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盧昊
日本的沖之島上個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這個日本九州沿海的“孤島”因而受到外界目光的關注。根據(jù)日本神道教傳說,沖之島供奉著日本的航海女神,因而也有“神宿島”之稱,以及女性不能登島的傳統(tǒng)。由于接近朝鮮半島,沖之島見證了古代東亞地區(qū)特別是中日韓之間的交流,也曾成為戰(zhàn)爭的前線。這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因而也有“海上博物館”的稱號。由于基本不對外界開放,在外人看來,這座小島充滿了神秘色彩。
供奉航海女神之地
沖之島(如圖)位于日本九州島北部的玄界灘海域,距離九州本土約60公里,距離朝鮮半島南端的釜山約145公里。位置上,沖之島處于對馬海峽和壹岐水道通向西北太平洋的必經(jīng)之路上,扼守著“大海的門戶”。島嶼方圓約4公里,最高海拔240米,島上森林覆蓋,沿岸礁石眾多,保持著原始的自然風光。1855年日本政府頒布的海岸圖將該島記載為“御號島”,1905年在島上設立燈塔。目前,沖之島屬于福岡縣宗像市管轄。
沖之島在日本神話傳說中被稱為“圣地”,是供奉航海女神的地方。沖之島上唯一的神社沖津宮、大島上的中津宮以及宗像市的邊津宮(宗像大社)分別供奉著“宗像三女神”,她們是保佑航海安全的神靈。歷史上,由于漁業(yè)活動及海外交流的原因,九州民眾篤信宗像神,而這種信仰也被古代日本朝廷所推崇。因而沖之島一直有“神宿島”之稱。很長一段時間,沖之島上的祭祀活動都是在露天的“自然圣地”舉行,直到17世紀中葉日本人在島上建起沖津宮神殿,祭祀才以神社為中心展開。
日本對外交流的窗口
沖之島位于朝鮮半島到日本本土的“十字路口”上,除作為漁民活動據(jù)點外,它還成為日本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根據(jù)島上出土的文物推算,從公元4世紀后半期至10世紀初期,在沖之島上一直為出海前往外國及歸來的船只舉行國家性祭祀。1954年至1971年,民間宗教團體先后對沖之島進行了三次挖掘,共在島上發(fā)現(xiàn)23處祭祀遺址,出土各種文物約8萬件,其中約2萬件為彌生時代(公元前4世紀-公元3世紀)期間遺物,包括石器、青銅器、銅矛等,以及后來從中國及朝鮮半島傳入的大量珍貴文物,如銅鏡、金戒指、唐三彩等。日本政府于2003年和2008年分兩批認定全部出土文物為“國寶”級文物。沖之島也因此被稱為“海上正倉院”(正倉院位于奈良東大寺內,以珍藏大量日本皇室文物及中國等亞洲各國傳入文物著名),是不折不扣的“海上博物館”。
沖之島既是地區(qū)文化交流的中轉站,也見證了殘酷的戰(zhàn)爭,1905年,在對馬海峽上爆發(fā)了著名的日本海大海戰(zhàn),日本聯(lián)合艦隊大勝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決定了日俄戰(zhàn)爭的結局。島上沖津宮的祭司觀望了海戰(zhàn)的全過程,成為除兩軍士兵外極少數(shù)的戰(zhàn)爭現(xiàn)場目擊者。二戰(zhàn)期間,日軍在沖之島上部署了4門射程20公里的加農炮,海軍也在島上設置哨所,戰(zhàn)時大約有部隊200人駐防在島上?,F(xiàn)在島上森林里以及島西部高臺上還有當時彈藥庫和炮臺的遺跡。直到現(xiàn)在,日本還把該島及其附近海域作為海上安全的重點監(jiān)視地區(qū)。
不能帶走一草一木
沖之島的神秘,很大程度上是宗教原因。根據(jù)日本神道教傳統(tǒng),女性不允許登上沖之島,否則將“污染”該島。而男性也只能在每年5月27日這一天登島,參加日俄戰(zhàn)爭對馬海戰(zhàn)中死難者的“現(xiàn)地大祭”。登島者還要進行事先申請,由神社抽簽選出200人。大祭當天清晨乘漁船用2個小時左右到達沖之島,登島前,登島者要脫光衣服,在海水里進行“拔禊”即清潔身體,然后上島參加大祭儀式。儀式大約2個小時,此后登島者必須離島,且不允許在島上收集并帶走一草一木,但島上涌出的“神水”即泉水是唯一的例外,可以被帶走。一般旅游者不允許登上沖之島,因而人們一般前往本土的宗像大社參觀,宗像大社內的“神寶館”里陳列著來自沖之島的大量文物。也有人乘渡輪前往大島參拜,島上還有“沖津宮遙拜所”,天氣好的話可以在那里登高眺望沖之島。
一直以來,沖之島在人們眼里都是一座“神秘島”。目前島上沒有居民,只有一名祭司定期駐守神社,每月10日與從本土前來的祭司交接班。除了船和無線電通訊,這里幾乎完全與世隔絕。但也有不少聲音稱未來可考慮開放該島,發(fā)展旅游業(yè),特別是該島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后,而女權運動團體也在抗議不讓女性登上該島的做法涉嫌性別歧視。但宗教團體人士表示“不打算改變傳統(tǒ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