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第三系緩傾角紅層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機制研究

2017-09-12 13:51任光明韓愛果李惠民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滑帶紅層滑體

李 暢,任光明,韓愛果,李惠民

(成都理工大學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huán)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四川 成都 610059)

第三系緩傾角紅層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機制研究

李 暢,任光明,韓愛果,李惠民

(成都理工大學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huán)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四川 成都 610059)

由于第三系紅層中滑坡災害頻發(fā),對該類發(fā)育于弱膠結地層中的滑坡進行系統(tǒng)研究不僅有利于滑坡的早期識別而且對其防治措施的設計具有指導意義。以第三系地層中發(fā)育的一緩傾角紅層滑坡為研究對象,通過現(xiàn)場調查對滑坡區(qū)地質環(huán)境條件與滑坡基本特征進行了總結歸納,并定性分析了其形成機制。結果表明:該滑坡為典型的推移式降雨誘發(fā)型順層巖質滑坡;順坡向、緩傾角的地質結構以及軟硬相間的巖性組合是滑坡發(fā)生的地質條件;河流的侵蝕是滑坡產生的外部動力;強降雨是導致滑坡產生的直接誘發(fā)因素。

第三系地層;緩傾角紅層滑坡;基本特征;形成機制

紅層是指中生代以來的湖相、河流相、河湖交替相或山麓洪積相等形成的外觀以紅色為主的陸相碎屑巖沉積地層,主要為砂巖、泥巖、頁巖及砂巖、泥巖與頁巖互層等軟硬相間的層狀巖體,大量分布于我國的甘肅、四川與云南等省份[1-2]。

紅層地區(qū)地質災害頻發(fā),嚴重影響人類生命財產安全,而滑坡災害就是其中之一。針對紅層巖質滑坡,大量學者通常按照巖層傾角將其劃分為兩類[3-4]:一類是巖層傾角近水平的平推式滑坡(3°~5°),其以天臺鄉(xiāng)滑坡[5]、南江縣興馬中學滑坡[6]、垮梁子滑坡[7]等為代表;另一類則是緩傾角滑坡(10°~30°),該類滑坡以千將坪滑坡[8]、杉樹槽滑坡[9]、Vaiont滑坡[10]等為代表。對于第三系紅層滑坡研究方面,吳其偉等[11]從工程地質條件、變形特征、形成機制等多方面對查納滑坡進行了詳細的敘述。王士天等[12]通過現(xiàn)場調查總結了灑勒山滑坡的基本特征,并對其形成機制進行了探討。劉世雄[13]通過物理力學試驗與物理模擬試驗對龍穆爾溝滑坡的失穩(wěn)機理進行了研究。

綜上所述,已有學者對紅層滑坡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對于第三系緩傾角紅層滑坡的研究鮮見報道。本文以一發(fā)育于第三系地層中的緩傾角紅層巖質滑坡為研究對象,在總結歸納了滑坡區(qū)地質環(huán)境條件、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通過現(xiàn)場勘察對滑坡的形成機制進行了分析探討,以期為第三系緩傾角紅層滑坡的研究提供參考。

1 滑坡區(qū)地質環(huán)境條件

滑坡區(qū)山體屬于單斜構造,為構造侵蝕的低山丘陵地貌類型,地勢東高西低,坡面傾向北西,坡度為19°~33°?;聟^(qū)以古近系名山組地層(E1-2m)為主,巖性組合為粉砂巖夾粉砂質泥巖、泥巖,巖層產狀為:N6°~15°E/NW∠21°~26°,巖層延伸較穩(wěn)定,傾角略小于坡角?;挛挥诙朊忌降貐^(qū)牛背山背斜的NE翼,滑坡區(qū)內無大規(guī)模的活動性斷裂發(fā)育?;聟^(qū)內除巖層層面外另發(fā)育兩組優(yōu)勢結構面:第一組為陡傾節(jié)理J1,產狀為N3°E/NW∠78°;第二組為中陡節(jié)理J2,產狀為N78°E/SE∠51°,連通性較好。

