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秋寒 圖/山 山
山川歲月
文/張秋寒 圖/山 山
初見時,李白為她寫了一首詩:“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云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yīng)相逢。”
在李白的詩句里,玉真公主儼然成了一個身著廣袖羽衣,在云間來去自如的仙人。他寫過很多女子:寫兩小無猜的垂髫女童—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粚懘喝账季母邩窃箣D—當(dāng)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寫國色天香的后宮寵妃—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但這一次,他說她是仙人,沒有稚氣,也不哀愁,更不秾妍。而像山間雨前的一團(tuán)青白色水霧,籠罩著翠綠的枝葉。因?yàn)榇藭r此刻,她的身份既不是當(dāng)朝公主也不是尋常女子,而是一個道士。同為向道之人,李白風(fēng)塵仆仆而來,趕在日落月升之前與她在光線幽微的途中相會,并用盡辭藻,記錄下她不同尋常的美。
李白有個雅號,叫“謫仙人”,后世又推崇他為“詩仙”。那么,這樣一場仙意盎然的際遇落在紙頁上,就像露珠墜入深潭。同為清水,心領(lǐng)神會,無須外人多言??v然是男女之間,卻未必行落俗之舉。烹茶夜談,燃香論道,聽琴至天明,彼此傾慕,源于知音。
玉真公主聽說過李白用于遠(yuǎn)游的前半生,知道他有不愿揭露的辛苦,就帶著他的詩文面圣,和當(dāng)時的著名詩人賀知章聯(lián)袂向玄宗推薦。很快,李白被宣召入宮,授封翰林學(xué)士,獲得御手調(diào)羹的盛寵。他走此一遭,也許是覺得施展宏圖的機(jī)會已經(jīng)來到,也許只是不忍拂去玉真公主的一片心意,然而未過多久,他就厭倦了御用文人這個閑職,整日耽于詩酒,并發(fā)現(xiàn)周身充滿爾虞我詐,境地堪憂。流言蜚語使得玄宗逐漸疏遠(yuǎn)了他,他從來傲岸,也就飄然遠(yuǎn)去。
玄宗給出的名義是“賜金放還”,已算仁至義盡。但玉真公主并不滿意這個收場的方式,向她身為天子的兄長據(jù)理力爭,甚至放出狠話,大意就是—陛下若堅(jiān)持己見,我就請求您去除我的封號,收回我的財產(chǎn)。玄宗不允,她就自行辭去名號,散盡家產(chǎn),遠(yuǎn)離京城,來到安徽宣城潛心修道。
李白走過很多路,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人,寫過很多詩,雖壯志未酬,但心有山川。玉真公主生在皇家,長于宮廷,見證黑暗政變,耗盡錦裳華年,終閱盡寰塵,緇衣加身。只是對于他和她這樣渴望自由的人來說,盡管為同類,卻不能長相聚。一來有身份束縛,二來彼此都有各自的路途。
接下來的一段歲月是無聲的,閉上眼睛,只能聽到歷史像秋風(fēng)一樣飛過長長的街巷,風(fēng)里沒有他們的訊息,只有南歸的雁行。他依然在行走,寫浪漫宏麗的詩,以詩結(jié)識新的友人。她則在敬亭山中靜修道學(xué),不聞窗外之事。他聽過一些她的傳聞,隱約知道了她的芳蹤所在。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正是他從弟任職的地方,從弟幾次來信邀請他去游覽勝景,他都因?yàn)樵诙赐ヒ粠Я鬟B而未能成行。他在詩里答復(fù)他—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我想你,卻不能去見你,我們就這樣在流年中逐漸老去—這最末一句欲蓋彌彰,顯然山長水遠(yuǎn)只是借口,真正的緣由是對故人重逢懷有怯意。如同舊日傷疤,不提便罷,重搔還癢。
等到安史之亂爆發(fā),故事的面目就更加模糊。所有目光都聚焦于殘破家國,亂世中失聯(lián)的人們輕若塵埃。上元二年,他已老矣,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就來到了敬亭山下的當(dāng)涂縣。至上元三年,他聽到了她仙逝的消息??蛇@最后一面,他依舊沒有去見。他只是在山下背風(fēng)的亭子里喝一口酒,看一眼山,讓當(dāng)年的乍見之歡像墨汁一樣在水中輻散,沉淀,靜止,慢慢變成久處不厭。他大抵也不覺得悲哀,甚至欣慰她終于比他早一步走出了紅塵的門檻。他就這樣隔著山川歲月為她守望,與她凝視,直到同年的某一天,他也在山下緩緩閉上了眼睛,悄悄離開了人世。
世間憾事,大多在滄桑之內(nèi)又在輪回之外。如果群玉山頭兩人化作赤子初心再一次相逢,此情可待,未必不能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