
松江鱸魚溯游能力強,喜歡激流奔涌的江水,古時候秀野橋下的沈涇塘面闊流急,石砌岸駁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江潮剝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孔洞,恰是鱸魚最好的棲息之處。江潮來襲時,沈涇塘和附近的水流匯集在秀野橋一帶,潮涌回旋,魚蝦麇集,成了松江鱸最好的食料美餌,這個地方的鱸魚得天獨厚,生長狀態(tài)極好。仲秋季節(jié),鱸魚從東海洄游入海,捕撈后做成魚膾,味道特別鮮美。
歷代文人曾為之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句:“西風十里松江路,不為鱸魚不忍歸”;“鱸出莼鄉(xiāng)蘆葉前,垂虹橋下不論錢”;“不信輕船來往疾,筠籃驗取四腮紅”。這些使鱸魚名聲大振,卻將張翰的本意忽略了。
借莼菜鱸魚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作品,還有崔顥的七絕《維揚送友還蘇州》:“長安南下幾程途,得到邗溝吊綠蕪。渚畔鱸魚舟上釣,羨君歸老向東吳?!卑拙右住杜家鳌罚骸蔼q有鱸魚莼菜興,來春或擬往江東。”皮日休《西塞山泊漁家》:“雨來莼菜流船滑,春后鱸魚墜釣肥?!?/p>
有趣的是,莼鱸之思在唐代還傳到了日本。他們的國君嵯峨天皇,擬張志和的《漁夫詞》,寫了如下詞句:“寒江春曉片云晴,兩岸花飛夜更明。鱸魚膾,莼菜羹,餐罷酣歌帶月行。”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這是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絕句。詩平白易懂,卻蘊含哲理。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鮮美的味道,卻不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與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這首小詩中也清晰地體現(xiàn)了出來。
松江鱸魚為人們所推崇,在三國時期就開始了。南朝顧野王的《輿地志》于“華亭谷”下云:“吳大帝以漢建安中封陸遜華亭侯,即以其所居為封,谷出佳魚莼菜,又多白鶴清唳。”所謂“佳魚”,就是鱸魚。
頗能讓人們記得的有趣鱸魚故事,還是出自元末羅貫中所作之《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甘寧百騎劫魏營,左慈擲杯戲曹操”,那個后來被曹操追得滿地跑的江湖術士左慈,成了魔術師,隨意變出鱸魚和什物,仿佛無所不能,弄得現(xiàn)場各色人等目瞪口呆。
小說中的這番描述,轉錄如下:
……眾官大驚,邀慈同坐而食。少刻,庖人進魚膾。
慈曰:“膾必松江鱸魚者方美?!?/p>
操曰:“千里之隔,安能取之?”
慈曰:“此亦何難?。 苯贪厌灨蛠?,于堂下魚池中釣之。
頃刻釣出數(shù)十尾大鱸魚,放在殿上。
操曰:“吾池中原有此魚。”
慈曰:“大王何相欺耶?天下鱸魚只兩腮,惟松江鱸魚有四腮:此可辨也?!北姽僖曋?,果是四腮。
慈曰:“烹松江鱸魚,須紫芽姜方可?!?/p>
操曰:“汝亦能取之否?”
慈曰:“易耳?!绷钊〗鹋枰粋€,慈以衣覆之。須臾,得紫芽姜滿盆,進上操前。操以手取之,忽盆內(nèi)有書一本,題曰《孟德新書》。操取視之,一字不差。操大疑,慈取桌上玉杯,滿斟佳釀進操曰:“大王可飲此酒,壽有千年?!?/p>
操曰:“汝可先飲?!贝人彀喂谏嫌耵?,于杯中一畫,將酒分為兩半;自飲一半,將一半奉操。操叱之。慈擲杯于空中,化成一白鳩,繞殿而飛。眾官仰面視之,左慈不知所往。左右忽報:“左慈出宮門去了?!?/p>
操曰:“如此妖人,必當除之!否則必將為害。”遂命許褚引三百鐵甲軍追擒之。
據(jù)北宋李昉的《太平廣記》記載,吳地獻給隋煬帝的貢品中,有一種鱸魚的干膾,在清水里泡發(fā)后,用布包裹瀝盡水分,松散地裝在盤子里,無論是外觀還是口味,都像新鮮的鱸膾。然后,把切過的香薷花葉,拌和在鱸魚片里,用香薷花穗點綴,芳香宜人。這
就是號稱“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
但是在江南,烹調(diào)鱸魚終究用鮮魚。且不用刀剖腹,而是用竹筷從魚口插入魚腹,將內(nèi)臟取出,洗凈以后仍然放還腹中。最后,把它投入莼菜湯一起烹飪。這樣,可以絲毫不損害鮮味。其實,聞名遐邇的松江鱸魚,廣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體中,黃海、渤海尤多。它主要產(chǎn)于青島、石島、秦皇島及舟山群島等地,但由于產(chǎn)于松江的最為有名,所以被稱為“松江鱸魚”。松江鱸屬鱸形目,杜父魚科、松江鱸魚屬,鱸魚體側扁,嘴大,鱗細,背灰綠色,腹面白色,身體兩側和背鰭有黑斑。它之所以被稱為四鰓鱸魚,是因為兩邊鰓膜上各有兩條橙黃色的斜條紋,似四片鰓葉外露。
松江鱸魚是一種生殖洄游的魚類。幼魚于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由沿海溯河進入通海的河流中,在淡水中生長、肥育。11月開始至翌年2月,成魚陸續(xù)順著河水入海,進行生殖活動。顯然,水流是造成魚類被動洄游和主動洄游的主導因素。水流能把魚卵和稚魚帶離出生地,形成成魚回歸性洄游。洄游魚類的洄游,是它們的一種基本屬性。如果洄游魚類不能完成這種洄游或洄游受到阻礙,它們的生命周期將受到破壞,并影響群體的增殖,甚至危及物種生存。近代,松江鱸魚逐漸減少甚至瀕臨滅絕,就是因為河道環(huán)境變化,鱸魚無法進行正常的洄游,乃至遭受滅頂之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版
責任編輯:
黃玉婷 范晶
定價:35.00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