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茹
內容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將有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學生選擇留學中國。海南省也將重點加強與海上絲路國家及中東歐國家、中亞國家的教育合作與交流。本文以瓊臺師范學院為例,分析了其來華語言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及對策,以期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為沿線國家和地區(qū)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產品。
關鍵詞:來華語言生 管理 服務
瓊臺師范學院(以下簡稱“學院”)自2014年開始招收來華留學語言生,他們主要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韓國及巴基斯坦等國家。來華語言生的到來,對學院的教育管理,既是一次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硬件設備配套不足。
學院前身是創(chuàng)辦于1705年的瓊臺書院,已有三百年的悠久歷史。來華語言進修生的教育管理活動主要安排在瓊臺書院旁的教學樓內。濃濃的歷史氛圍,帶給外國留學生獨特的經驗體會,耳濡目染被中華的文化所深深地吸引。而歷史的背后,卻是教學設備的落后和生活配套的不足,這給來華留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雖然我們給留學生安排了專門的語言生教室,可是教室多媒體設備卻不夠現代化,不能為學生呈現多樣的文化體驗。雖然我們有留學生專門的廚房和洗衣房,可是還沒有配備冰箱、烤箱,不能滿足不同國家學生的實際生活需要。校園里沒有健身房、咖啡廳、飲水機,這些生活配備的不足,直接影響到來華語言生在中國的體驗和以后我們對來華語言生的接收。
2.管理方式粗放及服務意識缺乏。
學院來華語言生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外事處和留學生辦公室共同承擔。然而來華語言生的管理工作,不僅是一項管理學生的工作,還是一項外事工作。這要求語言生管理人員既要管理好學生,同時還要維護國家利益和形象。但目前留學生辦公室人員有限,又同時承擔教務、日常管理、后勤、課外活動等諸多工作,所以在來華語言生的管理方式上比較粗放,并且缺乏服務意識。
3.招生規(guī)模不大。
我校自招生以來,規(guī)模一直沒有大的突破。主要招生方式是通過與國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學生互派。但這種友好關系的建立十分艱難,需要雙方認同才能實現。我們也嘗試與中介機構合作,可是資源充足、信譽良好的中介機構實在是少之又少。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對策
通過對學院來華語言生管理問題的分析,可以得知,目前來華語言進修生的教育管理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硬件設備配套不足、管理人員經驗不足、缺乏服務意識、招生規(guī)模不大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學校缺乏長遠的宏觀規(guī)劃,沒有專業(yè)的管理人員等。
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在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下,各大高校都積極擴大招收來華語言生。學校如果缺乏長遠的宏觀規(guī)劃,沒有認識到國際教育在高校教育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忽視來華語言生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投入,必然導致教學設備落后、生活配套不足,不能滿足留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直接影響來華語言生的教學和招收。
學校缺乏長遠的宏觀規(guī)劃,沒有認識到來華語言生的管理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缺乏專業(yè)的管理人員,管理水平有限,必然導致服務意識缺乏。這給來華語言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讓來華語言生對中國高校管理人員產生了不好的印象,長期下去必將不利于來華語言生教育的健康發(fā)展。而語言生管理人員配備不夠,也必然導致管理不到位,管理方式粗放。這些因素都將影響來華語言生的再招生。學院留學生辦公室目前共有兩名工作人員,負責留學生的住宿登記、簽證辦理、教務管理、后勤、課外活動等所有工作,而留學生的管理工作比起中國大學生來說要復雜得多。在這樣的人員配備下,留學生的管理工作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許多高校在招收來華語言生中都存在這些問題,那么如何解決呢?我們試著探究一些可行的實施方案及對策。
1.提高認識,加大投入,優(yōu)化升級硬件設備
當前,一所高校來華留學生的規(guī)模已成為衡量其教育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一般認為來華學歷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留學生教育,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來華語言生往往可以轉換成來華學歷生,而且目前來華語言生的數量要遠遠大于來華學歷生的數量。因此,來華語言生教育是基礎,學校要積極轉變觀念,從實際出發(f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語言生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
對于外國留學生而言,來中國是為了學習漢語,除了關注學校的漢語教學水平之外,他們也十分在意校園環(huán)境、住宿條件及學校內各項設施。學校應投入專項資金,對教室、留學生宿舍、廚房、洗衣房等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同時,學校應該建設一些生活實踐和文化體驗的專門場所,以豐富教學手段,提高留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為了豐富來華語言生的業(yè)余生活,學校應盡量提供健身房、圖書館等場所供學生娛樂和學習。
