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靜* 周 晶 劉 迪
(雞西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三科,黑龍江 雞西 158100)
超敏C反應蛋白表達水平與顱內(nèi)血管狹窄的相關(guān)性分析
劉靜靜* 周 晶 劉 迪
(雞西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三科,黑龍江 雞西 158100)
目的觀察顱內(nèi)血管不同狹窄程度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表達并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方法選擇符合腦血管狹窄標準病例作為觀察組,根據(jù)顱內(nèi)血管狹窄標準又分為重度:男17例,女8例;中度:男15例,女10例;輕度:男20例,女14例;同時選擇同期腦血管影像學檢查無狹窄患者為對照組,男20例,女12例;觀察其血清hs-CRP表達并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觀察組血清hs-CRP表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中度狹窄者hs-CRP表達明顯高于輕度狹窄者(P<0.05),重度狹窄者hs-CRP表達明顯高于中度狹窄者(P<0.05)。結(jié)論hs-CRP表達水平和顱內(nèi)血管狹窄程度呈正相關(guān)(P<0.05)。
高敏C反應蛋白;顱內(nèi)血管狹窄;相關(guān)性
缺血性腦血管疾?。╟erebral infarction,CI)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約占腦血管疾病的75%,尤其合并顱內(nèi)主要血管狹窄患者病情兇險、病死率高,極大危害了人類的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1-3]。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為缺血性腦卒中的病理基礎(chǔ),其危險因素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老年、吸煙、飲酒、家族遺傳傾向等,上述危險因素最終導致顱內(nèi)血管狹窄,一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4]顯示:顱內(nèi)動脈單個狹窄度≥50%的患者中有27.4%出現(xiàn)特征性血流動力學改變,這些血流動力學異常的患者中,有60.7%出現(xiàn)了責任血管供血區(qū)的反復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或完全性梗死。
動脈粥樣硬化是血管病中常見最重要的一種,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內(nèi)膜開始,脂質(zhì)和復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zhì)沉著,激發(fā)的以低水平慢性炎性反應為主的病理過程,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的起始、形成、發(fā)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多項研究表明[1-5],非特異急性炎性反應蛋白——CRP作為炎性反應重要標志物,與動脈粥樣硬化關(guān)系密切,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采用了超敏感檢測技術(shù),可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因此,我們設想通過對不同程度顱內(nèi)血管狹窄患者hs-CRP表達水平檢測及分析二者之間相關(guān)性,驗證hs-CRP表達水平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獨立預報因子,成為一個新的動脈血管狹窄程度判斷指標,從而更好的揭示卒中的病理生理過程,為缺血性腦卒中的預防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1.1 研究對象:選擇本院住院治療腦梗死患者,為排除頭MRA假陽性率高所選患者均為頭CTA影像學檢查,符合腦血管狹窄診斷標準(圖1)作為觀察組,男52例,女32例,根據(jù)顱內(nèi)血管狹窄程度標準又分為重度:男17例,女8例;中度:男15例,女10例;輕度:男20例,女14例;同時選擇同期到本院住院治療(腦血管影像學檢查無狹窄)腦梗死患者作為對照組,男20例,女12例。
[影像學標準:參照Samuels標準[6]:(無信號丟失或血管腔縮?。檎=M,血管管腔縮窄50%-99%或局限性血流信號丟失作為顱內(nèi)動脈狹窄組,根據(jù)血管狹窄程度分為輕度狹窄組(<50%)、中度狹窄組(50%~69%)、重度狹窄或閉塞組(70%~100%)[7],記錄腦動脈狹窄的部位,包括雙側(cè)頸總動脈(CCA)、頸內(nèi)動脈(ICA)、大腦前動脈(ACA)、大腦中動脈(MCA)、基底動脈(BA)、大腦后動脈(PCA)、左右椎動脈(VA)]
為排除干預hs-CRP表達因素,入組病例近期無感染史、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痛風、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血液病、外傷等。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表達水平:觀察組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12 h)靜脈取血2 mL,對照組在體檢時以同樣方式清晨空腹靜脈抽血,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析,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hs-CRP表達水平。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 技術(shù)路線圖:見圖2。
圖1-1 正常顱內(nèi)血管CTA成像
圖1-2 顱內(nèi)血管狹窄(箭頭指示處)CTA成像
表1 不同組別hs-CRP表達水平
表1 不同組別hs-CRP表達水平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經(jīng)Spearman相關(guān)性分析,hs-CRP表達水平和顱內(nèi)血管狹窄程度呈正相關(guān)(P<0.05)
無狹窄組輕度狹窄組中度狹窄組重度狹窄組hs-CRP表達水平(mmol/L)0.023±0.231.28±0.53*2.68±1.24*5.82±2.96*