2 滑坡基本特征

2.1 滑坡形態(tài)與規(guī)模

滑坡區(qū)斜坡為軟硬相間的層狀巖體組成的順向坡,故該滑坡為順層巖質滑坡,滑坡平面形態(tài)呈“馬蹄形”(見圖1)?;虑熬壐叱虨?53 m,寬約300 m,后緣高程為565 m,寬約460 m,滑坡縱向長約270 m。根據(jù)鉆探資料顯示,滑坡堆積體于前緣分布較厚,中后部相對較薄?;露逊e體平均厚度約為10 m,面積約0.057 km2,滑體方量約5.7×105m3,屬中型滑坡,主滑方向為N80°W。通過現(xiàn)場調查,可將滑坡劃分為滑源區(qū)(Ⅰ區(qū))與堆積區(qū)(Ⅱ區(qū))。

圖1 滑坡工程地質圖

2.2 滑坡邊界特征

滑坡上游側以沖溝為界,沖溝兩側巖體的完整程度明顯不同。沖溝右側為滑體物質,巖體結構較破碎,完整性差,以塊碎石為主;而沖溝左側為名山組地層的完整基巖,具有典型的層狀結構,巖層延續(xù)性較好?;孪掠芜吔鐬槎竷A的陡坎,走向約70°,與節(jié)理組J2的性質一致,因此,滑坡的下游側邊界為滑坡順J2節(jié)理組走向滑動,表現(xiàn)出剪切運動的特性。由于滑坡區(qū)為單斜構造,同時該滑坡為整體順層滑動,因此滑坡的后緣則以滑坡滑動后形成的山脊為界,平面上隨山體的走勢呈弧形展布?;虑熬墑t以龍門硐河右岸河床為界,平面上也隨龍門硐河呈弧形展布。

2.3 滑面(帶)及滑床特征

通過現(xiàn)場調查結合鉆探手段認為該滑坡滑帶土為巖層中的泥巖遇水軟化后形成的泥化夾層,磚紅色,飽水,呈軟塑狀,厚度較薄僅幾厘米?;瑒用?帶)產狀受基巖層面控制,縱剖面上表現(xiàn)為中后部緩傾、前緣較平直的兩段折線形(見圖2)?;瑒用娴穆裆罹哂泻鬁\前深的特征,后部埋深2 m~11 m,前緣埋深13 m~18 m。滑動面上發(fā)育擦痕,其滑移方向與主滑方向一致,受巖層傾向控制,為N80°W(見圖3)。下部滑床基巖為較完整的名山組粉砂巖夾粉砂質泥巖、泥巖,表現(xiàn)出明顯的層狀結構。

圖2 滑坡B-B’剖面圖

圖3 滑帶土及擦痕

2.4 滑體特征

根據(jù)地形地貌、巖體結構以及滑體的變形破壞特征等又可將滑坡堆積區(qū)(Ⅱ區(qū))劃分為上游側的塊碎石穩(wěn)定區(qū)(Ⅱ-1區(qū))與下游側的“假基巖”蠕滑區(qū)(Ⅱ-2區(qū)),如圖1所示。

Ⅱ-1區(qū)滑體堆積于龍門硐河右岸Ⅰ級階地之上,呈長條狀展布于滑坡的上游側,地形起伏明顯,溝槽發(fā)育?;w物質以塊碎石為主,結構較破碎,完整性較差,多呈塊狀、次塊狀結構,但該區(qū)滑體未遭受到龍門硐河的侵蝕,人類工程活動對其影響較小,無明顯的變形破壞跡象,故穩(wěn)定性較好。

