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爭鳴
摘要:生活的真實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藝術的真實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原則。從生活的真實到藝術的真實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要求和準則。小說《推拿》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其做到了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的高度結合。本文試圖從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關系的角度對小說《推拿》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推拿》;生活的真實;藝術的真實
《推拿》這部小說是當代文壇上鮮有的一部以“盲人按摩師”為書寫對象的文學作品。這部小說以一群盲人按摩師工作生活的小小的推拿中心為背景,真實地展現(xiàn)了這群盲人按摩師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處境。就像畢飛宇自己所說:“我只想寫我看到的、我了解到的他們那個封閉的世界。”①當然,對日常生活的展現(xiàn)并不是對真實生活的簡單地再現(xiàn),而是對現(xiàn)實的生活進行有選擇地藝術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使文學作品具有了獨特的審美價值,是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結合的產(chǎn)物。藝術的真實反映著生活的真實,生活的真實需要升華才能成為藝術的真實。我們就具體來看《推拿》這部小說。
一、藝術真實反映生活真實
生活的真實是客觀的,藝術的真實反映生活的真實并不是說藝術的真實就等于生活的真實。藝術是對復雜的生活進行鑒別和典型加工,而不是照搬生活,只有反映了生活本質(zhì)的部分才是真實的。就《推拿》這部小說來說,作者從選題到對“日常生活”進行大量的細密的描寫和展現(xiàn)都源自于作家所體驗過的社會生活以及作家對現(xiàn)實生活和世態(tài)人情的深刻洞察,也就是生活的真實。小說中有一段這樣的描寫“和散客打交道推拿師們有一套完整的經(jīng)驗,比方說,稱呼。什么樣的人該稱‘領導,什么樣的人該稱‘老板什么樣的人又必須叫‘老師,這里頭就非常有講究?!雹谶@是盲人按摩師們從日常工作中慢慢摸索出的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是為了攬到更多客人,盲人推拿師們不僅要會推拿還須具備特殊“技能”。這些在這些盲人推拿師眼里不以為意的日常,在作者筆下便有了內(nèi)涵和深意,這源于作家對于生活本質(zhì)的認識。
作者之所以能真實的描寫按摩師們的生活,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對他們真實生活的了解。小說中按摩師們下班以后回宿舍的情景:“回到家,他們不會立即就洗、馬上就睡,總要安安靜靜地坐上一會兒,那是非常享受的。畢竟是集體生活,不可能總熱鬧,冷不丁沒有誰來了興致,那就開始扯皮,扯淡。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在‘家里頭聊天實在是舒服了。沒有任何主題,他們就東拉西扯了。他們聊冰淇淋,聊地鐵一號線,聊迪斯尼、銀行利息、各自的老同學、汽車、中國足球……當然,有時候,為了更好地聊,‘男生和‘女生之間的串門就不可避免了”②這段表現(xiàn)了盲人按摩師們?nèi)粘I畹钠危棺x者產(chǎn)生一種熟悉感,一下子拉近了讀者與盲人按摩師之間的距離。這片段看似瑣碎,但是在這個特定的語境中卻有了藝術價值。其本質(zhì)是作者對盲人按摩師趨于常態(tài)化的生活的肯定,也包含著作者的深厚人文關懷。
作者對于生活真實的加工和再造采取了典型化的方法,就是把一類人一類事集中到某一人和某一人事上完成典型再造。在《推拿》中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于沙復明這個形象的典型書寫上。這個典型人物的訴求代表著整個盲人群體的訴求?!八且粋€十足的理想主義者,如果不是先天失明,沙復明相信,他一個人足以面對一整個世界。這正是沙復明自視甚高的原因?!雹凵硰兔鬟@個人物是一個有著深刻內(nèi)涵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的人物。盲人群體的欲求在他身上得以放大。正是由于作者對于盲人群體想要融入“主流社會”的社會現(xiàn)實和社會真實面目的深刻認識,才能塑造出沙復明這個典型的藝術形象。
《推拿》這部小說,之所以能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就在于它反映出了生活的真實。
二、藝術的真實是生活真實的升華
藝術的真實是藝術家主觀思想和客觀生活真實辯證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簡單地說就是藝術的真實是生活真實的升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藝術只有對生活的真實進行加工和再造,生活的真實才能升華為藝術的真實。藝術家常常采用藝術想象和藝術虛構的方式使生活的真實具有了審美價值。但必須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藝術形象和現(xiàn)實生活的內(nèi)在規(guī)則和內(nèi)在邏輯相吻合,只有這樣才能使讀者感到真實,才能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在《推拿》這部小說中,作者采用了想象虛構的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藝術的真實。首先我們來看作者小馬與時間“玩耍”的這段是怎么描寫的:“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小馬整天抱著這臺老式的時鐘,分分秒秒都和它為伍。他把時鐘抱在懷里,和咔嚓玩起來了。咔嚓去了,咔嚓又來了??墒?,不管是去了還是來了?!瓡r間在“咔嚓”。它不是時間,它是咔嚓。它不是咔嚓,它是時間。咔嚓讓他喜歡。他喜歡上了時間。“如果冷,他知道冷了多少個咔嚓,如果疼,他也知道疼了多少個咔嚓。當然,睡覺的時候除外。可是,一覺醒來,他的身體就自動地咔嚓起來了。他在咔嚓。”④這段描寫很出彩,作者把小馬的孤獨化成了讓人的感官能夠感受的到的“咔嚓”也就是時間的流逝。這段描寫雖然是虛構的,但是它真實地反映了一個遭遇身體和心靈創(chuàng)傷的人的一種自我封閉的消極心理,這源于作者對這一心理的認知,當然這也是符合現(xiàn)實生活規(guī)則和邏輯的。
綜上所述,正是由于畢飛宇處理好了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才成就了《推拿》這部具有獨特審美內(nèi)涵和深刻思想內(nèi)涵的文學作品。
注釋:
①畢飛宇:《<推拿>的一點題外話》,《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第十期。
②③④畢飛宇:《推拿》,人民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第1、48、35、53、61頁.
參考文獻:
[1]王東凱.論畢飛宇《推拿》對當代底層人物塑造的啟示[J].棗莊學院學報,2014(04).
[2]張莉.日常的尊嚴—論畢飛宇《推拿》的敘事倫理[J].文藝爭鳴,2008(12).
[3]張藝鳴,季峰.淺談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關系[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