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有人說婆媳是天生的“敵人”。原本陌路的婆婆與兒媳因為愛同一個男人而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可想而知,彼此之間出現(xiàn)矛盾實屬正常。當然,生活中也有很多婆媳相處融洽和睦的家庭,但面對更多家長里短般的摩擦與沖突,我們需要一些行為原則或者相處之道來化解婆媳矛盾。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則是“把婆婆當親媽一樣孝敬,但不能像親媽一樣要求”。這一原則可以幫兒媳對自己在婆家的行為立場進行比較恰當?shù)亩ㄎ唬曰馄畔敝g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欣艾是一位6歲孩子的媽媽。作為我的來訪者,當初她要解決的是對孩子的焦躁情緒問題——明明知道自己不應該對孩子總發(fā)脾氣,但就是忍不住,發(fā)火過后還特別后悔。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咨詢,她對孩子的態(tài)度有了非常明顯的轉(zhuǎn)變,變得越發(fā)有耐心。在隨后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她度過了一段格外幸福而溫馨的日子。
然而,孩子很快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公公婆婆過來照看和接送,三代人共處自然少不了摩擦碰撞。欣艾心平氣和的好生活也就隨之結束了。欣艾說她知道公婆都是善良之人,她也特別想對他們好,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對他們親不起來,甚至有的時候她還“賭氣”和婆婆過不去。
一天早晨起來,天氣有些陰涼,怕冷的婆婆說天氣不好,就拿了一件衣服給孩子穿上,可孩子卻一直喊熱。欣艾了解孩子的體質(zhì)狀況,這樣的天氣不用給他額外加衣,穿多反而容易上火生病。在送孩子上學前,她就給他把衣服脫了下來。這一下可惹惱了婆婆,婆婆搶下她手中的衣服,沖她大喊:“天氣這么冷不給孩子加衣服,你到底是不是孩子的親媽?”欣艾也氣壞了,火氣一下子冒到頭頂,原本解釋的話也不想說了,硬硬地回了一句:“對,我就不讓他穿!您別管啊?!鄙蠈W時間緊急,婆婆非要給孩子穿,她就不讓穿。在拉扯過程中,孩子被弄哭了,她也急躁地沖婆婆吼了兩句,就急沖沖地帶著孩子離開了家。
讓孩子加不加衣又不是什么原則性的矛盾,欣艾原本以為事兒就這么過去了,可沒想到婆婆卻不依不饒,幾天過去了,都沒理她。她請愛人出面去說情,不料愛人也被婆婆趕出了房門。
這事僵持了幾天,家庭氣氛弄得緊張而又壓抑。欣艾跟愛人商量之后,就去商城挑選了一件非常昂貴的羊毛衫打算送給婆婆“賠禮”。她說她給自己的親媽都沒有買過這么貴重的衣服,可婆婆卻只是面無表情地看了一眼,拎上衣服什么也沒說就回了房間……
這場風波慢慢過去了,生活似乎又恢復了平靜。有一天,全家出去玩兒,孩子姑姑家的寶貝帶了薯片、蝦條等好多零食。因為自己家孩子一吃這些就特別愛上火咳嗽,所以欣艾平時不怎么給他買這些膨化的零食。游玩景點的時候,婆婆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孫子對待零食是想吃又不敢吃,她就要過來一包蝦條塞給欣艾的孩子。欣艾開始沒有留意,但當發(fā)現(xiàn)孩子手里拿著蝦條正往嘴里放的時候,她很生氣,婆婆不是沒看到孩子一吃這樣的東西就咳嗽的情景,怎么還拿給孩子吃呢?她二話沒說,硬是拉著孩子走開了,留下一臉怒氣的婆婆以及手里握著的那包撕開的蝦條……
“經(jīng)過這兩件事,估計婆婆對我的感情也徹底冷了下來。其實,我特別希望能和婆婆和睦相處,就像我在家的時候和爸爸媽媽一樣那么親密。結婚以前,爸爸媽媽對我特別好,特別寵愛我。我們一家其樂融融。那個時候我就發(fā)誓,如果結了婚,我要像對待親生父母一樣和公公婆婆相處。而且,現(xiàn)在看到別人家婆媳和睦、父慈子孝的,我就特別羨慕?!?/p>
“你和愛人當初是怎么認識的?”我問。
“我們是從高中開始談的戀愛,到第一次去見他的父母的時候,我們都談了快8年了?!?/p>
“那就聊聊第一次去他父母家的情景吧?!蔽艺f。
“他家住在農(nóng)村,雖然我家是省城的,但我真的沒有一點嫌棄他家的條件。在我的印象里,農(nóng)村人特別純真樸實,條件可能沒有那么好,但會讓你感受到滿滿的真誠與熱情,哪怕是給你炒一碗家里的土雞蛋,都會讓人覺得很好。可我記得第一次去愛人家見他父母的時候,他父母沒在家招待我們,大家只是去鎮(zhèn)上飯店里吃了一頓,雖說菜點的不少,但那些菜也都是常見菜,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更過分的是,第二天中午在他家吃的居然是頭天飯店打包回來的剩菜!”
