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在《詩經》305篇詩歌中有多篇愛情詩提到玉或涉及與玉相關的內容,在這些詩歌中古人以玉為載體,表達對心愛之人的愛慕、對愛情的追求。本文試從《詩經》中豐富的玉描寫出發(fā),探析玉的美學觀與《詩經》中愛情詩創(chuàng)作的關系。
關鍵詞:《詩經》;玉;玉文化;美學觀;愛情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011-02
一、玉的美學觀的形成與內涵
根據考古發(fā)現,玉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時代,原始先民在制作石器作為勞動工具的過程中,發(fā)現了一種有別于一般石頭的特殊石頭,其質地堅硬而細膩,色澤溫潤,這便是玉的雛形。但因為先民思維和原始生產力的約束,此時的玉石更多的還是作為一種簡單的玉飾,此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玉美學文化的內涵逐步擴展,玉逐步成為禮品、贈品與祭品,一直發(fā)展到現代,玉成為禮儀、典章、殯葬、裝飾、陳設、器具、保健、生活等用品,形成了內涵豐富、理論體系較為完備的玉的美學文化。
玉因自然屬性給人以美感,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和賞析價值,同時其還被賦予了極高的文化內涵。中國人對玉的愛好,不僅體現在贊美玉的直觀視覺之美,更是把玉的自然美和人的道德情操相聯(lián)系,賦予其更高尚的精神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玉的外在美
玉,質地堅硬而細膩,色澤溫潤,美麗動人,直觀上就給人以強烈的美感,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為:“玉,石之美者?!睅浊陙砣藗兂缬?、愛玉、賞玉、玩玉、藏玉,對玉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玉的美,也正因為玉的美,所以玉在中華民族先民最早的觀念中就是一種美的象征,可以說玉美學是玉文化的基礎和前提。
(二)玉的內在美
玉不僅因其色美質堅溫潤的外觀而被制成貴重的裝飾品,同時也作為一個具有深邃文化內涵的永恒象征而進入中華傳統(tǒng)文化模式之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模式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把禮學與玉結合起來體現禮學思想,孔子將玉的特性與人的品德聯(lián)系起來,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tǒng)觀念,比附在玉上,“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犊鬃蛹艺Z》記載:子貢問于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珉之多歟?”孔子曰:“非為玉之寡故貴之,珉之多故賤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則詘然,樂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珪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钡綎|漢許慎《說文解字》提出了“五德” 代表了“玉德”理論的完善:“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暢,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潔之方也?!?/p>
二、玉的美學觀對《詩經》中愛情詩的影響
如前所述,先民在很早的時候就把玉作為一種飾品,這充分表達了對玉之美的肯定,并且在長期發(fā)展中,玉由最早的用作飾品的物質美、外在美演變?yōu)楹髞淼木衩?、內在美,如《禮記·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因玉具有仁、智、義、樂、忠、信等美德,以象征君子之德。而愛情中相愛的人相互之間都是認為對方是最美的,而且愛情本身也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所以象征著內外兼修之美的玉自然對《詩經》中的愛情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表達愛戀人之外在美
