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偉肖文祥柳樹國郭應成孫志浦
(1.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鹽城 224000; 2.云南省保山市植保植檢站 678000;3.云南省騰沖市植保植檢站 679100; 4.云南省保山市煙草公司技術中心 678000;5.云南省騰沖市煙草分公司 679100)
25%吡蚜酮懸浮劑對蚜蟲、蜜蜂的毒性試驗報告
吳成偉1肖文祥2柳樹國3郭應成4孫志浦5
(1.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鹽城 224000; 2.云南省保山市植保植檢站 678000;3.云南省騰沖市植保植檢站 679100; 4.云南省保山市煙草公司技術中心 678000;5.云南省騰沖市煙草分公司 679100)
為驗證江蘇克勝集團生產(chǎn)的 25%吡蚜酮懸浮劑在大面積生產(chǎn)環(huán)境條件下對蚜蟲防效及對蜜蜂的毒性,為大面積生產(chǎn)應用推廣25%吡蚜酮懸浮劑提供依據(jù)。筆者在白果基地進行了蚜蟲、蜜蜂毒性試驗。
1.1 試驗材料
供試作物為油菜,油菜連片種植20hm2以上。試驗對象為蚜蟲、蜜蜂。采用WBS-16手動噴霧器噴霧。
1.2 試驗方法
各設三個處理,一個對照,不設重復。
1.2.1 蚜蟲防效試驗
a)試驗地選擇:選擇20hm2以上連片的油菜田,確定4 000m2為試驗地,選擇4個點,每點定30株,在30株的周圍留好保護行,3月5日,每株接種20頭蚜蟲,不施任何殺蟲農(nóng)藥,讓蚜蟲自由發(fā)展。
b)處理設計:設3個處理,分別為每667m2噴施25%吡蚜酮懸浮劑24g、72g、120g,兌水50kg,1個清水對照,不設重復。當蚜蟲發(fā)展到每株100頭以上時,于3月15日10:30分別對其中的3個處理區(qū)進行防治;試驗在同一天進行,在施藥前,每個處理固定一株,定株調(diào)查蚜蟲發(fā)展情況。
c)防效調(diào)查方法:分別對四個點固定株的蚜蟲進行調(diào)查,然后每7d一次調(diào)查。統(tǒng)一在下午17:00~17:30調(diào)查有翅蚜和無翅蚜。
1.2.2 蜜蜂的毒性試驗
a)試驗方法:農(nóng)藥對蜜蜂的毒性,主要是通過觀察蜜蜂的死亡情況及癥狀反應進行判斷,選購三窩意大利蜜蜂,放置在連片面積20hm2以上的油菜田塊上,在油菜進入初花期時,確定四個點,其中一個為對照,每個點的間隔距離在500m以上。在油菜進入盛花期時,選擇晴天的早上分別對三個處理每667m2噴施25%吡蚜酮懸浮劑24g、72g、120g。購置意大利蜜蜂4窩,噴藥前1d下午(3月4日19:00)投放蜜蜂。于3月5日13:00噴藥;該試驗同一天進行。然后觀察噴藥后蜜蜂回巢的死亡現(xiàn)象及癥狀反應,驗證吡蚜酮對蜜蜂的毒性大小。
b)毒性反映觀察及蜜蜂死亡情況調(diào)查 :以蜂巢為中心,清數(shù)100m2范圍內(nèi)(薄膜鋪墊)蜜蜂的死亡情況及觀察蜜蜂采花后的癥狀反應。每窩蜜蜂的數(shù)量在早上7:00以前揭蓋清數(shù),比較安全。清數(shù)方法用面積計算法。毒性的大小用蜜蜂的死亡率表示,吡蚜酮對蜜蜂的毒性=處理的死亡率-對照的死亡率。若對照的死亡率大于或等于處理的死亡率說明無毒性。
2.1 吡蚜酮對蜜蜂的毒性
表1 吡蚜酮對蜜蜂毒性試驗調(diào)查單位:667m2、頭、%
表2 吡蚜酮對蚜蟲的防效單位:667m2、頭、%
吡蚜酮對蜜蜂的毒性結果見表1。
2.1.1 吡蚜酮24g/667m2
