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瑤
于漪老師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新課的導入就好比一把鑰匙,開啟著學生的心扉,調動著學生的情感。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設計精彩的新課導入呢?
一、課伊始,疑亦生——懸念設置法
古代學者陳獻章說過:“疑者,覺悟之機也?!碧岢鲆蓡枺O置懸念,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閱讀的愿望,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文并積極地思考。這種方法一般從課題入手,根據課文內容設置懸念,簡潔明快,直入主題,能立竿見影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番茄太陽”》這一課時,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質疑。學生一般會提出這些問題:“‘番茄和‘太陽為什么會聯系在一起呢?‘番茄太陽是什么?為什么要叫‘番茄太陽呢?”這樣,在質疑中學生的興趣立馬被激發(fā)出來,情緒也被調動起來,學習愿望強烈。同時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二、小小謎語吸引大——猜謎激趣法
猜謎是孩子們很喜歡的一種活動,根據孩子們的這一特點,我們可以根據課文的主題采用猜謎語的方法導入新課。這一方法能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充分調動課堂活躍的氣氛,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如《蒲公英》這篇課文,導入時教師說道:“同學們,請大家猜謎語‘小傘兵,去旅行,飛到西,飛到東,穿山坡,越高嶺,風兒吹,落到哪,把根生,來年發(fā)了芽,開出朵朵小黃花。”學生猜出這是蒲公英,腦海中對蒲公英的樣子、特點有了大概的印象,也對小小的可愛的蒲公英產生了喜愛之情,從而有利于教師展開本課的教學。
三、說詞解題明大意——釋題導入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題目往往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或揭示了中心思想。釋題導入是一種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的方法。曾經聽過王崧舟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他就采用了這種方法,令人印象深刻。上課伊始,師生一起一個字一個字地寫課題,“圓,圓滿無缺的圓;明,光明普照的明;園,皇家園林的園”,寫一個解釋一個,然后把詞語連起來說:“一座圓滿無缺的皇家園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它的名字就叫——圓明園?!薄熬褪沁@樣一座圓滿無缺的皇家園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在1860年卻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毀滅了?!睆膯蝹€字到“圓明園”三個字,再到完整的題目,課題中每個字便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一個個表象,有利于學生對課題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對課文內容也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
四、拉近生本之距離——故事引路法
孩子們充滿幻想,個個都愛聽故事,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在教學一些敘事性的文章時,不妨以小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教學《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導入時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來敘述課文:“明朝末年時,史學家談遷經過二十多年嘔心瀝血的寫作,終于完成明朝編年史——《國榷》。然而,他沒有高興多久, 一天夜里,小偷進他家偷東西,把鎖在竹箱里的《國榷》原稿偷走了。 二十多年的心血轉眼之間化為烏有,這對年過六十、兩鬢已開始花白的談遷來說,是一個無情的重創(chuàng)。他茶飯不思,夜難安寢,只有兩行熱淚在不停流淌……同學們想知道事情后來的發(fā)展嗎?我們來讀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課文吧!”同學們頓時興趣盎然,認真地讀起課文來。
五、未成曲調先有情——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深入鉆研教材,觸發(fā)學生的想象,誘發(fā)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及時進入課文的角色,使他們在積極的情感之中獲得知識。教材所選的課文大都飽含著作者的情感,寄托著作者的情思,教師可用語言直接描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也可利用音樂、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如教學《但愿人長久》一文,上課伊始先播放歌曲《明月幾時有》,歌曲意境優(yōu)美,曲調婉轉,瞬間讓學生靜下心來,沉浸到美妙的情感中。播放完畢教師介紹:“這首歌的名字叫《明月幾時有》,同學們覺得這首歌的歌詞寫得如何?”學生紛紛發(fā)言,都說歌詞寫得優(yōu)美動人,富有詩意。教師接著介紹:“它的歌詞就是宋代著名詩人蘇軾寫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實蘇軾寫出這篇流傳千古的名作背后還有一段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走進這首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的導入方式多種多樣,我們應該從具體課文內容、學生的心理特點、原有學習水平出發(fā),找到適合每篇課文的導入方式,其目的就是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誘發(fā)學生情感,創(chuàng)造積極的學習氛圍,為整個課堂教學開個好頭,讓每一堂語文課精彩地亮相!
作者簡介: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壇丘小學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