《鄭風·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敝祆湔J為這是一首男女戀歌,“青青,組綬之色。佩,佩玉也”可見女子所思念的情人是一位青色玉帶上佩著華美玉佩的翩翩君子。又如《齊風·著》,這是新娘贊美新郎的詩,寫迎親時新娘看到盛裝的新郎,佩戴華美的玉飾,是一位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的君子?!俺涠运睾醵?,“充耳以青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瓊華”“瓊瑩”“瓊英”,孔穎達認為“其實三者皆美石也”,這是與迎親男子的身份相符的。可以想見,新娘在遠處觀望新郎,首先映入眼簾的正是新郎頭冠華美的玉飾,等接近了新郎,眼見確是理想的夫君,心中的喜悅,自是難以名狀,此處以華美玉飾借代新人,既映襯了人之美也烘托了喜慶的氣氛。這兩首詩都是通過借助女子的心上人佩戴美玉來間接表現心上人的英俊,即用玉之外在美來襯托出人之外在美,進而表達女子對心上人的歡喜之情。
同樣,玉也被用在表達男子對女子愛慕的詩句中,如《召南·野有死麕》中有詩句“白茅純束,有女如玉?!?,此詩主旨頗多爭議,聞一多、顧頡剛等人認為此詩是男女在林中幽會的情詩,“有女如玉”純粹是表現女子肌膚如玉、光澤動人的美譽之詞,與女子德行無涉,此處為“以玉比容”。這里我們不去過多考慮詩文的主旨,就“有女如玉”來說,詩句中美玉被用作喻體,用美玉的天然特性來表現對喜歡的女子肌膚如玉、光澤動人的贊美和喜愛,表達了對女子的愛慕?!多{風·君子偕老》曰“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更是以玉色鮮白為喻,描寫女子的美好與俏麗,讓人于暗暗鮮白之中,愈見出伊人之飄逸輕盈。
(二)表達愛戀人之內在美
以玉比德是玉美學觀的文化內涵,《詩經》中有多首詩歌以玉之美來表達對心愛之人高尚德行的贊美?!肚仫L·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這是一首寫女子懷念征夫的詩歌,主人公用“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來贊美丈夫文雅有理,溫然如玉的高尚的人格。又如《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此處以玉之美比男子之美,同時兼言男子之德如玉,贊其品行之高尚,迥于“公行”也不同于“公族”之輩,表達對愛戀人內外兼修之美的贊賞。前一部分提到的《召南·野有死麕》各學者對“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解釋各有異議,除聞一多、顧頡剛認為其以玉比容外,毛傳釋:有女如玉。德如玉也。鄭箋云:如玉者,取其堅而潔白??追f達正義“由有貞女,堅而潔白,德如玉然,故惡此無禮,欲有以將之”“獨以白玉比之者,比其堅而潔白,不可污以無禮”。上述學者認為這首詩的主題是貞女反抗男子不行聘禮、不由媒妁而欲脅迫成婚,因而將“有女如玉”解釋成女子的德行如玉,以潔白無瑕的玉來比女子的貞潔,以玉的堅韌比女子反抗的堅貞。
(三)表達愛情之美
因為玉兼具的外在與內在之美,因而其在《詩經》很多場合都是作為愛情信物出現,成為傳情達意的“紅娘”。如《衛(wèi)風·木瓜》記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詩集傳》認為這首詩“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辭”,其中一方贈玉以示“永以為好”誠摯情意。又如《王風·丘中有麻》云:“彼留之子,貽我佩玖。”《鄭風·女曰雞鳴》曰:“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边@幾首詩中,相互愛慕的男女主人公之間以玉表達情愫,傳遞愛意。這是因為戀人之間相互饋贈之物必然是美好之物,所以在古人審美意識中極美的玉自然會成為愛情的信物。
三、結語
綜上所述,玉的美學觀對《詩經》中愛情詩的創(chuàng)作和情感表達具有較大的影響。玉作為情人間的信物,一是因為其外在美——純潔無瑕、溫潤晶瑩、肌理清澈,因為在情人眼中,對方是最美好的,所以他們借以世間美好的玉來表達對愛人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同時又因為玉又被賦予了高尚的道德象征,所以其又會被用來形容心上人的高尚德行與內外修養(yǎng)。二是玉之質地純潔堅硬、內蘊精光,能經得住時間流逝和歲月變更,而戀人間期待的堅貞純潔的愛情與海誓山盟、與子偕老,用玉來表達是再合適不過。正是因為這種寄情于玉的情懷,玉的美學觀對《詩經》中愛情詩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獨特的創(chuàng)作思路與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孫慶偉.周代用玉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朱熹(宋).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程俊英.詩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周振甫.詩經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