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
【摘 要】本文針對傳統(tǒng)高中體育教學的弊端,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建立教賽的教學形式、開展角色扮演、建立有效的分級評價制度三方面論述競技教育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競技體育 教賽 角色扮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B-0161-02
長期以來高中體育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采取一種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模式,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忽略了多種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失去了對體育學習的興趣。為了改變傳統(tǒng)高中體育教學的弊端,本文提出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運用競技教育模式。所謂競技教育模式,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采取伙伴合作、互助學習的教學方法,以及角色扮演、固定分組的組織形式,給不同層次、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提供豐富、有趣的競技體育活動的體驗,通過角色扮演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興趣。
一、建立教賽的教學形式
競技體育的一個很強的特征,就是通過比賽追求結果的達成。通過比賽,激發(fā)學生的求勝欲望,增強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由于競技比賽需要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難以開展。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競技體育的教賽教學形式。教賽教學形式,顧名思義,就是教學比賽。具體來說,就是在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組織各種類型的教學比賽。通過分層次、階段性的教學比賽,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讓學生學習體育技術。
由于競技體育對技能要求比較高,高中生的身體素質有限,很難達到這一要求,所以很難享受競技體育帶來的快樂。為此,體育教師應根據(jù)高中生的身體素質狀況與心理素質狀況,設計一些小目標,讓學生在競技比賽的過程中完成小目標。設定一個個小目標,可以讓學生一步步掌握體育運動技能,慢慢突破體育運動的難度,達到全面掌握體育運動技能的目的。
如教師在講授籃球這一類大球教學的時候,完全可以借助教賽的形式來開展?;@球技術比較復雜,學生覺得比較枯燥,也比較難全部掌握。教師可以借用教賽的形式,根據(jù)籃球教學內容,以一個個小規(guī)模的比賽活動開展教學活動。籃球教學有投籃技術、傳球技術、運球技術、射籃技術等。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投籃比賽、運球比賽、傳球比賽、投籃比賽……比一比哪個學生投籃命中率最高、運球技術最好、傳球及投籃最精準……在比賽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競賽體育追求勝利的樂趣,享受比賽的快樂感。同時,學生在比賽過程中,也掌握了相應的籃球投籃技術、運球技術、傳球技術……這樣,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籃球知識,掌握了籃球運動技能,也培養(yǎng)了熱愛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了身體素質,有效達到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
二、開展角色扮演,全面提高體育技能
國外學者的研究表明,如果開展一項難度適中的活動,參與人都能享受快樂的感覺。高中生由于受人生經(jīng)歷、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在身體素質、技能儲備上都存在比較大的差異。為了讓學生都能夠全面學習體育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握教學的難度,實行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全面掌握體育運動技能。根據(jù)這一教學理念,教師可以借競技體育項目的規(guī)則,在高中體育課堂中開展競技教育模式。具體來說,就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每個小組根據(jù)組員的意愿與愛好,選擇隊長、隊員、教練等角色,派出代表參加比賽,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學習體育技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興趣,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觀念,有效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如在教授足球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選出隊長、隊員、教練等,教師做裁判員,然后組織足球賽??梢阅7聦I(yè)足球賽的賽季形式,以淘汰賽、選拔賽、循環(huán)賽的方式選拔出最終的冠軍,對勝利的小組給予獎勵,并且評出比賽中的最佳守門員、最佳后衛(wèi)、最佳射手等。最后,教師對學生比賽情況進行點評,包括戰(zhàn)術、團隊配合、技巧等方面。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競技體育教學的魅力所在,感受比賽勝利與失敗的心情,體驗真實足球比賽的氛圍與比賽結果對自己的真正意義。最終獲得勝利的冠軍,還可以登上領獎臺體驗成功的幸福,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積極性與興趣。同時,在角色扮演的競技教育模式中,學生通過擔任運動員、教練員、替補隊員、裁判員等角色,學習了競技體育比賽的公開、公正、公平等理念,體會了一般運動隊的日常管理過程,全身心體驗到了競技行為的價值,從而領會競技體育文化精髓:公平、競爭、勝利。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全面掌握了足球運動的各種技能與知識,激發(fā)了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終身愛好,從而有效提高足球課程的教學效率。
三、建立有效的分級評價制度
評價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評價,能檢測教學效果的好壞。對學生掌握體育技能的情況(下轉第166頁)(上接第161頁)展開全面評估,有助于學習技能的提高。競技教學提倡的是一種多元化、團隊互助的教學方式,所以應該建立分級評價制度。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基礎是不一樣的,應根據(jù)每一個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存在的差異開展分級評價,即評價模式上不能采用統(tǒng)一標準,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真正檢測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在評價形式上,可以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此外,與常規(guī)教學的評價方式不同,競技教育模式的評價模式不是單一地評價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更應該包括學生的戰(zhàn)術安排能力、組織能力、全面觀看技能比賽的能力、組織比賽能力、情感價值觀等綜合能力。在評價方式上,既要有終結性評價,也要有過程性評價。通過競技教育模式,可以對每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開展準確的、全面的評價,并且促使學生形成一種優(yōu)良的終身體育習慣。
如在評價小組籃球比賽情況時,有些學生身體比較強硬,在比賽當中鋒,發(fā)揮了主力的作用;有些學生當了控球后衛(wèi),雖然不是決定比賽最終勝負的角色,但是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配合作用。所以,教師在評價上,既要有終結性評價,表揚當主力學生的成績;也要有過程性評價,表揚配合比較好的學生,這樣才能體現(xiàn)公平,不會挫敗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在上一次比賽的表現(xiàn)情況,展開評價。通過這一種分級評價模式與終結性、過程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能檢測學生在學業(yè)上的進步情況,也讓學生了解競技體育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的事情,需要整個團隊的密切配合,進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又如在羽毛球雙打比賽結束之后,有些學生身體素質比較好,在雙打比賽中發(fā)揮了主力作用,另一個學生身體素質不好,但是配合比較好。當這一隊輸?shù)臅r候,教師不應該對結果一概否認,對失敗隊伍中配合比較成功的學生所體現(xiàn)出的優(yōu)秀技能,應該給予重點表揚。同時也告訴學生,競技比賽中比較強調配合,這樣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這樣通過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競技教育模式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體育技能的學習與掌握,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享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故符合素質教育精神,非常值得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秦海權,季 瀏,汪曉贊,等.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契約學習法的實驗研究——以上海市培明中學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0(3)
[2]鄧國良.新課程視域下的體育有效教學[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6)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