“那這件事給你什么感受?”我問。
欣艾說她當時是有些失落,但愛人的解釋讓她稍稍安慰了一些。因為她從省城過來,愛人父母非常想好好招待,但實在不知道要如何做出可口的飯菜,就想到了讓飯店的師傅來做,可能更符合她的口味,才這樣安排去飯店吃的。農(nóng)村人知道糧食來得不易,看吃剩的太多,不想浪費就帶了回來吃完。隨后與他們相處了幾天,她感受到其實愛人的父母也是非常善良的老人,這件事她就沒再多想了。
“可是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又讓我心里說不出來的別扭?!彼f。
“回來不久,我和一群閨蜜見面聊天。有人問我去他家收到多大的紅包。收紅包?以前只是聽說過第一次去婆家可能有個紅包什么的見面禮,但去的那幾天風風火火的也就忘了這回事。直到朋友問起我才意識到自己什么都沒收到,而且他們連提都沒有提紅包的事兒。等我回去跟愛人一說,他說他的父母跟他提過幾次,問過包多少錢合適??蓯廴擞X得我倆相處了這么多年了,彼此看中的是對方的人品,不需要這些俗套的禮數(shù),就沒讓他們給?!?/p>
“你在意沒有收到紅包嗎?”我問。
“好像我在意的根本不是錢的事……”她若有所思。
“其實,你不在意那些繁文縟節(jié),也不在意收多大紅包。沒有在家吃飯和省掉紅包禮數(shù),你感受到的是沒有被足夠的重視甚至尊寵?!?/p>
“對對對,老師,您說的太對啦!我愛人靠著自己的聰明努力從農(nóng)村奮斗到城市,他真的很優(yōu)秀。我婆婆一提到他家兒子就多么多么驕傲似的,什么事情都特別看中愛人的想法,相比之下我好像可有可無一樣。我覺得自己也很優(yōu)秀啊,在我家,我爸爸媽媽也是把我捧在手心寵著的?!?/p>
看得出來,善良純真的欣艾本來希望把婆家打造成和娘家一樣的和諧美好,獲得和原來在家一樣的關愛。但出于各種原因,讓她沒有感受到足夠的尊重和推崇。在失落與委屈之后,婆家變成一個比較的“戰(zhàn)場”,她總在不經(jīng)意間比較婆婆與親媽之間的差別。她那些忍不住發(fā)火的行為表現(xiàn)就是在表達自己希望得到重視的主張。
其實欣艾越界了,她內(nèi)心深處總是希望在婆家得到像在娘家一樣的寵愛,這是她夸大了自己在婆家的重要性。兒子做得再不好,也是人家親生的兒子;兒媳做得再好,也很難超越兒子在婆婆心中的位置,沒法讓婆婆像對親生女兒一樣對待兒媳。
接下來欣艾需要明白的是,婆家無論再怎么親,那也是婆家,不是生她養(yǎng)她并共同生活了二三十年的親生父母家。要把婆婆當親媽一樣對待,愛她、孝她、敬她,但不要對婆婆像親媽一樣去要求,要求她對兒媳和對兒子一樣的愛。沒有了過多的期待,也就沒有更多的失落。只有這樣,家庭關系才可能達到某種平衡。
編后語:“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爾斯泰的話并非謬論,實則至理。婆媳不和的原因,每家可能各不相同。誰說婆媳天生為敵?我們通過這一案例,只是想讓大家明白,作為兒媳,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跨越自己的界限,把婆婆當親媽一樣對待,孝她、敬她,但不對她像親媽一樣去要求,可能就會使婆媳矛盾少許多,讓整個家庭多一份和諧與美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