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祖華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并不總是有趣生動的.在物理課本里,物理知識被分成不同章節(jié),其理論化的模塊難免讓某些學生覺得無聊.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由接受物理知識改為探索物理知識
接受物理知識的過程是被動的,探索物理知識的過程是主動的.當學生被動接受物理知識時,可能沒有調動自己的全部能力.而學生探索物理知識時,就必須調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一般教師使用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方法時總是離不開課本,他們往往按照課本上編排的順序給學生講解知識,然后讓學生完成所學內容的課后題或者其他題目.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是被動的,是脫離不了課本的.物理課本只是物理知識的載體,而物理知識是可以被發(fā)現(xiàn)、被運用于真實世界的.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很難將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而探索物理知識的教學恰恰可以解決這一個問題.例如,在講“速度與位移及其關系”時,我考慮到所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抽象的,決定采取探索知識教學法.在教學的前一天,就將第二天的教學內容告訴給學生.這樣,學生在第二天學習的時候就不會感覺陌生.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做測試不同高度的滑梯上自由滾下的小球經過同一光電門的速度、從同一高度的滑梯上滾下不同質量的小球經過同一光電門的速度等實驗.在學生完成實驗后,讓學生通過對自己的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出結論.讓我欣喜的是,很多學生都得出了正確的結論.與傳統(tǒng)教學不一樣,我是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實驗并動腦思考后才講解這一現(xiàn)象所包含的物理知識的.這樣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如下優(yōu)勢:(1)通過親身體會,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2)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習了物理實驗的操作方法.(3)抽象的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
二、問題導入法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物理知識.同時,也有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后不知道如何將其應用在解題中或者實際的生活中.針對這一現(xiàn)象,問題導入法是很好的教學方式.研究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掌握了解答一個問題的所有知識,就是不能解答該問題.這種現(xiàn)象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胖腳石.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入教學模式.例如,在講“物體的圓周運動”時,我提出有關圓周運動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學生翻閱課本來尋找答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沒有學生可以解決這個超出范圍的問題.隨后對該問題抽絲剝繭、一步步地分析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很多學生出于對問題的求知欲,比平時上課更加專注.在解答這一個問題后,關于圓周運動這一小節(jié)的知識講解也完成了.在接下來的測試中,學生對此問題的同類型問題的正確率達到近90%.也就是說,在這種教學方式下的講解是成功的.那么,問題導入法的成功秘訣在什么地方呢?以下是簡要分析:(1)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專注程度.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很多學生并不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在這種好奇心的激勵下學生聽課自然要專注得多.(2)轉化了學生的記憶方式,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提取能力.上文提到,有些學生并不是沒有掌握知識,而是無法將知識應用在實際問題中.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從“知識到問題”的記憶方式轉化為“從問題到知識”的記憶方式,有利于學生對記憶的提取,從本質上解決了學生無法應用知識的問題.
三、利用網(wǎng)絡,幫助學生解答物理難題
當學生在課外產生了問題并無法通過獨立思考解決時,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很重要.因為物理學習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如果學生基礎沒打好的話,那么他們以后的學習必將很困難.對于這種問題,網(wǎng)上尋找答案無疑是一種好方法.當下,智能手機已不像以前那樣是一種稀有物品.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手機.手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占用了很多人的時間、拉遠了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另一方面,它強大的搜索功能,能使人們快速得到知識與信息.比如,在做歷年考試試題時,一個學生有了一道自己無論怎樣思考也無法解決的難題.他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幫助他.這時,他只需要拿出手機搜索一下原題,就能在網(wǎng)上找到詳細解答.新時代手機已經成為強大的工具,同時也是強大的教輔工具.學生合理利用手機,能夠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使教師有更多時間為學生進行其他服務.
總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某些方面是不完美的,而一些個性化教學恰好是填補這些不完美地方的好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