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思珍
(淮南師范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0)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攝影作品《勝利之吻》的分析,引發(fā)對新聞攝影的思考。從《勝利之吻》的影響力、作品擺拍的爭議、作品主人公的時代背景、爭議等著手分析,引發(fā)對視覺感受的思考:我們不能否認獨特的表達方式更加能引起觀眾的反應、激發(fā)我們的好奇心或者說觸動內(nèi)心深處隱藏很深的那根玄。性意識在新聞圖片中的運用就是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同時要不斷的更新表現(xiàn)手法,才能不斷迎合觀眾的視覺感受。這一啟示不僅在藝術攝影中可以運用,新聞攝影中同樣可以借鑒。
關鍵詞:《勝利之吻》;新聞攝影;性意識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266-02
1945年美國《生活》雜志登出了一幅作品《勝利之吻》,描述的是紐約時代廣場人們歡慶日本投降的情景,畫面中央是一個水兵正摟著一名白衣護士的腰親吻她,這張照片成為二戰(zhàn)勝利的象征,被稱為勝利之吻。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表現(xiàn)了美國人因二次大戰(zhàn)的結(jié)束而感到無盡的歡樂和解脫,如此完美的瞬間,猶如在跳著優(yōu)美的探戈。這幅作品在新聞攝影史上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是一副不朽的佳作,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該作品的影響力。
一、作品的影響力
《國際新聞界》也登了這幅圖片《勝利之吻》,在美國,人們不僅把這幅作品還原成彩雕,而且還在時代廣場舉行大型的活動,活動現(xiàn)場,人們模仿著當年的裝扮,模仿照片中的樣子深情擁吻。在中國也有《勝利之吻》的影子,在中國西安美食街這有模仿的彩雕。
二、作品引起的爭議
首先,《勝利之吻》特殊的歷史背景也曾引起很多爭議。有爭議說,作品有擺拍嫌疑,人物服裝與當時氣候不符,畫面構(gòu)圖的精準,讓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副擺拍的作品。其次,流傳了數(shù)十年的《勝利之吻》20世紀末被證明造假,圖片的說明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之吻”,但據(jù)照片主人公披露,拍攝時間在1945年5月,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的日本投降,還有3個月。再次,是照片中主角的爭議?!董h(huán)球時報》在《“世紀之吻”從何來?》的文章中曾披露:“一位名叫吉姆.雷諾爾斯的75歲老人公開承認照片中的男性公民就是自己。勝利日之吻引起世人關注后,有20多人聲稱是男主角,但他們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jù)。對此,女主人公伊迪絲解釋說,因為那天大家都很激動,擁抱、接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也許那些接吻的人,都以為自己就是照片中的那位呢。她說:“我經(jīng)歷過許多美好的吻,但是時代廣場上這個素昧平生的水兵給我的吻卻是意義最深、影響最廣的一吻?!边@些爭議正是這幅作品的影響力所導致的。無論這幅作品是擺拍還是抓拍,都不影響它對于紀念二戰(zhàn)的巨大意義。
這幅作品的影響力,是因為戰(zhàn)爭,因為人民渴望和平,也是因為他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大家接受也似乎忽視了,這幅照片轟動世界的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幅新聞作品中的性意識。
弗洛伊德也曾說過那些壓抑了的沖動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傳達出來,根據(jù)弗洛伊德的理論,《勝利之吻》能有如此的價值,無疑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拍攝對象會有這種親吻舉動是力比多的作用促使人展現(xiàn)了“本我”,在“本我”占了上峰的情況下產(chǎn)生了這種旁若無人的舉動。在高興的忘乎所以的情況下,不再顧忌什么,讓感情真實的流露,所以給人很強的真實感和現(xiàn)場感。其次,對于攝影師來說抓住這一真實欲望的流露,引起了觀眾的共鳴,這也是為什么這幅作品一直被公眾作為二戰(zhàn)結(jié)束的象征的原因。這種性意識的運用所帶來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雖然有的時候這幅作品的被模仿并不是因為他原有的意義,就是商販利用它的異國風情去招攬顧客,但它一再地被“引用”,也說明了人們對它的認可。因此在新聞圖片中性意識的調(diào)動,也可以提升它的表達效果,帶來更好的新聞效應。
