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耀忠
【摘 要】具有親和力的人,會每天都保持自信樂觀向上的心情去面對每一個人,對每一個人都不覺得陌生,這將使別人加深其信任感。教學之間是相輔相承的,教師越“關心”學生,學生也會越“回敬”教師。特別是農(nóng)村學子,因為他們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祖父母是監(jiān)護人,只關心他們的溫飽,缺乏心靈的溝通,更談不上親和力。所以我們作為農(nóng)村教師更要注意與學生的親和,可以與他們成為朋友,溫暖他們的心靈。
【關鍵詞】親和力;要求;促進作用
親和力是教師“新”素質(zhì)的要求?!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是傳統(tǒng)教育觀念對教師的職責的定位,這是對中國式教育的高度概括,他賦予教師神圣的“師道尊嚴”!
但是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師生地位平等的關系,師生雙向交流的關系,師生相互支持的關系,師生相互合作的關系。
而對孩子們來講,親和力又是他們“親其師,信其道”的必要條件,對于教師而言,親和力的核心便是民主平等思想。只有把孩子當作自己親密的合作者的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真正樹立起“世界上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新理念,才能正確地面對每個學生,才能用發(fā)展的眼光去關注學生成長。
一、真誠既是良好教養(yǎng)的人應具備的品質(zhì),更是教師應有的美德,是教師親和力的核心
教師的形象與品格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對學生思想的形成與品格的塑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農(nóng)村孩子大多是隔代教育,家長往往缺乏耐心,只會一味的批評和指責,甚至用粗暴的行為教育孩子。這就要求我們農(nóng)村教師善于審時度勢,張弛有度,更要有寬廣的胸襟,要將心比心,善解人意,要善于按照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成長環(huán)境開展工作。此外,老師還應該以身作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佩服你、崇拜你、親近你。
二、平易讓人覺得輕松,讓人信賴和依賴
教師第一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已經(jīng)為今后的工作埋下了伏筆。所以在步入課堂時,要儀表端莊,舉止大方,面帶微笑,語言親切而溫暖。特別是農(nóng)村的孩子,膽子小,接觸的世面窄,不敢主動的和老師接近。作為教師的我們,請將微笑進行到底吧,在上課前準備好心情,帶給學生一個輕松的微笑。千萬別小看微笑的力量,他會使我們的孩子感到輕松快樂。
三、把學生當成大寫的人,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尊重學生的人格,才能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要改變農(nóng)村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任性、抵觸、自卑、喪志和無所謂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就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尊重學生,愛護學生,讓學生真正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可信任,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在教師心目中的位置,從而主動地親近教師,樂意聽教師的教誨,喜歡上教師的課。另外,教師要多使用征詢性的語言如“行不行?好不好?”等等,讓學生體會到充分的民主,從而從內(nèi)心里親和老師,喜歡老師。
四、主動傾聽的價值不僅是教師的道德責任
更重要的是教師與學生間的平等、尊重、交流,是生命與生命的呼應和交融。教師將居高臨下的權威轉(zhuǎn)向“組織者”、學生的“傾聽者”。農(nóng)村學生的家長,往往不能顧及孩子的想法,更談不上去傾聽,所以我們教師要注意傾聽他們的心聲,尤其農(nóng)村學困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往往不夠熟練、精確,這時,教師更要熱情的鼓勵他們。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傾訴的對象。
五、一句贊揚的話可能會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
農(nóng)村孩子在家分兩種情況:一是在家忙農(nóng)活替家長分憂;二是在家什么都不做。這兩種孩子都缺乏家長的肯定和賞識,他們往往都有著較強的逆反心理,任性、抵觸、自卑、喪志,無論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學會賞識。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閃光點”,要不失時機地給予他們賞識。
親和力對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恰當?shù)厥褂糜H和力能促進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
1.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必要前提。決定教學質(zhì)量的靈魂是——教師和學生。師生雙方的認識活動是相互作用的,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充分發(fā)揮農(nóng)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挖掘他們學習的潛力,拓寬農(nóng)村學子的發(fā)展空間。
2. 良好的親和力可以促進教學中學生思維的形成, 幫助學生積極探索學習內(nèi)容。如果教師不能充分的施展“親和力”,師生間的心距太遠,那么在學生眼里老師就會是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學生對學習就不感興趣,學習策略也往往是機械的再現(xiàn)教材中的內(nèi)容,而弄不清楚它們的深刻含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要,變單向傳授知識為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良好的親和力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目前農(nóng)村學子的教學存在“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問題,社會對教學質(zhì)量很不滿意。雖然原因很多,但“教”的不得法是主要的原因。農(nóng)村學子在家接受的是“高壓”環(huán)境,在學校如果有種親切而溫暖的學習方式,學生就有可以在較為輕松、愉快的心境中進行學習活動,學生學得高興,學得扎實,教師講得愉快,教得順手,真正做到教學相長,教學互補。
4.良好的親和力有利于搞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轉(zhuǎn)化學困生的方法很多。但給予他們以情感為主的親和力是較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師的情感不能只向優(yōu)等生傾斜,而應對每一位學生奉獻愛心、給予期望,這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更寶貴、更重要。如果教師能厚愛后進生,在他們心中建立可親可敬的形象,尊重他們學習的主體地位,走進學生的心靈,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進而表現(xiàn)出異常積極的學習情緒,逐漸變差為優(yōu)。
教師的親和力是溝通師生關系間的“潤滑劑”,是促進學校教育的“試金石”,是教育成功潛力無窮的隱性資源。特別是在我們農(nóng)村小學,既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也能提高教師教學的樂趣。農(nóng)村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強自己的親和力,提高自己的“人氣指數(shù)”,促使師生之間形成和諧的感情交融,真正做到教與學的愉快合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