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豐 本報記者 邢曉婧
很多赴日本旅游的中國人常常驚奇地發(fā)現(xiàn),滿大街的日本出租車司機幾乎清一色是老年人。不僅出租車行業(yè),在日本各個城市街頭,也隨處可見仍在忙碌工作的老人。上下班高峰時的電車里,頭發(fā)花白、西裝筆挺的老人與年輕工薪族一樣步履匆匆。甚至在工廠、工地等靠力氣吃飯的場所,老年人的身影也不鮮見。隨著“高齡少子化”不斷加速,老年人如今成為日本社會當之無愧的“主角”。老年人“退而不休”,在日本司空見慣,并形成濃厚的社會認同氛圍。
“退而不休”有苦衷
家住千葉的藤井先生今年69歲,退休前是一家小型企業(yè)的正式社員,《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一次采訪中認識了他。藤井的妻子在生孩子之前就辭去工作,算是做了一輩子的全職太太。由于家中有兩個孩子,供養(yǎng)他們花去了大部分存款。藤井退休后,家庭收入從每年400萬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6.5日元)一下子降到250萬元,每個月要支出的生活費卻沒有減少?!艾F(xiàn)在,普通的生活可以維持,但只要出點什么意外,就足以摧毀這個家庭”,藤井先生說。
由于生活大不如前,藤井的妻子對他從過去的事事關心變成了冷漠。藤井感受到這種變化,內心不是滋味,難免偶爾發(fā)脾氣。夫妻關系因此急劇降溫。無奈之下,藤井在出租車公司找了一份工作,既增加了收入,又可以不用天天在家里面對妻子的冷臉。
66歲的退休老人田坂是記者在一次游泳時認識的。田坂從日本一所一流大學畢業(yè)后,在物流公司兢兢業(yè)業(yè)工作了30年。他原本計劃努力工作到退休,然后享受天倫之樂,但由于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他所在的物流公司進行人事調整,田坂被要求按時退休,沒有得到返聘。退休后,五口之家的生活開始捉襟見肘:最小的孩子上大學,每個月需要10萬日元學費和生活費,而房屋貸款還要10年才能繳清。
田坂決定重新“上崗”,即使工資比以前低也沒關系。“我原本想去某家公司坐辦公室,可是這種工作比較難找,反倒是一些需要體力的工作(單位),會主動聯(lián)系我”,田坂說。這就是日本社會的潛規(guī)則:退休后的老年人再就職,往往以返聘形式在原公司工作。而像田坂這種,只能去餐廳、便利店等地方工作。最后,他去了一家餐館的后廚幫忙。然而,這些體力活對于老年人來說相當吃力,工資也非常低。田坂先生只希望每天都不要有意外發(fā)生,而自己的體力和精力能堅持到房貸還完。對于未來,他已經不再多想。
72歲的宮崎女士生活在東京都,她是記者一位日本朋友的姑媽,也是老年人生活的一個典型。宮崎終生未婚。由于沒有家庭,她在經濟上不是很困難。但在外人看來,她是孤僻又寂寞的老太太。退休前每天按時上下班,回家遛遛狗,退休后,由于沒有其他愛好,也沒有子女陪伴,她只能寄情于工作,每天打兩份工,早上去一家便利店當收銀員,下午到晚上去一家私人開的居酒屋當服務員。
但年輕時的逍遙自在,已經給宮崎女士帶來隱憂:自己老了,如果體力衰退到無法工作,該怎么辦?萬一生病了,怎么辦?宮崎女士越想越害怕,然而現(xiàn)在她能想到的只有繼續(xù)工作,或許以后能依靠積蓄住進質量好的養(yǎng)老院,從而得到優(yōu)質的養(yǎng)老服務。
“第二人生”
2016年,日本厚生勞動省關于“60歲以上雇傭者”的調查結果顯示,退休后還繼續(xù)工作的日本老年人逐年增多。2005年約有100萬人,到了2013年就增長至250萬人。
鑒于上述情況,從2013年開始,日本政府規(guī)定,企業(yè)有對臨近退休卻希望工作到65歲的人延長雇用的義務。因此,幸運的話,日本老人可以一直工作到65歲。那么,65歲之后的人生呢?
最近,一位高齡飛行員的就業(yè)故事引起日本以及國際媒體關注。在日本最大航空公司全日空干了40 年的飛行員宮崎繁一,去年年滿65 歲退休。但從今年4 月起,他重操舊業(yè),工作在2.5 萬英尺的高空,只不過換了家小航空公司,駕駛的飛機也變小了,航線變?yōu)殚L崎到一些偏遠島嶼——原來則是飛波音767,航線為日本到東南亞。
這家公司此前從未聘用過如此高齡的飛行員,但有經驗的飛行員太過短缺,公司只好擴大招聘范圍。按照規(guī)定,像宮崎繁一這樣的飛行員,進行商業(yè)飛行最多是到68 歲,但日本政府已在研究將最大年齡延伸到70 歲。對于宮崎繁一來說,為了飛新飛機,他不得不花8 個月時間重新學習培訓,不得不每周游泳兩次來保持身體狀態(tài),不得不進行比年輕人多得多的體檢。至于工資,只有他輝煌時期的1/3。但宮崎繁一不介意。他覺得自己仍然健康,熱愛飛行,“只要我能飛,為什么不繼續(xù)飛?”
