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雪
摘 要:李叔同樸素而高貴的品格與精神,不斷地被重新發(fā)現(xiàn),給一代又一代人以驚喜。特別是他的“認真”二字令我們終身受用。李叔同青年時期才華橫溢,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于世。
關鍵詞:教育;藝術;信仰
中圖分類號:J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0-0004-01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李叔同《送別》
著名畫家劉海粟曾說,近代人中只佩服李叔同一人;作家林語堂稱他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高傲的張愛玲也低下頭來:“在弘一法師寺院圍墻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曾任佛教協(xié)會會長的趙樸初則以“一輪明月”來形容這位律宗第十一代祖師。上世紀80年代的一部電影《城南舊事》,讓李叔同作詞的《送別》傳唱不衰,旋律背后寄托了臺灣地區(qū)女作家林海音記憶深處的北平。
中國僧俗兩界聞名于世的弘一法師,在近代文藝領域里無不涉足,詩詞歌賦音律、金石篆刻書藝、丹青文學戲劇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門之后,一洗鉛華,篤志苦行,成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師。他被佛教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傳奇的一生為我國近代文化、藝術、教育、宗教領域里貢獻了十三個第一,堪稱卓越的文藝先驅,他愛國的抱負和義舉更貫穿于一生。
豐子愷在《我的老師李叔同》一文中所說“李先生的放棄教育與藝術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遷于喬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慶的?!币驗椋瑹o論他是所在。他自己就是一叢菊,一片霞,一輪月。一月當空,千潭齊印,澄淆定蕩,各應其機,他的一生行誼,就是一部哲學大書,無字之經,不刊之典。他給后世留下的詩文、藝術、思想和佛典,就如藍田之玉和苧羅之紗,越是經過時間的磨礪越堅實,越是經過污水的沖刷越潔白。雖然李叔同與弘一法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但兩個形象并不是截然斷開。他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是他的多才多藝和認真的精神。他一生做人確是凡事認真而嚴肅的。他要學一樣就要像一樣,要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古人有話說:“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馬一浮曾有詩挽他說:“苦行頭陀重,遺風藝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為師”,讀此可謂如見其人。先生走了,他的人格魅力還在,如風常拂,如月明澈。
只有經歷過“有”和“無”才會擁有人生的頓悟,才會有人生的領悟,寫《送別》表面上送別朋友,實際上是送別人生,了斷塵緣。李叔同生在天津的富商家中,結婚時,獲30萬的家產。他自己又是一個藝術天才,十五歲時便能寫出“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的佳句。
在南京展出的《半裸女像》,就是李叔同在日本期間所繪的,這幅《半裸女像》堪稱中國近代美術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奥闩边@個題材在當時是不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所接受的,而作品的尺幅又“極大”,能夠經歷百年沉浮并流傳至今,實在是幸運之極。這是李叔同繼母親去世后東渡日本,寄情希望于學習西洋油畫的創(chuàng)作而畫的,畫中女子應當是當時他的房東的女兒——雪子。
后來,他的命運出現(xiàn)了重大轉折,數十萬家資為票號所倒,幾瀕破產。1912年,他告別了燈紅酒綠的上海灘,應聘到杭州第一師范任教。從此成了“工薪族”,開始自食其力的艱苦生涯。他在痛失親情和生活境遇的重大變化后,才讓這他去細細沉思人生的奧秘。在杭州第一師范任教之余,他經常一個人到西湖邊上的茶樓品茗,也常去湖心亭喝茶。《送別》,就是李叔同在西湖之濱,對人生五年沉思和參悟的結晶。也使他堅決的拒絕了雪子——這個在相識后用十二年的時間去追隨他、默然地承受著異國的清冷與寂寞的女子?;蛟S,在情感和理念上,李叔同真的做到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在當代畫家史國良的訪談中他稱“李叔同是老虎,我是壁虎?!崩钍逋x擇了佛教中最艱苦的律宗來修行,他確確實實的身體力行他的頓悟修行。
李叔同——抑或是弘一法師,他的藝術成就為古老而禁錮的中國藝術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此中國藝術融入了世界文化開放而自由的舞臺;他嚴謹而美學化的佛學精神為當時乃至現(xiàn)在浮華的社會注入了一劑清新的空氣,讓我們在煩雜后擁有了心靈的凈土。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又歸于平淡的典型。
參考文獻:
[l]豐子愷.豐子愷自傳[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
[2]李叔同.李叔同說佛[M].太原:山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梁歸智.金剛經壇經[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