Ⅱ-2區(qū)為主要堆積區(qū),滑體呈扇狀展布于滑坡的中下游側,地形呈中后緣順坡、前緣反翹的靠椅狀(見圖2)。該區(qū)滑體物質主要為保留有原巖層序的“假基巖”,僅表層覆蓋有一層第四系松散物質。鉆探揭示該區(qū)中后部滑體完整性較好,呈層狀結構,RQD值大多在80%以上;前緣滑體完整性較差,雖保留層狀結構,但層間巖體較破碎,呈層狀碎裂結構(見圖4)。同時,該區(qū)前緣長期遭受龍門硐河的侵蝕,受到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也較強烈,滑體存在明顯的蠕滑變形破壞跡象,主要表現(xiàn)為滑體前緣的局部滑塌以及排水溝渠的錯斷。

圖4 層狀碎裂結構滑體

3 滑坡形成機制分析

3.1 滑坡誘發(fā)因素

誘發(fā)滑坡產生的因素眾多,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內部因素以及風化、地震、水的作用、人類活動等外部因素[14-16]。而影響該滑坡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地質巖性?;轮饕傻谌得浇M地層的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等組成,僅表部有薄層的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屬于軟硬相間的層狀巖體。滑坡區(qū)巖層傾向與坡面傾向一致,且?guī)r層傾角為21°~26°,屬于易滑傾角范圍[17]。組成斜坡的主要巖層層理發(fā)育,尤其是夾層泥巖,層面平直、強度較低、摩阻力較小,容易產生滑動。同時,夾層泥巖滲透性較小,為相對隔水層,降雨入滲后便沿泥巖的層面排泄,當排泄不及時或排泄不暢時,便在層面滯留,導致地下水位抬升。在周圍巖層的應力作用與地下水長期浸泡的影響下,泥巖夾層逐漸軟化甚至泥化,其物理力學性質顯著降低,原生軟巖逐漸演化為滑帶。因此,順坡向、緩傾角的地質結構以及軟硬相間的巖性組合是滑坡發(fā)生的地質條件。

(2) 河流侵蝕。龍門硐河從滑坡的坡腳通過。龍門硐河是一條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河流,河水四季流淌。在雨季,龍門硐河流量增大,河流對兩岸的侵蝕作用也相應增強。同時滑坡位于龍門硐河凹岸,龍門硐河對斜坡坡腳的侵蝕作用也更加顯著,在滑坡區(qū)內切割較深,而J1節(jié)理組則在河水的侵蝕作用下于斜坡前緣形成陡傾的臨空面,為滑坡的產生提供了空間條件。因此河流的侵蝕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外部動力。

(3) 降雨。強降雨是滑坡產生的主要誘發(fā)因素。大量降雨穿過地表的松散堆積物,透過滲透性較好的巖層在滑帶區(qū)富集,其從以下兩個方面對斜坡穩(wěn)定性產生不利的影響:① 大量降雨入滲到地下,不能及時地排泄或排泄不暢,使得斜坡巖土體充分飽水,增加了滑坡的下滑力。同時,由于地下水的富集導致滑面處孔隙水壓力增大,降低了滑面的抗滑力。因此,地下水的動、靜水壓力對滑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程度發(fā)揮了最大作用。② 大量降雨沿斜坡節(jié)理裂隙入滲到地下,沿泥巖層面運移,不斷浸泡軟化或泥化泥巖,使得滑帶由非飽和狀態(tài)變?yōu)轱柡蜖顟B(tài),基質吸力喪失,泥巖的抗剪強度大幅降低[18]。

