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奧
[關鍵詞]民生新聞工作;黨性原則;正確導向
民生新聞就是采訪報道百姓生活中存在問題的新聞?,F(xiàn)如今,民生之本,由原先的生產(chǎn)、生活演變成生活形態(tài)、文化素養(yǎng)、意識形態(tài)等既有物質(zhì)上的滿足,也有精神層面需求的整體形態(tài)?!懊裆迸c大眾傳播媒介的整合也漸漸趨于成熟,最終出現(xiàn)了民生新聞。
民生新聞雖關注民生,但也是新聞輿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蘊含著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深刻回答了黨的新聞事業(yè)發(fā)展一系列重大問題,豐富和發(fā)展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理論,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鮮明的行動指南。對于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習總書記做出了系統(tǒng)的闡述,他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jié)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連接中外、溝通世界。這四十八個字的職責和使命涵蓋全面,將輿論宣傳方方面面的任務全部排列了出來,既包括國家層面,也包括社會層面,同時還有中外交流方面。因此民生新聞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也必須從黨的工作全局出發(fā),確保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心中認真體會;工作上積極實踐、執(zhí)行有力。要承擔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堅決把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牢記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傳播方式。
堅持黨性原則,也就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原則,兩者是完全一致的。新聞宣傳在政治上同黨保持一致,絕不是機械地簡單地重復一些政治口號,而是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把黨的政治觀點、方針政策,準確、生動地體現(xiàn)和貫徹到新聞、通訊、言論、圖片、標題、編排等各個方面。 堅持黨性原則,也是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同人民群眾保持最廣泛最深刻的聯(lián)系,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幾年,許多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寫出了大量反映人民群眾歷史創(chuàng)造活動的好作品,受到了群眾的贊揚?!队浾咦呋鶎印贰吨鞑プ呋鶎印返认盗袌蟮赖某霈F(xiàn),不僅更好的展現(xiàn)出了勞動人民的新風貌,更是民生新聞欄目堅持黨性原則的體現(xiàn)。報道方式娓娓道來,拉近了受眾與勞動者的距離。
事實性和導向性在民生新聞工作中占據(jù)著非常大的比重,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就顯得尤為重要。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對民生新聞來說更是如此,而新聞的導向性則決定了新聞輿論工作的功能。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在事實性的基礎上做好正確的政治導向,堅持從新聞的建設性和發(fā)展性的角度來解釋事實,闡述事實。要做到這些首先一方面要根據(jù)事實準確和全面地闡述事件,絕對不能回避事實進行虛假報道,更不能以偏概全、以點蓋面、歪曲事實,真實性就是新聞的生命。另一方面,則要堅持黨性原則,采取正確的方式和角度引導受眾看待事件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疑慮,既要客觀闡述,同時也要從發(fā)展的角度來引領事件中的雙方解決問題,而不是放大問題甚至激化矛盾。真正讓民生新聞成為黨的聲音、人民的聲音、時代的聲音。除此之外,在日常報道中,還要做到一點,那就是要讓民生新聞切實發(fā)揮好“橋梁”的作用,讓民生新聞把黨的理論以及路線方針,相關的民生政策完完全全的傳播給人民。同時,民生新聞還要不斷地把人民勞動創(chuàng)造的經(jīng)驗,新的方式方法以及面臨的實際情況如實反映出來,為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政策決策提供鮮活素材,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作為一個新時期的新聞從業(yè)者,除了在業(yè)務上要做到精益求精,思想上也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大意義、職責使命、原則要求、導向要求、基本方針。爭取早日做到學深學透、把握實質(zhì)、入腦入心。既要帶著問題學習,也要堅持學和用相結(jié)合、知行合一,在思想學習中尋找差距、明確前進的方向、著力補齊工作和學習中的短板。要營造氛圍學習黨性原則,更要扎實制定學習計劃,精心設計學習載體,培養(yǎng)好學習、好研討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學習重要講話精神的濃厚興趣。在學習黨性原則的過程中,進一步堅定政治方向,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牢記黨媒姓黨,面對大是大非問題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理直氣壯、毫不含糊。要推動改革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理念、內(nèi)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機制,把握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zhì)的好作品。當前,尤其要把加強新聞輿論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業(yè)務素質(zhì)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深化新聞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優(yōu)秀人才激勵措施,推動“走基層、轉(zhuǎn)作風、改文風”常態(tài)化制度化,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素質(zhì)過硬、作風優(yōu)良的新聞輿論工作人才隊伍。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