2.完善語言生教育管理
首先,要強化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對于來華語言生的管理,不能僅僅是管理,更多的應該是服務。在日常的管理中,對于在崗的語言生管理人員,要加強其服務意識的學習和培養(yǎng)。遇到問題,要多站在語言生的角度想解決的辦法,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強化語言生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提高語言生管理的質量。同時,通過培訓學習,提高在崗語言生管理人員的外語溝通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等。而對于新招聘的管理人員,應該選拔高素質的人才,不僅要注重其外語水平和學歷層次,還要重點了解應聘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及服務意識,這樣才能有效保證語言生教育管理服務的質量。
其次,要建立健全語言生教育管理服務質量監(jiān)督體系。具體來說,必須先制定語言生管理服務的標準。另外,還應制定管理服務質量的目標和監(jiān)查手段,對各個崗位進行認真分析,并對各項管理工作的日常管理制定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行為準則,定期收集語言生和教師的反饋意見,最后對這些意見進行及時的分析和總結,總結出提升語言生管理服務水平的有效方法。
再次,加強學校各部門的協調統(tǒng)一。
來華語言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學校各部門之間緊密合作。學校各部門之間的緊密配合,是提升語言生管理服務的重要保證。目前,很多高校的語言生管理,都是獨立于中國大學生管理系統(tǒng)之外,這樣勢必造成來華語言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常常遇到問題或麻煩,比如住宿問題、飲食問題、醫(yī)療問題以及校園內公共設施使用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要通過和學校其他各部門的有效協商才能解決。所以,學校各部門之間,一定要加強合作與交流,時時溝通,共同提升來華語言生教育管理服務水平,為來華語言生們提供一個舒適便捷的校園生活環(huán)境。
3.多途徑擴大招生規(guī)模
(1)分析生源,挖掘優(yōu)勢
隨著“一帶一路”的快速發(fā)展,來中國留學的外國學生越來越多。今年國家教育部負責人表示“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設立,并承諾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獎學金新生名額。通過對這些年來華留學生的數據分析,我們要把重點放在“保住已有生源國,發(fā)展可能生源國”上。以往我們招收的學生大部分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國,他們看重的是海南的地緣優(yōu)勢,尤其是宜人的氣候。那么,我們就要重點在這些國家進行招生工作,通過對招生對象的信息收集,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招生策略以及入學后的教學管理辦法。除了這些國家,我們還將繼續(xù)探索和尼泊爾、老撾、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合作項目。
(2)完善校園網站及其他網絡手段
在如今這個網絡時代,上網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我們在招收留學生時,也應該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豐富我們的校園網站,尤其是國際教育專欄。國際教育專欄里,要有專門的語言生招生介紹,并且用多種語言介紹學校、具體招生信息、漢語教學水平及特色、住宿條件、課外生活等,以便外國學生自行了解有效信息。除了介紹學校,還可以介紹學校所在城市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對于許多外國學生來說,來中國學習漢語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旅游,他們喜歡體驗不一樣的有趣的生活。
此外,還可以建立微博、微信、校園網論壇等互動交流平臺,通過與有意留學的學生的網上溝通,答疑解惑,方便其獲取留學信息。
(3)進一步拓展與海外高校的合作
與外國高校的教育合作是推進學校教育國際化,有效擴大招生規(guī)模的最重要的渠道。目前學院與海外高校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互派交換生,這樣的合作項目相對比較穩(wěn)定長效。其實,我們還可以與海外高校合作一些短期語言學習項目,例如暑假的漢語夏令營活動、中華文化體驗周等,吸引外國學生來中國進行漢語學習、體驗中國文化,這也有可能為學校留學生培養(yǎng)提供穩(wěn)定的招生渠道。
三、結語
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國家之間教育和人文交流正在迅速發(fā)展,中國教育的國際化步伐也將進一步提速。正所謂,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之交,除了要了解對方的語言,還要民心相通。教育在促進民心相通中,正在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校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要結合海南地緣優(yōu)勢和瓊臺人文環(huán)境,盡快調整步伐,跟上節(jié)奏,為沿線國家和地區(qū)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產品。
參考文獻:
[1]喬伊龍.關于來華語言進修生教育管理相關問題的初步探討[D].蘇州大學.2014.
[2]白瑛.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山東社會科學.2015.
(作者單位:瓊臺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