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劉吉同(河南新鄉(xiāng))
榜樣的作用有多大
文_ 劉吉同(河南新鄉(xiāng))
陸元方是唐朝的一位賢臣,在武則天朝兩次為相。他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死后蓋棺論定,贊他“正可以動神明,德可以延家代”。陸元方在吏部任職時,兒子陸象先(原名陸景初)任楊州參軍且已期滿,吏部侍郎吉頊發(fā)現(xiàn)此人非常優(yōu)秀,便欲擢拔他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洛陽任縣尉。縣尉其實官不大,乃縣府“四把手”而已,但卻遭到陸元方的堅決反對,無奈之下吉頊去做他的工作,說:“為官擇人,至公之道。陸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流所及,實不以吏部之子妄推薦也?!标懺饺圆煌?,吉頊便直接奏報武則天,而武后此時恰恰十分信任吉頊,于是陸象先得以赴任。(《舊唐書·陸元方傳》)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陸元方不可能不知道兒子優(yōu)秀,但他為什么又要堅決反對兒子升職呢?用現(xiàn)在的話講,這叫以身作則,起模范帶頭作用。那種時代吏治黑暗,往往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陸元方要以實際行動阻止這種邪惡,高風亮節(jié)大公無私,令人贊佩。
然而,這就需要說說陸象先了。吉頊眼光著實不俗,“象先清靜寡欲,不以細務介意,言論高遠,雅為時賢所服”,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713年6月,精明強干的唐玄宗登基還不到一年,但太平公主已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為能在朝中繼續(xù)呼風喚雨,她欲廢黜新帝,于是召集諸相商議,說李隆基是庶出,做皇帝不合道統(tǒng),應由嫡長子寧王李憲取而代之。此議一出,一片沉默,唯有陸象先強烈反對,說:“今不聞天子過失,安得廢?”可見他在關乎到唐朝命運的大是大非面前,有著極強的膽識和定力。
太平被殺后,唐玄宗感嘆地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辈⒎馑麨閮紘ā缎绿茣り懴笙葌鳌罚<偃珀懺桨堰@樣一位“益高人品,尤著相才”的兒子,死死壓在一個低級參謀職位上,即便是高風亮節(jié),但從客觀效果上講,那也是對不起李唐社稷乃至天下蒼生。試想,若有人把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這樣的大才像念了“定身法”一樣,固定在一個“村長”“鄉(xiāng)長”位上,不管出于何種動機,那無疑就等于犯罪。
那么,陸元方的榜樣作用又有多大呢?這需要多說幾句。他為臣的武則天時代,武三思、武承嗣、武懿宗之流,要德沒德,要才缺才,武懿宗更是個十足的人渣,但背靠姑姑這棵大樹,個個都能出將入相。張易之、張昌宗因為是女皇帝的“小鮮肉”而得寵,就憑這一點,二人將親族都塞到朝廷做了官。勢傾朝野,穢聲遠揚。他們有個弟弟叫張昌儀,也當上了洛陽縣令,而且大張旗鼓地賣官。一個姓薛的候補官送他50兩金子,張昌儀收下后遂將任職文書交天官侍郎張錫辦理。誰知這個侍郎粗心,幾天后他把文書弄丟了,便轉過來問他:那個姓薛的叫什么名字呀?張昌儀大怒,說:“我亦不記,但姓薛者即與之。”口氣之大令人咋舌,結果六十多名姓薛的候補官全都任命了。(《資治通鑒》卷206)一個小小的張昌儀就這般囂張,那他的哥哥以及武三思之輩,也就可想而知了。
唐中宗復位后,安樂公主成了權貴中最大的官帽批發(fā)商。每頂官帽三十萬錢,只要拿錢,不管屠夫,還是奴婢,都可得到中宗的委任狀,朝廷因此一下子添了數(shù)千名官員。(《資治通鑒》卷209)這些事情都發(fā)生在陸元方逝世前后。由此可見,這位老相的榜樣力量微乎其微,與皇權體制釋放出的邪惡力量相比,它太微弱了,根本不是對手。歷朝歷代都有像陸元方這樣正直正派的賢臣名相,但歷朝歷代貪官都層出不窮?;蕶嗬糁沃疂€,榜樣這服藥是治不了的。
再回到題目。陸元方的悖論,其實早已被現(xiàn)代文明破解了。當今世界,父子都做過元首、夫妻都是政要、哥弟都進廟堂的,不乏其例,甚至還有不少政治世家。但是,在民主法治國家,國民并沒有認為這是“以吏部之子妄推薦也”,“宰相”的兒子與平民的兒子,在機會和規(guī)則面前都是平等的,無論誰做高官,都會被視為正?,F(xiàn)象,故陸元方的悖論也就迎刃而解了。個中道理不言自明,不嘮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