觀察組血清hs-CRP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中度狹窄者hs-CRP表達水平明顯高于輕度狹窄者(P<0.05),重度狹窄者hs-CRP表達水平明顯高于中度狹窄者(P<0.05)。見表1。
圖2
目前,隨著科學進步,對腦卒中及具有腦卒中危險因素人群進行顱內(nèi)血管評估需求日益增多,常規(guī)影像學如頭CT及MRI對血管情況評估意義輕微,顱內(nèi)血管影像成像作為常規(guī)檢查給患者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因此,如何找到能夠廣泛推廣且經(jīng)濟的檢測因子為業(yè)內(nèi)同行熱衷。國內(nèi)外多個學者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慢性炎性反應過程,但對于低水平慢性炎性反應過程,常規(guī)CRP不易檢出,目前多采用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最低可測限為0.1 mg/L,能檢測出血清中CRP微小變化,且血清中hs-CRP含量不易受性別、年齡、晝夜生物節(jié)律、進食等外源因素的影響,含量穩(wěn)定,因此,本試驗排除可能hs-CRP表達水平準確性(如感染史、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痛風、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血液病、外傷等)的患者,對不同程度顱內(nèi)血管狹窄的患者進行觀察hs-CRP表達水平,發(fā)現(xiàn)存在顱內(nèi)血管狹窄患者血hs-CRP水平相比于非顱內(nèi)血管狹窄人群明顯升高(P<0.05),血管狹窄程度愈高hs-CRP水平表達水平愈高,二者呈正相關(guān)(P<0.05),進一步印證了炎性反應及氧化應激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形成的病理過程,且與狹窄的嚴重程度明顯相關(guān)。
近年來,炎癥氧化應激反應和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關(guān)系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重點和熱點,hs-CRP作為目前研究最為廣泛的一種炎性標志物,受到越來越多國內(nèi)外同行的關(guān)注。國內(nèi)外眾多研究均報道在健康人群基礎(chǔ)上hs-CRP表達水平升高對未來心腦血管事件具有極其重要的預測價值,血清CRP表達水平和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預后有直接聯(lián)系,本課題進一步驗證了血清hs-CRP水平作為顱內(nèi)血管狹窄程度的新生物監(jiān)測因子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在臨床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對進一步揭示動脈粥樣硬化病理生理過程有較大的科研意義,為缺血性腦梗死診療拓展了新的思路。
本實驗為住院患者臨床實驗室數(shù)據(jù)和影像學的數(shù)據(jù)分析報告,不足之處在于未能進行hs-CRP水平動態(tài)變化分析如3 d、2周、1個月、3個月、6個月的數(shù)據(jù)分析;另外顱腦CTA畢竟為有創(chuàng)注藥檢查,在臨床大量顱腦血管檢查中占少部分,還須進一步排除其他干預因素參與,更客觀準確反映hs-CRP表達水平,且本試驗入組樣本量較少,尚需進行大樣本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
[1] Ramamoorthy RD,Nallasamy V,Reddy R,et al.A review of C-reactive protein:a diagnostic indicator in periodontal medicine[J].J Pharm Bioallied Sci,2012,4(Suppl 2):S422-S426.
[2] Tsai NW,Lee LH,Huang CR,et al.The association of statin therapy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for predicting clinical outcome in acute non-cardioembolic ischemic stroke[J].Clin Chim Acta,2012,413(23/24):1861-1865.
[3] 鐘淼,蔣宜,史若飛.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脂蛋白(a)及尿酸關(guān)系 [J].重慶醫(yī)學,2010,39 (14):1891-1893.
[4] Van Der Meer IM,De Maat MP,Hak AE,et al.C-reactive protein predicts progression of arherosclerosis measured at various sites in the arerial tree; the Rotterdam Study[J].Stroke,2002,33(12):2750-2755.
[5] Hashimoto H,Kitagawa K,Hougaku 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cive protein and progression of earl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J].Stroke,2004,35(5):1625-1630.
[6] Samuels OB,Joseph GJ,Lynn MJ,et al.A standardized method formeasuring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J].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0,21(4):643-646.
[7] MoriT,KazitaK,Chokyu K,et al.Short-term arter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cerebral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ntracranialver tebrobasilarand carotid ath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0,21(2):249-254.
R743
:B
:1671-8194(2017)21-0133-02
*通訊作者:E-mail:ljjdoc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