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惠
外婆出生于兵荒馬亂的民國時期,一生命運坎坷,飽嘗生活的艱辛。外曾祖父在鎮(zhèn)上開了一家不小的商鋪,經(jīng)營五金、農(nóng)具、煙酒油鹽等,在當(dāng)?shù)匾菜愕蒙鲜巧儆械母辉H思?。但是,在外婆十歲那年,外曾祖母突然患上一種怪病,渾身水腫潰爛,四處求醫(yī)無效,年紀輕輕就丟下一雙兒女撒手人寰。外曾祖母去世后,外曾祖父整日喝酒賭博,無心打理商鋪,更顧不上照顧孩子,后來又沾染上了鴉片,抽光了家里的錢財,兩年后,把命也抽沒了,從此外婆兩兄妹成了孤兒。
外婆的伯伯好心收留了他們,但他家里也有五個孩子,吃了上頓沒下頓。外婆的伯母對此頗有怨言,經(jīng)常無端責(zé)罵,兄妹倆常常幫著打豬草、撿柴、挑水,卻吃不飽,穿不暖。寄人籬下的日子挨到十八歲,外婆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外婆的伯母極力張羅,巴不得早點把外婆嫁出去,少一個包袱。經(jīng)親戚介紹,外婆與外公相識,外公家雖然窮,但外公為人老實本分,兩人很快結(jié)婚成家。
外公外婆共生育了六個兒女,那時生活相當(dāng)貧困,僅靠種地為生,入不敷出。外婆小時候裹了小腳,腳趾已經(jīng)嚴重變形,走路顫顫巍巍。在那段艱苦的日子里,外婆起早貪黑,終日勞碌,像許許多多農(nóng)家婦女一樣,默默地承受著生活的勞苦。
有一年,天大旱,田里莊稼嚴重干枯,鄉(xiāng)親們一下沒了收成,愁得望天興嘆。孩子們每天張嘴要吃飯,眼看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外婆一咬牙,從箱底翻出一只銀手鐲去城里賣了,換回一群小母雞。等到母雞長大下了蛋,外婆就拿到集市上賣了,以補貼家用。
日子再難,外婆也沒有輕易掉過淚,她與外公互相扶持,共同把幾個兒女撫養(yǎng)成人。
我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在我的記憶里,外婆性格溫和,做事不緊不慢,我從來沒見過她發(fā)火。外婆不識字,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但她有主見、明事理,村里誰家婆媳或妯娌間吵了嘴鬧了矛盾,都請外婆前去幫忙調(diào)解。外婆不但人長得好看,還會做漂亮的鞋墊。她做的鞋墊不但結(jié)實耐穿,而且花色搭配巧妙,附近十里八村沒人不知道。農(nóng)閑時,有大姑娘、小媳婦前來向外婆討教,外婆總是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們。
在災(zāi)荒年代,村里時不時有來要飯的人,外婆從不讓他們空手而回,會給他們一碗米或是兩個饅頭。她總說:“誰沒個難處?能幫就幫一把吧!”吃飯時,我們不小心會掉些飯粒在桌上,外婆就會輕言細語告誡我們:“糧食來之不易,千萬莫糟蹋了?!?/p>
歲月的風(fēng)霜漸漸染白了外婆的一頭青絲,催老了她曾經(jīng)年輕美麗的容顏,卻沒能摧垮外婆堅忍的意志。外婆七十歲那年,外公患病猝然離世,沒有任何征兆,外婆悲痛欲絕,淚水長流,但她強忍悲傷將外公安葬。此后,外婆又為兒孫奔波忙碌,沒有閑下來的時候。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患腦溢血去世,我一時無法接受,長時間痛哭流涕,滿頭白發(fā)的外婆給了我一個最溫暖的擁抱,沒有任何言語,有的只是眼角的淚水。父親走后,外婆時常教導(dǎo)我:“人這一輩子啊,會經(jīng)歷很多事,一定要好好做人,你爸在天之靈才會安息?!?/p>
外婆非常樂觀、豁達,坦然面對生死。大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都忌諱談?wù)撋?,但外婆卻不同,她甚至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她瞇縫著眼,淺淺地笑著叮囑我二舅:“人都會死的,兒啊,我的棺材、孝衣都備好了吧?等我百年后,你們就把我埋在老屋后面你爸的旁邊,那樣我就安心了!”
如今,外婆已是百歲高齡,五世同堂,兒孫繞膝。外婆最高興的事就是經(jīng)常有小輩到她的家里坐坐,陪她吃吃飯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