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馳疆
一個20歲的男孩,拿到了青年大將的人生劇本,會得到怎樣的啟發(fā)?在《建軍大業(yè)》里,生于1997年的劉昊然扮演1927年的粟裕,在戲中經(jīng)歷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井岡山會師……戲演完了,再回想起那些濃墨重彩的歷史時刻,劉昊然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說:“這么直白講出來有點不好意思,但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我是中國人?!?/p>
在劉偉強、黃建新等“老資格”眼里,建軍是一段青春熱血的歷史。而在“小鮮肉”劉昊然看來,青春、熱血都“太輕太輕”了。他選擇用“不可思議”來描述那時的中國,他說:“我總在想,究竟是怎樣的信念,才完成那么多不可能的任務?!?/p>
《環(huán)球人物》:在你心里,青年粟裕是怎樣的?
劉昊然:男孩子對于粟裕將軍還是比較熟悉的,但之前我對他的了解可能僅限于渡江戰(zhàn)役這樣比較后期的故事。我只能盡可能去讀史料,再根據(jù)他后期形象去填補前期的思路。在我心中,青年粟裕和當時很多共產(chǎn)黨人很像,就是滿懷夢想和干勁的模樣,而且愿意為了這種夢想付出一切。
《環(huán)球人物》:南昌起義是粟裕戲份最多的部分,這場戲的拍攝有什么難忘的嗎?
劉昊然:南昌起義時,粟裕20歲,擔任起義軍總指揮部警衛(wèi)隊班長。為了表現(xiàn)他那個時候的血氣方剛,我們設計了一個他拿刀砍殺敵人的場景,特別直接。我拿刀跳起來,后面有20個爆破,火光把所有街道都淹沒了。這個動作我拍了一個晚上,因為要找準時間點非常難。最后一次成功時,我腦中真的有了一個念頭:“我這是在為國家走向成功、變得更好而付出自己的生命!”
《環(huán)球人物》:拍完《建軍大業(yè)》之后,你覺得自己有什么改變嗎?
劉昊然:以前看新聞,更多是看社會新聞,但現(xiàn)在會去關注歷史的東西,有時還會覺得這個小編寫得不太對。演了粟裕,就好像親身經(jīng)歷了那段歷史,有時回想起拍攝時的場面,死去的戰(zhàn)士倒在面前,火光中只能看到殘垣斷壁,就會意識到今日的幸需要多少的不幸才能換來,很受觸動。
《環(huán)球人物》:電影中最打動你的部分是什么?
劉昊然:片中有一個場景特別感染我,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亞文哥(周恩來扮演者)冒雨走在上海街頭,身邊都是傷亡的民眾。我覺得那個時候就能理解那些革命先輩為什么要奮不顧身地抗爭,知道了大家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中國人需要的是一個安全的、更好的中國。我想,這就是建軍大業(yè)的根本所在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