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山西 運城 044000)
近幾年來,在我國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影響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造成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1]。由于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且可能引起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所以這也使得治療糖尿病成為了一項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而在本文中就從我院選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探討分析了拜糖平聯(lián)合二甲雙胍的治療效果。
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間從我院選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探究分析,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50例: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別為35例、15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是(60±1.3)歲;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別為44例、16例,患者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是(60±0.9)歲。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將二甲雙胍應用到對照組中,用法用量為:餐前口服,2次/d,50mg/次,7天作為一個療程,單日用量不應該超過200mg[2];
將拜糖平、二甲雙胍聯(lián)合應用到觀察組中,二甲雙胍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拜糖平的用法用量為:口服,2次/d,50mg/次,將30天作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3]。
治療效果。餐前和餐后靜脈血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4.4±8.0)mmol/L為顯效;餐前和餐后靜脈血漿血糖小于7.0mmol/L、小于11.1mmol/L為有效;餐前和餐后靜脈血漿血糖大于7.0mmol/L、大于11.1mmol/L為無效。
治療完成后,相較于治療前患者的空腹血糖、產(chǎn)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將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指標(±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指標(±s)
組別 病例數(shù) 時間 空腹血糖水平(mmol/L) 產(chǎn)后血糖水平(mmol/L)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照組 50 治療前 9.8±1.7 14.5±3.2 10.8±2.4治療后 7.5±1.1 10.3±1.8 7.8±1.8 t//8.0319 8.0889 7.0711 P//<0.05 <0.05 <0.05觀察組 50 治療前 10.1±1.8 14.4±3.3 11.1±2.1治療后 6.0±0.8 6.0±0.8 5.2±0.7 t//14.7181 17.4924 18.8468 P //<0.05 <0.05 <0.05
治療完成后,相較于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較低,其中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4%,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n(%)]
糖尿病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提升以及生活質量的提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且在老年群體中糖尿病最為常見。糖尿病屬于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而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同時存在所引發(fā)。由于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病成較長,所以極易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jīng)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已成為目前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4]。
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多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但該治療措施往往只能對血糖起到控制作用,對于糖尿病伴有的并發(fā)癥難以起到控制治療作用。二甲雙胍屬于雙胍類藥物,作用機制主要可體現(xiàn)為,增加了胰島素和受力的結合能力,增強了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提高外周葡萄糖的利用率,并且抑制了肝、腎過度的糖原異性;而拜糖平則屬于一種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該藥物的機制主要為:可有效抑制葡萄糖苷水解酶,延緩葡萄糖的吸收,同時該藥物所具有的可逆性還可和α-葡萄糖苷酶起到相互結合,從而起到減緩淀粉以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的速率,最終達到抑制血糖的作用[5]。而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中也可看出,治療完成后,相較于治療前患者的空腹血糖、產(chǎn)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完成后,相較于觀察組94%,對照組74%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拜糖平聯(lián)合二甲雙胍應用到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效果顯著,而且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