3.2 滑坡形成機制

該滑坡為一順層巖質滑坡,滑坡主體為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夾薄層泥巖,僅表層覆蓋薄層第四系松散物質,巖性相對脆弱,具有易滑的地層巖性以及軟硬相間的巖性組合結構。在長期地質營力的作用下,巖層中的泥巖經歷了由原生軟巖到滑帶的演化過程[19],泥化夾層的物理力學性質逐漸降低,最終形成滑帶。與此同時,在龍門硐河的侵蝕作用下,滑坡前緣的臨空面不斷擴大、不斷加深,潛在滑移面逐漸被揭露。再者,隨著河流的侵蝕,斜坡中的應力狀態(tài)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調整,在與充填于裂縫中雨水產生楔裂擴張力[20]的綜合作用下,斜坡中的節(jié)理、裂隙逐漸張開、延伸與貫通,從而形成了滑坡的邊界。

在不利的地質結構與軟硬相間的巖性組合條件下,再加之龍門硐河的侵蝕作用,使得該滑坡基本處于極限平衡狀態(tài)。在滑坡的臨滑階段,斜坡中的節(jié)理裂隙已經完全貫通,滑帶已完全泥化,抗剪強度也急劇下降[21]。在強降雨的影響下,雨水沿坡體裂隙入滲,坡體中地下水位抬升,滑帶部位的孔隙水壓力升高,使得抗滑力減小,同時由于滑體飽水,下滑力增大,滑坡的極限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滑面貫通,滑坡迅速啟動下滑。

4 結 論

綜合現(xiàn)場調查與鉆探等研究工作,得到如下結論:

(1) 該滑坡為一發(fā)育于紅層地區(qū)緩傾角巖層的推移式降雨誘發(fā)型順層巖質滑坡;滑動面為泥巖層面,滑帶為巖層中泥巖遇水軟化后形成的泥化夾層,滑動方向為N80°W。

(2) 上游側滑體地形起伏,溝槽發(fā)育,主要為塊碎石、黏土等,呈塊狀、次塊狀結構;中下游側滑體地形呈靠椅狀,物質組成主要為保留有原巖層序的“假基巖”,但前緣滑體結構較破碎、完整性較差,呈層狀碎裂結構,中后部滑體完整性較好,呈層狀結構。

(3) 順坡向、緩傾角的地質結構以及軟硬相間的巖性組合是滑坡發(fā)生的地質條件;河流的侵蝕作用是滑坡產生的外部動力;強降雨是導致滑坡形成的直接誘導因素。

(4) 強降雨軟化滑帶,降低其抗剪強度,同時滑帶處產生高的孔隙水壓力均降低了滑帶的抗滑力,而滑體飽水增加了下滑力,滑體處于臨滑階段的極限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滑面貫通,滑坡下滑。

[1] 王志榮.紅層軟巖滑坡基本特征[J].潔凈煤技術,2005,11(2):75-78.

[2] 徐瑞春,周建軍.紅層與大壩[M].2版.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0:3-5.

[3] 張倬元,王士天,王蘭生,等.工程地質分析原理[M].3版.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307-309.

[4] 胡澤銘.四川紅層地區(qū)緩傾角滑坡成因機理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3:1-5.

[5] Fan X M, Xu Q, Zhang Z Y, et al.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a translational landslide[J].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9,68(2):231-244.

[6] 許 強,范宣梅,李 園,等.板梁狀滑坡形成條件、成因機制與防治措施[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29(2):242-250.

[7] 郭曉光,黃潤秋,鄧 輝,等.平推式滑坡多級拉陷槽形成過程及成因機理分析[J].工程地質學報,2013,21(5):770-778.

[8] 廖秋林,李 曉,李守定,等.三峽庫區(qū)千將坪滑坡的發(fā)生、地質地貌特征、成因及滑坡判據(jù)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24(17):3146-3153.

[9] Xu G L, Li W N, Yu Z, et al. The 2 september 2014 shanshucao landslid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J]. Landslides, 2015,12(6):1169-1178.

[10] Genevois R, Ghirotti M. The 1963 vaiont landslide[J]. Landslides Types, 2005,1(1):41-52.

[11]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面巖石工程專業(yè)委員會.中國典型滑坡[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225-230.

