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
消渴病腸病(糖尿病腸病)中醫(yī)診療方案(2017年版)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
文章對消渴病腸病(糖尿病腸病)中醫(yī)診療方案2017年版進(jìn)行介紹。
糖尿?。幌什?;腸??;中醫(yī);診療;方案
1.1.1 中醫(yī)診斷 參考2007年版《糖尿病中醫(yī)防治指南》與2016年版《糖尿病中醫(yī)藥臨床循證實踐指南》。
1.1.1.1 病史 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1.1.1.2 主要癥狀 泄瀉期:頑固性腹瀉,腹瀉后上腹脹滿,厭食,惡心,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xiàn)等。便秘期:排便間隔時間超過自己的習(xí)慣>1 d,或兩次排便時間間隔>3 d,大便糞質(zhì)干結(jié),排出艱難,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常伴腹脹、腹痛、口臭、納差及神疲乏力、頭眩心悸等。
1.1.1.3 主要體征 泄瀉期:上腹部輕壓痛,消瘦,震動覺、壓力覺、痛覺、溫度覺(小纖維和大纖維介導(dǎo))的減弱或缺失等。便秘期:下腹部輕壓痛,震動覺、壓力覺、痛覺、溫度覺(小纖維和大纖維介導(dǎo))的減弱或缺失等。
1.1.1.4 輔助檢查 立臥位血壓,纖維結(jié)腸鏡檢查,肝膽脾胰彩超,神經(jīng)傳導(dǎo)速度檢查等。
1.1.2 西醫(yī)診斷 參考《內(nèi)分泌代謝病學(xué)》(廖二元主編,2014年第3版)。
泄瀉期:腹瀉,無黏液膿血便,腹瀉前可有痙攣性腹痛伴腸鳴增多排便后癥狀可好轉(zhuǎn),便常規(guī)及培養(yǎng)無炎性成分及細(xì)菌生長。便秘期:排便費力,想排而排不出大便,干球狀便或硬便,排便不盡感,病程≥6個月;排便次數(shù)<3次/周,排便量<35 g/d或>25%時間有排便費力;全胃腸道或結(jié)腸傳輸時間延長。
1.2.1 泄瀉期
1.2.1.1 肝脾不和證 素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fā)生腹痛泄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矢氣頻繁。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1.2.1.2 脾胃虛弱證 脘腹痞悶,時緩時急,喜溫喜按,納呆食少,腹?jié)M腸鳴,身倦乏力,四肢不溫,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濡緩。
1.2.1.3 脾腎陽虛證 腹瀉腸鳴或五更泄,瀉后痛減,形寒肢冷,乏力倦怠,面色恍晄白。舌淡胖苔白,脈沉細(xì)或沉弱。
1.2.2 便秘期
1.2.2.1 氣虛便秘證 大便并不干硬,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用力努掙則汗出短氣,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1.2.2.2 陽虛便秘證 大便干結(jié),小便清長,面色晄白,四肢不溫,腹中冷痛,得熱則減,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脈沉遲。
1.2.2.3 陰虛便秘證 大便干結(jié),形體消瘦,頭暈耳鳴,盜汗、顴紅,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
1.2.2.4 胃腸積熱證 大便干結(jié),腹脹腹痛,面紅身熱,口干口臭,心煩不安,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2.1.1 泄瀉期
2.1.1.1 肝脾不和證 治法:抑肝扶脾,健脾止瀉。推薦方藥:痛瀉要方加減。白術(shù)、芍藥、陳皮、防風(fēng)、黨參、山藥等。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
2.1.1.2 脾胃虛弱證 治法:健脾益氣,升清降濁。推薦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參、甘草、白術(shù)、山藥等?;蚓哂型惞πУ闹谐伤?。
2.1.1.3 脾腎陽虛證 治法:溫腎健脾,固腸止瀉。推薦方藥: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加減。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熟附子、人參、白術(shù)、干姜、炙甘草等。也可選擇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
2.1.2 便秘期
2.1.2.1 氣虛便秘證 益氣潤腸通便。推薦方藥:黃芪湯加減。黃芪、陳皮、火麻仁等?;蚓哂型惞πУ闹谐伤帯?/p>
2.1.2.2 陽虛便秘證 溫陽通便。推薦方藥:濟川煎。當(dāng)歸、牛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等?;蚓哂型惞πУ闹谐伤?。
2.1.2.3 陰虛便秘證 滋陰潤燥,潤腸通便。推薦方藥:增液承氣湯加減。大黃、芒硝、玄參、麥冬、生地等?;蚓哂型惞πУ闹谐伤?。
2.1.2.4 胃腸積熱證 瀉熱導(dǎo)滯,潤腸通便。推薦方藥:麻子仁丸加減?;鹇槿?、芍藥、枳實、大黃、厚樸、杏仁等?;蚓哂型惞πУ闹谐伤帯?/p>
2.2.1 中藥穴位貼敷 中藥外敷神闕穴:五味子50 g,或五倍子50 g,研粉,醋調(diào),貼神闕穴,7 d為1療程。如脾胃虛弱者,可用黨參、茯苓、白術(shù)、吳茱萸,適量貼神闕穴;脾腎陽虛者,也可用丁香、肉桂末,適量貼神闕穴,可以溫中散寒。
2.2.2 中藥熏蒸 可采用健脾中藥湯劑直接或用儀器熏蒸足部。
2.3.1 心理護(hù)理 關(guān)心開導(dǎo)患者,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正確的認(rèn)識,辯證施護(hù)。
2.3.2 密切觀察病情 觀察腹瀉次數(shù)、時間、間隔,是否有腹痛、腹脹,監(jiān)測便常規(guī)變化。觀察便秘持續(xù)時間、間隔,是否有腹部不適,監(jiān)測便常規(guī)變化。
3.1 評價標(biāo)準(zhǔn) 癥狀判定標(biāo)準(zhǔn)參考《中藥新藥臨床指導(dǎo)原則》(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2002年)和《中醫(yī)證候療效診斷標(biāo)準(zhǔn)》制定。臨床痊愈:腹瀉或便秘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0%。顯效:腹瀉或便秘癥狀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腹瀉或便秘癥狀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腹瀉或便秘癥狀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注: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3.2 評價方法 以主要臨床癥候計分為依據(jù)。見表1和表2。
表1 泄瀉期
表2 便秘期
R58
A
1672-7185(2017)08-0069-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