a)第一次調(diào)查(當天),對照死亡率0.19%、處理死亡率0.31%,毒性為0.12%,噴藥后第2d、3d、4d、5d的處理的死亡率都比對照的死亡率小,說明1d后已無毒性。
b)癥狀觀察:在施藥的當天中午時段12:00~14:00,在處理區(qū)的蜂巢周圍看到回巢的部分蜜蜂出現(xiàn)彎腰,打旋轉的中毒現(xiàn)象,中毒蜜蜂觀察到3個。施藥的第2d~5d就未觀察到此現(xiàn)象。
2.1.2 吡蚜酮72g/667m2
a)第一次調(diào)查(當天),對照死亡率0.19%、處理死亡率0.43%,毒性為0.24%,噴藥后第2d、3d、4d的處理的死亡率都比對照的死亡率小。第5d處理的死亡率比對照的大0.09%,小于對照死亡率出現(xiàn)的最大值。說明噴藥后第2d~5d吡蚜酮對蜜蜂已無毒性。
b)癥狀觀察:與24g/667m2的觀察結果相同。中毒蜜蜂觀察到6個。
2.1.3 吡蚜酮120g/667m2
a)第一次調(diào)查(當天),對照死亡率0.19%、處理死亡率 0.58%,毒性為 0.40%,噴藥后第3d~5d的處理的死亡率都比對照的死亡率偏大0.02%~0.03%。小于對照的自然死亡率出現(xiàn)的最大值。說明毒性很小或已無毒性。
b)癥狀觀察:與24g/667m2、72g/667m2的觀察結果相同。中毒蜜蜂觀察到12個。
2.1.4 分析
該實驗根據(jù)試驗實施統(tǒng)計分析出現(xiàn)了兩種現(xiàn)象:一是蜜蜂在施藥后的當天,不論是對照還是不同處理,蜜蜂的死亡率明顯增加,說明環(huán)境的改變會影響蜜蜂的生存。二是蜜蜂的死亡率隨著每667m2用藥量增加在施藥后的當天,逐漸增加。施藥后的第2d死亡率接近對照,說明吡蚜酮對蜜蜂的毒性主要發(fā)生施藥的當天。
2.2 吡蚜酮對蚜蟲的防效
吡蚜酮對蚜蟲的防效見表2。
注:CK0——對照區(qū)藥前活蟲數(shù)
CK1——對照區(qū)藥后活蟲數(shù)
PT0——處理區(qū)藥前活蟲數(shù)
PT1——處理區(qū)藥后活蟲數(shù)
2.2.1 吡蚜酮24g/667m2
噴藥后7d防效為41.11%、14d為69.65%、21d為73.87%、28d后為84.13%。35d以后不論是處理還是對照,蚜蟲都隨著油菜的老化全部變成有翅蚜遷飛和死亡。
2.2.2 吡蚜酮72g/667m2
噴藥后7d防效為45.16%、14d為61.22%、21d為72.17%、28d后為78.43%。35d以后不論是處理還是對照,蚜蟲都隨著油菜的老化全部變成有翅蚜遷飛和死亡。
2.2.3 吡蚜酮120g/667m2
噴藥后7d防效為50.44%、14d為66.21%、21d為76.21%、28d后為86.06%。35d以后不論是處理還是對照,蚜蟲都隨著油菜的老化全部變成有翅蚜遷飛和死亡。
2.2.4 防效分析與評價
根據(jù)試驗結果統(tǒng)計得出:一是在對照區(qū)蚜蟲發(fā)展的同時,各處理區(qū)的蚜蟲仍然有一定的發(fā)展,吡蚜酮的最低防效出現(xiàn)在24g/667m2處理區(qū),藥后14d最高防效也是出現(xiàn)在24g/667m2的處理區(qū),從三個不同藥量的處理看出,吡蚜酮對蚜蟲的防效不因施藥量的明顯增加而明顯增加。二是吡蚜酮的藥效期較長,在28d以上。三是從防治效果看,證明吡蚜酮是高效低毒安全性好的農(nóng)藥,對蜜蜂等非刺吸式有益昆蟲毒性微小,建議大面積推廣使用。
S481+9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4-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