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沉陷區(qū)》系列中,最后所呈現(xiàn)出來的,其中無人機航拍的照片大概占多大比例?能具體談?wù)勥@個案例中,無人機所起的作用嗎?
《沉陷區(qū)》是一個還在拍攝進行中的項目,開始于2013年,最早只是肖像和局部環(huán)境的拍攝。
2015年,因為航拍飛機技術(shù)開始成熟,就開始運用起航拍。目前,占整個系列的四分之一。因為選題的形式分類為《全景》《空鏡》《肖像》《生活》,其中《全景》的全部視角都是航拍的。
在這個系列中,航拍的視角是無法替代的,它可以非常直觀展示礦區(qū)面積和生態(tài)的失衡。2013年至2015年,我曾去過7個資源枯竭城市,配備無人航拍機后,我又專門重走了一趟,目的就是為了補上空中視角的面畫。
無人機現(xiàn)在是你的標配嗎?每次出去拍攝任務(wù)的時候都會帶上,還是要視具體的拍攝任務(wù)而定?
這兩年,主要就在拍沉陷區(qū),所以,每次出去,都會帶上小飛機,可以說是標配吧。但因為我在新浪主要是做圖片故事的,所以選題都是事先已經(jīng)定好的,如果是拍人物的話,我就不帶航拍機的。所以,這個還是要看拍什么題材。
如果拋開無人機可以對完成一個報道有所幫助這個原因外,你個人對無人機航拍有興趣嗎?還是因為現(xiàn)在大量的報道攝影師都開始涉足無人機拍攝而被動配置的?
不只是航拍機,我對任何我能學(xué)的新技術(shù)、新東西,都有興趣學(xué)習(xí)和運用的。比如拍沉陷區(qū),不僅是圖片和圖片的航拍視角,還會運用到視頻、錄音等。我在十年前,就試著想做航拍了,那時候有用航空燃油為動力的直升機航模,我曾想改裝掛相機的。花了2萬多元買過一架,那個飛機太難控制了,不練個兩年以上,根本不敢掛相機上去。結(jié)果以摔了兩架航模、損失2萬多元告終。
你的無人機是新浪為你配備的還是自己購置的?
目前,新浪圖片的部門里有兩架公用航拍機。但我的飛機是自己的,因為我在單位還沒開始大規(guī)模采用航拍時就已經(jīng)自己在弄這個了。這以后,也就習(xí)慣自己花錢升級航拍機了,隨著技術(shù)的升級,目前,已經(jīng)是第三架飛機了?,F(xiàn)在的航拍機也不貴,1萬元就搞定了,這個價格,我自己能承受。
目前的航拍無人機,從操作或者飛行的層面來說,我覺得沒什么技術(shù)可言,像攝影器材里面的傻瓜機一樣,上手就能飛。無非就是上天后,如何選擇視角的問題。
目前你使用什么型號的無人機?
目前用的是大疆的“御”系列,選擇這個型號是因為,截止到目前為止這款體型最小。我常常要出差,需要方便攜帶。
現(xiàn)在很多媒體都提倡或者要求攝影師配備無人機,以至于在很多報道攝影故事中,一張或者若干張無人機的全景變成必不可少的了,你覺得這樣有必要嗎?這種對無人機視角的使用,會不會成為一種新的“套路”?
對攝影師來說,多學(xué)一項技能沒什么不好,更何況,現(xiàn)在航拍機飛行操控真是太簡單了,一上手就會。對于報道來說,多一個視角,我覺得也沒什么不好。會不會成為套路我不知道,我現(xiàn)在不做那種日常類報道或者時效性特別強的新聞拍攝,所以選題不會有太頻繁的變化。但在我的圖片故事里,要不要用無人機?我覺得,具體還是要看什么選題。比如,我拍“沉陷區(qū)”,肯定會帶去;我拍“變性人”,飛機肯定用不上;再比如,一個選題,是以情感類為主題或者主線的,這個也用不上飛機。我目前拍攝的所有的選題里,也只有沉陷區(qū)是頻繁要用飛機視角的。
隨著無人機航拍進入大眾時代,如今無人機的航拍照片也越來越泛濫,對于專業(yè)攝影師而言,你認為應(yīng)該怎樣從中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我的工作,是拍圖片故事,也就是講故事為主,一個人物,一個事件,綜合運用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方式去展現(xiàn)。有的選題一、兩個月會完成,有的我會拍很多年,所以航拍對我來說,只是多了一個拍攝視角而已。航拍對講故事來說,不存在有什么質(zhì)的改變。我覺得,“如何講故事”這本身就是讓攝影師走“不一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