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嚕嚕……”只要你的肚子在我們村東頭這么一叫,準會有人給你指點:“沿馬路往東走,出村二百步,有一家門朝南開的‘笑笑飯店?!?/p>
“笑笑飯店”,三間青瓦紅磚房,門前用樹枝搭了一個涼棚。春天里,成群的野花會熙熙攘攘地圍上來,蒲公英就開在門兩側(cè),而牽?;?,早就捷足先登,攀上了門前的招牌,豎起一串串喇叭替小店招攬生意;深秋里,霜風如刀似鞭,四野落葉殘花,卻每每有幾株眷戀的小草鉆進小店的門檻里,青靈靈,一直綠翠到大雪飄飄。一年四季里,小店窗臺內(nèi)鍋碗瓢盆間那一位頭戴廚師帽,只要見到客人就會抬起蜘蛛網(wǎng)似的臉,笑迎一聲“請”的瘦老頭,就是宋老萬。
宋老萬今年七十五歲。
“笑笑飯店”經(jīng)營面積小,項目也不多,除了簡單的農(nóng)家菜之外,最出名的就是老漢的拿手絕技:烤燒餅和肉片兒湯。服務(wù)對象就是東來西往的司機行者,還有周圍村里想換換口味兒的莊稼漢。
小小“笑笑飯店”,紅紅火火,賓客如歸!
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笑笑飯店”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虧損戶。
村后的信用社里屢屢傳出信兒來:自從飯店開張后,宋老萬就從來沒有增加過存款,反而是每月都要取出幾百塊錢呢。
外人奇怪,筆者也驚疑。
為此,我偷偷地對“笑笑飯店”進行了一番細致的考察。
這一來,果真發(fā)現(xiàn)了若干問題。
宋老萬有8個孫子和曾孫,他在家庭會議上曾明確規(guī)定:孩子們閑來無事要到小店去。他還招引幾個孫子輪流在小店里吃住。
宋老萬沒事兒找事兒,在小店里安裝了一套家庭影院。每到晚上,小店便成了村里年輕人的樂園?,F(xiàn)在的年輕人聰明又懂事,有的喊“爺爺”,有的稱“太爺”,或幫他拖地,或幫他擇菜。每每這時,他就得意忘形了,架起鍋做湯!于是,大伙兒敞開肚子,山吃海喝。
宋老萬脾氣大,手頭松,記性又差,隨意能借給人錢,而且不看多少,雖然大家都要歸還。再說,他總是板著臉,不肯收,收也收不全,“沒這么多”!更別說利息和零頭了。粗心大意,豪俠氣派,這對于買賣人,能行嗎?
村民們下地干活時,都要攜帶飲用的開水,有臨時來不及的,就從小店里取水。慢慢地,小店就成了村里的免費“供水站”。
一個周末的晚上,我與老漢進行了一次嚴肅的談話。
“我哪里虧了本?”當我一板一眼地講明我的發(fā)現(xiàn)和思路后,這個倔強的老漢,卻咬定牙關(guān),不肯承認,“我每月都要賺哩。”
“賺?你賺了多少錢?”
“錢?我……”
宋老萬似乎沒有聽懂我的意思,清亮的眼睛里翻起了疑惑的問號:“我賺的是高興,是舒心,我賺得滿屋子都是。我本來就是為了賺它的!我賣出一個人的高興,賺回千百人的舒心。我老漢七十五歲了,不沾災枝病葉兒,越活越往少里活,我哪兒賠了?”
啊,宋老萬開飯店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高興!
鄉(xiāng)村的“笑笑飯店”,鄉(xiāng)村里的新聞人物:宋老萬;宋老萬的愛:營造生活的舒心,樂趣,和諧……
(作者李春雷,選自《光明日報》2012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