除了類似的經(jīng)典照片,還有許多有關與性的新聞照片,這些已經(jīng)足以說明性的運用是多么的廣泛,不僅僅是以影像的表現(xiàn)方式出現(xiàn),還有其他更多的展現(xiàn)形式。
除了那些直接地觸發(fā)人的性意識的新聞照片,還有一些可以間接讓人有性的意識的藝術行為或行為藝術,同樣帶給我們特殊的視覺沖擊力和視覺感受,讓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欲望得到釋放。
下面我們就來舉例說明:1960年5月,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恩在巴黎國立現(xiàn)代美術館舉行了一次《繪畫儀式》表演:三個裸女模特在身上涂滿了藍色顏料,在二十多人組成的樂隊伴奏下,在畫布上打滾、蠕動、互相拉扯,利用這些活動在畫布上留下痕跡??梢韵胂螅诂F(xiàn)場親眼目睹赤裸人體的活動真是感覺非常地生動和刺激。當然,這是很有現(xiàn)場感的行為藝術,帶給我們的視覺感受無疑是非常震撼的,新聞攝影也是抓取現(xiàn)場的瞬間藝術,又例如:《無題》是1971年美國紐約大劇團的一次表演:場地上有許多表演者,有的著衣,有的裸體。其中一男一女兩位裸體者最引人注目,他們互相面對著,女裸體者做著種種展示性的動作,而男性裸體者做著不相呼應的動作,這兩個裸體成為表演的焦點。這同樣也是含有性意識的行為藝術帶給觀眾的視覺刺激。再如:1963年,美國藝術家安·哈爾帕林搞了一次名為《紙舞》的人體行為藝術表演:一群赤裸的男女分別被紙隔離開,開始互不相干的跳舞,后來把紙捅開亂成一團。當然類似的表演還有不少。起初我們被吸引了,慢慢地沒那么有吸引力了,后來又產(chǎn)生了新的更為激烈的傳達方式。那就是新聞攝影再次給我們更為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美國現(xiàn)代攝影師賓塞·圖尼克從1995年到2003年期間,召集了數(shù)十萬人做他的裸體模特,拍攝了《漂流》、《20世紀》、《裸奔》等作品。可以說他的作品被認為是有創(chuàng)意的,得到了人們的贊譽??赡阋欢ㄟ€記得馬克·羅伯茨在公共場合多次裸奔的情景吧。馬克·羅伯茨用赤裸方式,在現(xiàn)場宣泄中獲得的刺激,這是被道德修養(yǎng)所禁止的。這兩種一種是突發(fā)的,另一種是預知的,給人的感覺是激烈與平和,等等這些帶有性意識的新聞畫面,都讓我們格外的震驚。
在這里,我們已經(jīng)無需置疑:不是所有新聞攝影作品都有藝術性,或者說藝術性不是新聞攝影必須有的品質(zhì)。但是一幅新聞作品有很強的藝術性,勢必會增強它自身的感染力,讓觀眾對他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贏得觀眾的青睞。一幅新聞攝影作品具有它本身的特質(zhì)——時效性、新聞性、現(xiàn)場感、典型性。同時,縱觀新聞攝影歷史上,那些不朽的新聞攝影佳作,在構(gòu)圖、畫面選擇、形象的觀察和選擇,現(xiàn)場的掌控、和新聞價值方面都是極其優(yōu)秀的,這些新聞攝影作品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一幅新聞攝影作品的視覺感受直接影響到它的藝術性,所以一幅新聞攝影作品,視覺沖擊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它的藝術性的傳達。攝影師的表達方式?jīng)Q定圖片視覺沖擊力,因此采取什么樣的表達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上述那些表現(xiàn)形式,不僅道出了某些規(guī)律:人類不斷質(zhì)疑原有審美標準,并不斷顛覆和超越原有審美標準。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新出現(xiàn)的表達方式更加能引起我們的反應、激發(fā)我們的好奇心或者說觸動了隱藏很深的那根玄,或許在當時可能也沒有覺察到為什么反應如此強烈。同時也可以看出性意識的傳達可以引起大家的特殊關注,弗洛伊德也說“人的本能往往是潛意識的”。這種潛在的性意識往往沒有被察覺,卻常常被調(diào)動。同時這種性意識的傳達方式,也需要不斷地出現(xiàn)新的形式,才不至于讓觀眾視覺疲勞,才能滿足人們?nèi)找孀兓膶徝佬枨蟆_@些啟示不僅在藝術攝影可以運用,新聞攝影同樣可以借鑒。
參考文獻:
[1]莫小新.審視赤裸——人體藝術與人性思考:第1版[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2]弗洛伊德.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第1版[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4.
[3]艾·佛羅母.人心:第1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4]劉悅迪.視覺美學史——從前現(xiàn)代,現(xiàn)代到后現(xiàn)代.第1版[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