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霜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校外住宿,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學校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了研究學生校外住宿的原因,充分了解當代學生心理,協(xié)助高校相關政策的制定與修改,本文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隨機采樣,并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合理的學生選擇校外住宿影響因素指標測評體系,使得相關部門對學生住宿要求評價更科學性、層次性、可行性、動態(tài)性。
【關鍵詞】評價指標 層次分析 校內外住宿意愿
一、前言
近年來,學生在校外租房成為各地高校的普遍現(xiàn)象,并且這種現(xiàn)象愈演愈烈。一些學校出于對學生的安全等各方面考慮,嚴令禁止晚歸和不歸宿舍的現(xiàn)象。然而這一切依然沒能改變學生在外租房越來越普遍的事實。
高校學生校外租房的現(xiàn)象已經從前幾年搞“地下工作”式的隱蔽狀態(tài)變?yōu)槿缃竦墓_化,并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和熱潮。迄今為止,已有許多專家與學者在學生校內外住宿的選擇及影響方面做出了研究,主要內容如下。第一,針對學生校外住宿的相關政策。2004年,教育部明確發(fā)文表示原則上禁止學生自行在校外租房;然而時隔一年,在2005年下發(fā)的《高校學生住宿管理通知》中這一規(guī)定的措辭卻相對弱化,要求學校“加強管理”;兩年后,2007年出臺的新規(guī)中,加上了“特殊情況需辦理相關手續(xù)”的要求。第二,學生選擇校外住宿的動機。郭建平(2006)總結了以下幾種動機:學習型、追求舒適型、逃避約束型、難以適應型、特殊群體型。第三,學生校外住宿的影響。葉少寶(2007)認為學生校外住宿有利有弊,好處有擁有更多自由空間以及培養(yǎng)獨立生活能力,壞處有校外環(huán)境存在安全隱患、可能荒廢學業(yè)、不利于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等。余開業(yè)(2007)認為校外住宿帶來的負面影響比正面影響多得多,學生校外居住地環(huán)境復雜,人口流動性比較大,而且人員性質復雜,沒有安全保障;并且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導致人際關系不適應等負面結果。
為了研究學生校外住宿現(xiàn)象的原因,更為了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本文對一些學生進行隨機調查,了解到了部分學校校內住宿的現(xiàn)狀以及高校學生對校外住宿的看法,并在此基礎上給出改善方案。
二、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采取網上問卷的方式,對256位同學進行抽樣調查。
(二)樣本概述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學生中女生居多,占66.4%;而年級集中在大二及一下,這個年級范圍內的學生占到了86.4%。
三、數據分析
(一)學生對宿舍滿意度分析
本文整理了問卷中各項滿意度指標后得知,對當前宿舍“非常滿意”的只有6.3%,認為“比較滿意”和“一般”的總計達77,4%;與舍友關系融洽占74.6%(其中非常融洽24.2%,比較融洽50.4%);大多數人認為2~4人一間宿舍比較合適;有68.3%表示在不考慮經濟因素的前提下,會選擇校外住宿;在父母的態(tài)度中,支持校外住宿的僅有18.0%,反對的占44.9%;認為學校不應該制止校外住宿的有69.9%。
(二)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
高校學生選擇校外住宿影響因素指標測評體系:
大學生選擇校外住宿的因素:
1.個人因素B1。父母支持C1、對宿舍不滿意C2、與舍友關系不融洽C3。
2.住校的不利因素B2。與舍友生活習慣不同C4、生活不自由,受約束C5、個人隱私易受侵犯C6、宿舍條件無法滿足需要C7。
3.宿舍需改進的因素B3。夜間斷電C8、查寢干擾正常休息C9、不允許自由布置宿舍C10、不允許自由選擇幾人間C11。
4.校外宿舍要求因素B4。離學校近C12、離實習單位近C13、交通便利C14、有大型商城或購物中心C15、有空調電視等設備C16、周邊環(huán)境安全C17。
5.校外環(huán)境要求因素B5。隨時了解學校動態(tài)C18、居住環(huán)境安全C19。
