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春
草娃老師:課文《爬天都峰》的第七自然段中的“終于”用得特別妙。你們知道妙在何處嗎?問題一出,同學們就各抒己見……
慧慧:妙在“對比”的方法上。文章開篇就從心里進行了對比?!拔摇泵鎸Ω呗柸朐频奶於挤鍙男睦砩袭a生了波動——“我”爬得上去嗎?而且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還用夸張的修辭手法進行了心理深化——“真叫人發(fā)顫”!正當“我”心理上產生畏懼之時,老爺爺上場了:“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shù)脑掚m然沒有直接說山高,但我們從疑問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位老爺爺面對這巍峨陡峭的山峰心理上也產生了畏懼感。
聰聰:我同意慧慧的觀點,但我覺得他們行動上也有“對比”。而且行動上的“對比”對老爺爺起著襯托作用。文章只是正面描寫“我”如何爬山的——奮力……攀著……手腳并用……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展示“我”的靈活性,機敏性?!皩Ρ取敝?,爬呀爬……迎來了——“終于”的結果:“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爬到了峰頂。
明明說:我也贊成“對比”。不過這個“對比”是在“終于”結束后的語言過渡性的“對比”。爬上了峰頂合影之后,老爺爺說:“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xiàn)在居然爬上來了!”“我”說:“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對比”言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互助的精神——自己能登上天都峰都是因為從對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和信心。
草娃老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是呀!通過“對比”展露敘述方式,表達文情內容,揭示文章中心。這種手法很值得我們借鑒,希望同學們能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