根據(jù)官方調查,65歲以上的日本男性,一半以上仍在做某些有償工作,在美國這個比例為1/3,歐洲一些國家為10%。據(jù)東京都銀發(fā)人才中心披露,2012年,日本老年人再就業(yè)后的平均月工作日是12.9天,平均月收入是46343日元。這些老年人多從事什么工作?主要是清掃房間、陪其他老人說話聊天、在車站前管理自行車、修剪灌木、做電腦教室的講師或家庭教師等。
事實上,日本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就業(yè)的機構真不少。在福岡縣,“福岡縣70 歲現(xiàn)役支持中心”幫助70 歲以上的老年人找工作,進行業(yè)務培訓。在東京都, 僅老年人專用的“銀發(fā)人才中心”就有58 個,有8.5 萬名老人登記找工作。
日本有專門進行老年人人才派遣的特色私人公司,名字就叫“高齡社”。由于找工作的日本老年人和大學畢業(yè)生幾乎一樣多,所以有不少老年人雖然登記了人才派遣申請,但依舊找不到合適工作。不過,在某些行業(yè),比如開出租、開大巴,日本年輕人不愿做,相關公司的很多招聘則專門針對退休老人。
老年人還有其他優(yōu)勢,比如經驗和本錢,實在不行他們可以自己創(chuàng)業(yè)。據(jù)日本《中小企業(yè)白皮書》2012 年版介紹,在日本,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人大多集中在60 到64 歲的年齡段, 其次是65 歲以上。日本中小企業(yè)廳為這些人提供最高金額為200 萬日元的“創(chuàng)業(yè)輔助金”。他們利用日本政策金融公庫名為“老年人創(chuàng)業(yè)者支持資金”的貸款制度,可以貸到的最高金額為7200 萬日元。
在退休金越來越少,勞動力明顯不足的日本,老年人退休再就業(yè),開啟活到老干到老的“第二人生”,不失為一個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社會的好選擇。
“越老工作越穩(wěn)定”
退休人員正在重返工作崗位,一個大背景是日本人口在減少。而為鼓勵老年人退休后再就業(yè),日本早在1971年就頒布《高年齡者雇用安定法》。該法第一條強調,為老年人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工作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增加他們的福祉,對促進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也有重要作用。2013年4月,日本頒布該法修正案。
根據(jù)相關法規(guī),日本厚生勞動省設立“雇傭開發(fā)助成金”,對雇用老年人的企業(yè)給予各種補貼。對于長期(兩年以上)雇用60至65歲老年人的企業(yè),政府按照每年每人60萬日元的標準發(fā)送補貼。即使是短期雇用,企業(yè)也可以按照每人每年40萬日元的標準領取補貼。如果雇用65歲以上老人,企業(yè)還可得到“促進65歲以上雇傭助成金”。雇1至2人的企業(yè)每年可以得到40萬日元補貼,雇3至9人的為120萬日元,10人以上的為145萬日元。
日本政府在全國設置了80多個老年就業(yè)支援窗口,專門支援老年人就業(yè)。如果企業(yè)以體力衰弱、不能勝任工作、企業(yè)效益下滑等理由解雇老年人,一旦遭到投訴,不僅補助金被收回,企業(yè)負責人還會被勞動部門約談,工會更是會與企業(yè)主纏斗。最后,“無效解雇”的概率基本為百分之百。這就是日本人常說的“越老工作越穩(wěn)定”現(xiàn)象。
從企業(yè)層面來看,老年人確實掌握了很多技能,在勞動力極為短缺的情況下,企業(yè)與很多機構需要老年人。一些企業(yè)進行招聘時,甚至專門打出“歡迎老年人”的口號。很多企業(yè)對自家退休人員采用“返聘”形式,既拿到政府補貼,原有工作也不會受影響。
不難看出,日本社會對老年人重返工作崗位極為“友好”,老年人再就業(yè)也讓日本政府嘗到甜頭。近年來,日本深受“債務危機”困擾,政府非常希望民眾能晚退休,但又不能直接禁止人們按時退休,因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種迂回方式,讓老年人繼續(xù)創(chuàng)造財富。
另一方面,日本老年人出來工作并不完全是發(fā)自內心的“積極主動”,無奈因素也有很多。如果不趁身體還硬朗,繼續(xù)工作賺點錢,怎能確保“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