6.學校政策因素B6。學校不制止外出住宿行為C20。
分析了問卷結果的絕對值之后,繼續(xù)來分析其相對值。方法如上,得出各選項的權重比。
由權重表可以看出,C1、C12、C19、C10、C20、C14、C18、C4、C8、C7的比重均超過0.05,尤其C1它占據有相當大的比重,這說明在選擇是否外出住宿的選擇過程中,C1(父母的支持意見)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很大。
四、總結與對策
(一)學校應加強對校內住宿條件的建設,給學生提供優(yōu)質舒適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在導致高校學生想外出住宿的主要推力中,與學校宿舍管理相關的有以下幾項:不允許自由布置宿舍、夜間斷電、宿舍套件無法滿足需要。學?!安辉试S自由布置宿舍”和“宿舍斷電”有其考慮的因素,但確實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不便。而“宿舍條件無法滿足需要”主要表現(xiàn)在宿舍的硬件設施落后,例如沒有空調、熱水器,甚至沒有獨衛(wèi)等等。
在此類問題上,學校應做出改進。例如,允許適當地布置宿舍,開辟通宵不斷電閱覽室供學生使用,強化宿舍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除此之外,政府也應加強對高校的資金投入,并嚴格監(jiān)管資金最終流向。
(二)父母的意見在學生決定是否校外住宿的問題上占主導地位,學校應加強與家長的交流
通過本文的研究,本文了解到即使是已經成年的學生,在是否校外住宿的問題上父母的意見仍舊是最重要的。這是因為,大學前父母一直在幫助自己做決定,于是學生潛意識里會認為父母的社會閱歷比自己豐富、所做的決策風險性較小,因而愿意在這樣的問題上征求父母的意見。
因此,在校外住宿的問題上學校應與學生家長加強交流。如若學校反對學生校外住宿,應向其家長說明校方的擔憂,征得家長的理解與認可;若學生家長贊同其子女校外住宿,學??膳c其簽訂免責協(xié)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三)學生在決定是否校外住宿時是比較理性的,學校可適當放寬政策
由調查結果可知,除了父母的支持意見以外,學生還會考慮房源離學校是否近、居住環(huán)境是否安全、交通是否便利等問題,這說明學生并不是盲目地想脫離學校的管控,也是有為自己的學習、生活做了充分的考慮的。并且部分學生選擇校外住宿是無奈之舉,比如和舍友關系不融洽、宿舍條件不能滿足需求等。
生活環(huán)境對于學習、生活是很重要的,如果因為某些原因校內住宿已經影響到了該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并且學校無力干預與調解,那么允許其校外住宿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對于一些只是追求舒適、逃避約束的學生,可不予批準。同時,低年級的學生自我認知還不夠,應加強對其安全意識的教育,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不應該準其校外住宿。
然而,學生的心態(tài)難以界定,動機也難以洞察,學校無法準確地判斷出允許其校外住宿究竟是對其有利還是有害。因此,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學校都應與其家長取得聯(lián)系,在充分溝通后再決定是否給予準批。
參考文獻
[1]鄭功.《高校學生為何校外“安家”》.南方日報.2005(8).
[2]教社政【2004】6號.
[3]教社政廳【2005】4號.
[4]教思政廳【2007】4號.
[5]郭建平.《高校學生在外住宿問題的分析與探討》.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26):174-175.
[6]葉少寶.《高校學生外宿現(xiàn)象及其對策探討》.職業(yè)圈.2007(21):150-151.
[7]余開業(yè).《校外住宿對高校學生成長的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基于寧波大學學生校外住宿情況的調查分析》.華東師范大學.2007(9).
[8]林玉平.《統(tǒng)計指數的兩套體系及其因素分析》.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5-12.
[9]霍海峰,溫鮮.《層次分析法在教學評價中的應用》.科技視界.2012(28):48-49.
[10]包桂祥.《從安全的角度談校外住宿生管理》.教學與管理.2008(7):18-19.
[11]羅永全.《從校外租房現(xiàn)象談大學生住宿管理理念的轉變》.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