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麥田里的守望者》一書的背景是二戰(zhàn)時期的美國,人民面臨著貧乏的物質(zhì)生活和空洞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此書主人公——一個16歲的高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也經(jīng)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蛻變。他曾經(jīng)說慣臟話,也十分討厭學習。然而最后,經(jīng)過種種身心的磨難,他又決定回到他的家庭,回到這個他所鄙夷的社會,成為一個社會層面上的“人”。此文將以考爾菲德為典型,分析二戰(zhàn)時期美國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
首先,我想先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以及這本書在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尔溙锢锏氖赝摺罚ㄔ髅禩he Catcher in the Rye》)是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游蕩的三天時間之內(nèi),并借鑒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nèi)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jīng)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都~約時報》的書評寫道:在美國,閱讀《麥田里的守望者》就像畢業(yè)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其后,《麥田里的守望者》直接影響了這一類小說的創(chuàng)作[1]。此書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中最經(jīng)典的一個作品。在塞林格的早期創(chuàng)作生涯里,也就是成功出版了短篇小說和《麥田里的守望者》之后,塞林格都過著非常隱秘和低調(diào)的生活,這種狀態(tài)長達半個世紀。最終他結(jié)束了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在1965年出版了最后一部作品,并在1980年進行了他最后一次采訪,從此之后,再無作品流出。這本書,無疑是作者生涯中最為光彩奪目的作品。
接下來,我想就著這本書里的故事情節(jié)分析一下以主人公為代表的二戰(zhàn)時期的美國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過程。首先,通過霍爾頓·考爾菲德被學校開除這段期間的荒唐舉動,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青少年對于權(quán)威和虛偽的成人行為的厭惡。舉例來說,霍爾頓離開學校時,他來到歷史老師斯賓塞的家里告別。在探訪結(jié)束的時候,他聽到斯賓塞說“祝你好運”,立馬感到猶如雷劈,因為他知道這不是這個老人真正的感受和想法,而是一種成人世界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套路。書中如此寫道“這類事情老讓我笑破肚皮,我老是在跟人說'見到你真高興',其實我見到他可一點也不高興。你要是想在這世界上活下去,就得說這類話。[2]這些話顯示了青少年們對骯臟的成年人世界的厭惡,什么樣的世界叫做“成年人世界”呢?這是一個充滿了主人公霍爾頓認為的虛偽行為和所謂的“pricinple”——潛規(guī)則的世界。在這樣的境遇里,他討厭那些總是假裝對所遇到的一切感到高興的人,也慢慢地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他在對自己的期望里說到:“我要賺錢建一個自己的小木屋,余生就在那里度過......我要定個規(guī)矩,誰都不能做什么虛偽的事,誰要做誰就滾?!盵3]這是他成長的第一個階段,俯視著成人的世界。
在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后,他發(fā)現(xiàn)實在忍受不了了,于是決定離開家,不去見他的父母和這些討厭的老師和同學。在這段時間里,他想出了很多方法來對抗這個世界,這是他成長的第二階段。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干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象話?!盵4]如果你處在他父母的位置,聽完這番話,你一定會非常生氣,而且第一反應是想要壓制這些不良的想法和行為。這個少年的家庭乃至社會對他也是同樣的反感。由此開始,這個少年開始反抗這個由成年人建造的世界,他逃課,退學,泡妞,甚至打架斗毆。他開始不遺余力地讓周圍的人心煩意亂。這是他成長的第二階段——與成年人的世界斗爭。
在少年發(fā)展的第三階段,是這個少年的回歸。如果你喜歡這本書,你就不會忽視主人公的小妹妹。這個女孩為他的回歸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她讓主人公相信這個世界還有真善美的存在。這是他的第三個成長時期?!安怀墒斓臉酥臼侨耸撬霝槟臣露溃墒斓娜说臉酥臼撬胍畹弥t卑?!盵5]他的小妹妹是他想成為一個適合居住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的原因。所以他終于回來了。這是他的歷程的第三階段——回歸正常生活。
縱觀全文,在他厭惡成人世界的第一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青少年如何竭盡全力守護他對社會的真實情感。在與成年人的世界作斗爭的第二階段,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青少年去改變這個虛偽的世界而作出的努力。在回歸家庭的第三階段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青少年放棄了他的世界,只想在他心中留下一個純潔的土地,讓自己得以生存。這三個時期促成了這個美國青少年的內(nèi)在成長,也使他真正成為一個社會能夠包容的人。
接下來延伸到二戰(zhàn)時期美國青少年所發(fā)展的不良習慣,在本書中有著很強的體現(xiàn)。如今,青少年吸煙和酗酒問題似乎已經(jīng)成了美國社會甩不掉的牛皮癬。最新的調(diào)查報告顯示,美國高中生約有24.6%使用煙草制品,女生中有20.9%,男生28.3%。初中生中也有近8%學生抽煙。煙草在校園內(nèi)屢禁不止,甚至像傳染病一樣有蔓延趨勢,73%的高中學生和56%的初中學生表示在受調(diào)查前30天內(nèi)通過不同途徑取得且使用過煙草制品。在明令禁止向青少年銷售酒精飲料的美國,未到法定飲酒年齡者貢獻了每年酒類銷售額的11%。初次飲酒平均年齡降至男孩11歲,女孩13歲。調(diào)查顯示,71%高中生有飲酒經(jīng)歷,高達58%有過酗酒歷史。更令人驚心的是,有8%的高中生承認曾經(jīng)酒后駕車,而24%的高中學生曾經(jīng)坐過酒駕司機的車。這些,都是從二戰(zhàn)時期開始,迷茫的青少年們用來麻醉自己的“特效藥”。而我們,需要真實勇敢的去面對我們的青春期,和這個時代對我們的沖擊,用正確的方式去靠近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
最后,我想說,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成長的艱難時刻,然而我們最終會在真實的骯臟世界和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之間找到平衡,就像這本書里的主人公一樣,最終也與世界達成了和解?!坝涀≡撚涀〉模浽撏浀?。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盵6]這也是我想說的。
引用:
1.百度百科。麥田里的守望者。
2.塞林格,杰羅姆·大衛(wèi)。麥田里的守望者。北京:譯林出版社,2003年。
3.騰訊新聞。2016年。
作者簡介:李敏怡,1998,女,江蘇南京,河南大學大一學生,專業(yè)方向: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