[12] 王士天,詹 錚,劉漢超.灑勒山高速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動力學機制[J].地質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1990,1(2):68-76.

[13] 劉世雄.第三系紅層高邊坡失穩(wěn)機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9:39-52.

[14] 王曉亮,李光范,胡 偉,等.淺析吊羅山滑坡誘發(fā)因素及影響機理[J].自然災害學報,2014,23(1):144-148.

[15] 黃細超,任光明,周縱橫,等.淺層滑坡中的地下水作用機理及治理方法概述[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6,14(5):181-188.

[16] 韓 勇.三峽庫區(qū)某滑坡成災降雨過程的確定[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2,10(1):168-172.

[17] 簡文星,殷坤龍,閆天俊,等.重慶萬州區(qū)民國場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機制[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5,16(4):20-23.

[18] 陳 婷,程圣國,潘 飛.降雨模式對滑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J].水力發(fā)電,2014,40(4):25-27.

[19] 李守定,李 曉,吳 疆,等.大型基巖順層滑坡滑帶形成演化過程與模式[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26(12):2473-2480.

[20] 王子江,王崇艮,王 科,等.近水平軟巖邊坡楔裂擴張力致滑機理研究實例[J].鐵道工程學報,2012,29(12):36-41.

[21] Bi Renneng, Ehret Dominik, Wei Xiang, et al. Landslide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transfer coefficient method: a case study from three gorges reservoir[J].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2,23(2):187-198.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low-inclination Red Layer Landslide in Tertiary Stratum

LI Chang, REN Guangming, HAN Aiguo, LI Huimin

(StateKeyLaboratoryofGeohazardPreventionandGeoenvironmentProtection,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Sichuan610059,China)

Due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landslide disasters in the tertiary red layer,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landslides developed in the weak cemented stratum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landslides, but also have a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f its control measures. A slow-inclination red layer landslide developed in tertiary stratu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geo-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is analyzed qual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a typical precipitation type of bedding rock landslide. The slow inclination geological structure along the slope direction and the soft-hard litholotic combination ar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landslide. The erosion of Longmendong River is the external force of the landslide. Heavy rainfall is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landslide.

tertiary stratum; slow-inclination red layer landslide;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10.3969/j.issn.1672-1144.2017.04.021

2017-03-10

2017-04-17

李 暢(1994—),男,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巖土體穩(wěn)定性及工程環(huán)境效應。 E-mail:2578583735@qq.com

P642.22

A

1672—1144(2017)04—0112—05

猜你喜歡
滑帶紅層滑體
黃土-三趾馬紅土滑坡滑帶土的長期強度影響因素研究
三峽庫區(qū)黃土坡滑坡滑帶土卸荷狀態(tài)下的直剪蠕變特性研究
基于環(huán)剪試驗的四方碑滑坡滑帶土殘余強度空間差異性和穩(wěn)定性分析
礦區(qū)紅層與地貌發(fā)育特征研究現(xiàn)狀及其地質學意義
湖南省紅層下找煤樣式
考慮剩余剪應力的滑帶土強度再生試驗
滑坡碎屑流顆粒分選效應的數(shù)值模擬
立式旋壓機縱向進給機構液壓配重設計
萬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滲穩(wěn)定性及處治技術研究*
露天礦反鏟挖掘機處理滑體的方式
左权县| 淮北市| 樟树市| 凤庆县| 渭南市| 岑巩县| 禹州市| 宁安市| 时尚| 梓潼县| 泗洪县| 西盟| 漳浦县| 渑池县| 崇左市| 洛浦县| 吉林省| 桂阳县| 比如县| 宁安市| 吉安县| 响水县| 大丰市| 荆州市| 古丈县| 广东省| 年辖:市辖区| 阿拉善盟| 朝阳县| 大理市| 洪江市| 盖州市| 黔西县| 平潭县| 雅江县| 安溪县| 刚察县| 肥西县| 瑞昌市| 美姑县|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