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灝
情感教育就是指老師們在實際的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一定的教學工具與教學技巧,營造特定的情境,然后對學生們進行情感教育,使得學生們受到心靈上的觸動,將學習內容與情感結合在一起。通過這樣的一系列活動與體驗,使得學生們更加投身于學習中,培養(yǎng)相關的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從而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一、情感教育的特點及作用
1.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為首要目的。因為學生缺乏興趣就會表現(xiàn)出對于該課程的敷衍與漫不經心。在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下,學生們不僅不能更好地學習,降低學習的效率,還會產生對于該門課程的厭惡感與抵觸感。因此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而我們一直提倡的情感教育就是將增強學生的興趣作為其首要任務的,這也是情感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方法的特殊之處。
2.激勵性。情感教育中的主要主體是老師與學生,這就決定了情感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不是冷冰冰沒有溫度的教學。激勵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重要的特征。當老師們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老師通過言語的激勵或者是肢體的肯定使得學生們勇敢的敞開心扉,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觀點,積極參與討論,在課堂上發(fā)揮積極性。
3.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性是情感教育的另一重要特征。老師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們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嚴厲刻板的課堂領導者,老師們不再對學生們進行嚴格的控制,不再使用慣有的模式,而是與學生相互交流,深入地溝通,讓學生們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充分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當學生們認真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后,老師要給予恰當?shù)脑u價,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在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
二、促進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1.加強情感的導入。初中語文教學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礎上,營造出良好的氛圍。通過富有情感的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營造出完美的情感氛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的情感體會和挖掘,以優(yōu)美的朗讀帶動學生的情緒,注重語感和節(jié)奏的把握,以感性和平移等方式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情景當中,領悟和品位具體的情感??傊?,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由教師和學生同時來進行,既要有教師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和引導,還要注重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和思考,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促進師生情感的交匯,以情景來啟發(fā)和調動情感。
2.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要使情感教育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教師們要提前創(chuàng)設有關情境,使得學生們在情境下,內心受到觸動,整個人置身于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然后老師再進行情感教育,才能收獲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音樂巨人貝多芬》這節(jié)課時,語文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只是口頭表述貝多芬的人生是多么的不幸,貝多芬的音樂天賦是多么的高,貝多芬創(chuàng)造的音樂是多么的優(yōu)秀,學生們是無法充分感知到這些知識的。所以,語文教師要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促進情境的創(chuàng)設。老師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貝多芬的有名的作品,并告訴學生這些作品是如何俘獲眾人的。然后教師再告訴學生們貝多芬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出這些優(yōu)秀作品的。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們就初步處于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下了,被貝多芬的執(zhí)著所打動,此時,教師再展開教學,就會使情感教學效果大大增強,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3.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真實情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說話,交流等都屬于語言技能,所以也屬于語文的范疇。既然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如此強的課程,那么老師們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實踐學習。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我的母親》這一節(jié)課時,老師在講述完課本的基本文學知識后都會進行情感教育,教導學生們要認識到母愛的偉大,要愛自己的媽媽。但是僅僅這樣口頭教導還是不全面的。語文老師們應該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實踐,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去愛媽媽。比如幫媽媽做家務、幫媽媽洗衣服、刷碗等勞動,使學生們在實際的操作中體會到媽媽的艱辛與不易,從而在生活中學會體諒與關心。老師要趁機點出主旨,這才是愛媽媽的真正體現(xiàn)。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是學生人格與品行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與重要時期,對于學生們而言至關重要。而情感教育對于其養(yǎng)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對于情感教育的運用,通過加強情感導入,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以及通過實踐等措施來培養(yǎng)真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