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美
摘 要:地理《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享受學習的樂趣,這就要求我們廣大老師奉獻給學生一個主動探究、充滿智慧和靈動的課堂,要求我們地理課堂要改變過去”填鴨式”的陳舊模式,代之以用現代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新能力,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
關鍵詞:情境創(chuàng)設 學習方式 學習過程 學習氛圍 學習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141-01
1 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營造動態(tài)氛圍,讓學生蓄勢待發(fā)
讓學生“靈動”的關鍵是設計好情境。好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興趣;好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原始內動力,自主學習。好的情境營造動態(tài)氛圍,構建靈動課堂。因為問題情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道工序”,猶如一把錘,敲得恰當,敲到了點子上,就等于敲開了學生了心扉,就能收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神奇功效。例如,在講到《中國的河流》一課時,播放中央電視臺的江河萬里行視頻配上孫楠的江河萬里行主題歌。磅礴宏大的氣勢加上深情而又有感染力的配音,讓學生頓時感到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一種探秘感油然而生,學習中國的河流的興趣被激發(fā),自主學習有了原始動力。學生情緒被感染和調動,課堂氣氛和諧而融洽。為靈動課堂的構建做好充分的情感和氛圍準備。
2 學習方式的轉變:由接受到發(fā)現,由被動到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靈動課堂的主人
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的基本行為和特征,分為接受學習和發(fā)現學習。傳統(tǒng)學習方式過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冷落發(fā)現和探究,從而導致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好奇心的激發(fā)。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學習經緯網時,請幫小明找一找信中的地點在哪兒??梢赃@樣設計:“請坐在橫三排和縱三排的那位同學起來回答問題?!遍_始學生們面面相視,我又大聲地重復了一次。這時一個男生站了起來:“老師,你所指不明,我們不知道你提問的是誰?!崩^續(xù):“既然老師所指的不明,那咱們同學都把自己的座位正確地表達出來。”此時,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了,他們的眼光都在尋找。他們的手指在比劃,嘴巴在表達,有的說他在南面數第二排,東面數第三排,有的說他在北面數第三排,西面數第一排……他們找到了空間上的方向感,教師要及時地肯定著他們,糾正著他們。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想像的課堂空間,啟迪學生思維,鼓勵他們大膽地探索與創(chuàng)新,最終讓他們理解經緯網的作用之所在。
3 學習過程的轉變:由預設到生成,給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過程預示著結果
學習進程源于課堂,在師生、生生合作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掘地理文本的潛在資源,建立學生知識經驗與其之間的聯系。這個過程是動態(tài)的,各種知識、情感的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有機滲透與整合。有效預設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基礎前提,是對教與學雙方,尤其是學生問題意識“內驅力”積極意義學習情境的“理想化”構思。這需要教師研讀“課標”,理清其與所教內容的直接和間接聯系,了解和研究學生在新課講授時可能遇到哪些問題,有哪些現實性的思維障礙,如何加以解決,如何進行有效引導等。例如,在講到我國氣候和水資源的分布時,展示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特點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談南北方的房屋結構差異,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最后讓各組派代表分別從屋頂的形狀、房屋的材料、房子的結構和功能等方面進行陳述,把各組的意見歸納總結,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南方的房屋特點體現了通風利雨;北方的房屋特點體現了透光保暖。讓學生在這一結論基礎上進一步推測南北方的氣候和水資源的特點,這時學生很容易得出南方高溫多雨而北方寒冷少雨?;有偷念A設與生成促使師生在民主與和諧的氛圍中互相摩擦而產生思維“火花”,在師生討論中形成“自我”知識的創(chuàng)新建構。
4 學習氛圍的轉變:由專制到民主,給學生安全感
課堂氛圍是地理教學中師與生呈現出來的一種真實性心理狀態(tài),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共同營造的心理、情感和社會場景。民主的課堂氛圍,可以成為傳遞地理知識的媒介、啟迪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鑰匙、陶冶地理情感的潛在力量。這種氛圍具體表現為: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對學生指導下的放手;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更多自由表達的動機等。教師多用賞識性、鼓勵性評價,為學生營造安全、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
5 學習體驗的轉變:由單調到情趣,給學生持久而美好的情感體驗,讓記憶成為永久記憶
學習體驗即學生在親歷知識習得時,通過自身觀察、感受、實踐,在認知、技能、情感上進行內化、體察,最終形成自己獨有的知識體系及情感結構。如在講授《34個省級行政區(qū)》這一知識時,可以以拼圖的游戲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一是教師準備省級單位的拼圖,二是在課堂中先讓學生熟悉拼圖中每一個省位置、輪廓、簡稱及行政中心,三在小組內先開展競賽,看哪一個組的同學先能過關,四過關的小組在全班內開展拼圖游戲大賽。結果表明:這種游戲課,能創(chuàng)設一種愉悅的氛圍,既潛移默化地讓同學們掌握了各省級行政區(qū)的輪廓,同時也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學生的體驗是真實鮮活的,是生動具體的生活化體驗,這樣的體驗是學生自己獲得的感受深刻,記憶長久有的可能直接成為永久記憶,為地理課堂增添無限的生命力,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另外還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1)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差異孩子的個性發(fā)展。(2)以學生為中心,更注重實效,防止流于形式。(3)注重孩子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關注孩子的長遠發(fā)展。(4)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說過,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靈動的地理課堂,從學生的發(fā)展來說,應是潛能的開發(fā)、精神的喚醒和個性的彰顯;從師生共同生命歷程的角度來說,應是經驗的共享、情感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只有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才是教育的本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