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輝
1
吉林的集安,邊城。真正意義的邊城,與朝鮮一水之隔,對面山坡上的朝鮮村莊清晰可見,視力好的大體看得見村頭巷尾的耕牛和小學(xué)校操場上來回奔跑的孩子。山谷寧靜下來的時候,甚至可以聽到那村莊里的聲音,淡淡的,是純正的鄉(xiāng)村味道。誠可謂兩國同江飲,一山斫柴燒,炊煙交混,雞犬相聞。集安小城就在界河鴨綠江岸邊平疇上臨水擺開,有山環(huán)著,水映著,就有了詩畫的氣韻,色彩與格調(diào)也是與眾不同,是邊地和山區(qū)所獨有的,很養(yǎng)眼??上覀円恍邪巳说竭@里不是來欣賞邊城風(fēng)光的,否則就會找一條江邊小路,慢慢踱來,一邊欣賞風(fēng)情和畫境,一邊說些釋卻重負的閑散話題。我們是來尋一座兩千多年前的故城,一座我們還叫不上名字的故城,據(jù)說是高麗王城。
正是渭水秋風(fēng)時節(jié),探古發(fā)幽,這境況恰好就幫了忙,為我們一路營造著氛圍。望著蒼山遠岫,藍天黛水,一闋闋連綿成韻,一行人不停地生發(fā)懷古幽情。每年的這個季節(jié),都是霜染秋山,層林披彩,今年則愈加地濃烈,或許是霜來得過早,經(jīng)霜的萬木在絢爛中又多了些鮮艷和生動,尤其是到了吉林南部集安境內(nèi),似乎節(jié)氣沒有林海雪原那么凌利鋒銳,林海雪原的五花山已經(jīng)到了衰退和沒落時節(jié),而這里則是恰到好處,赤橙黃綠青藍紫,那繽紛的色彩把整個山谷變成一幅幅潑墨大作,橫看成嶺與側(cè)看成峰,都是七彩花山造就的勝境和畫面,美不勝收。目光顯然不夠用,哪都需要看一眼,似乎無論何處,看一眼都讓人陶醉和眩暈,尤其那艷紅如血的楓葉,就像豆蔻少女一般,嬌俏中透著些難以抵御的誘惑,微風(fēng)蕩起的時候,在黃與綠之間起舞成一種詩意的浪漫,魅得讓人發(fā)狂。
“看!這一片?!弊谲嚴锏奈覀儯彩墙蛔≌T惑地不時發(fā)出叫聲。
“哇!這一片更好!”似乎前邊的聲音還沒有跌落,后邊的又叫好起來。
“看這里!還是看這里!”
剛剛被一山紅葉戀住,馬上又有一山的紅葉很熱烈地馳入你的視線,讓你應(yīng)接不暇。這搶眼的秋山七彩,俗稱五花山,只有幾天和十幾天的熱烈,所以人們每到這一時節(jié),便出來賞秋山,盡管不是花,可每一處,紅葉綻放的時候,那聲勢比漫山飛花還多幾分奪人的熱鬧,可謂燦花迷眼,芳林滯步,讓我們不知看哪里才好。
大自然,千變?nèi)f化,總有讓你意想不到的風(fēng)景。
可我們期待的,是集安,是那段遠去的歷史。
我們就是被這一路秋景和一路的話題吸引到集安的。
2
此前讀東北地方史,知道集安不僅是當年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的出發(fā)地之一,還是古代東北少數(shù)民族高句麗的王陵所在地。我們采風(fēng)一行的目標是看高麗王陵,出發(fā)前做功課,簡單了解這里還是高句麗的王朝所在地,什么樣的王城,都掌握得不多,以為高句麗一直是邊地少數(shù)民族,盤踞一隅,彈丸之郡邑,其城也可想而知了。當我們站在丸都山下目睹那環(huán)山殘垣的時候,頓時都怔住了。這實在超出了我們的意料,從遺存上看,城的建制和規(guī)模,都讓我們對高句麗刮目相看。公元3年的建筑,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風(fēng)雨剝蝕,墻基保存如此完好,就是文明發(fā)達的中原,到目前為止,也難找到基礎(chǔ)如此完好的古城遺址。我們曾在數(shù)年前去西安,滿城尋找大唐城墻,結(jié)果費盡洪荒之力,也只在大唐芙蓉園里找到那么一小段,像稀世珍寶般用玻璃鋼罩起來,且已經(jīng)深深陷在地下,經(jīng)過考古學(xué)者發(fā)掘,只露出幾塊方磚,而丸都山城卻全裸在地面上,由山腳下一直延伸到山頂,像中國的長城一樣,蜿蜒盤旋,其城倚山臨江,易守難攻,作為王城,其戰(zhàn)略價值也不可輕估。寬厚的墻基都是用長條石壘砌的,也正是這石基,才經(jīng)得住時間的銷蝕。聽講解員講起來,從公元3年始建,至公元427年,此城歷時425年,中原沒有一座城在使用壽命上堪比此城。距此城不遠處,也就是集安市內(nèi),還有一座王城,叫國內(nèi)城,規(guī)模略比此城大,且處江邊平地,高句麗王是在國內(nèi)城居住的,從此城依山搭寨來看,最初應(yīng)該是要塞。
高句麗當屬于中原漢哀帝劉欣至魏武帝曹操時期,是中原的從屬國??础度龂萘x》,知道淮南袁術(shù)與河北袁紹兄弟二人引敗軍逃到東北與烏桓人合在一起作亂,曹操曾親統(tǒng)三軍大征烏桓,據(jù)說是烏孫種人(烏孫種人也有人說是新疆境內(nèi)的古代一個民族)。清代流放寧古塔的著名詩人吳兆騫將烏孫種人說成是今天的俄羅斯人,相信那時的俄羅斯還遠在烏拉爾山以西。據(jù)此可以推測,此時曹操征伐的烏桓當在遼中遼西一帶,有學(xué)者分析,烏桓曾借助于高句麗。后來,曹操派大將毋丘儉率大軍征伐高句麗,結(jié)果可想而知,高句麗大敗,國內(nèi)城陷落,被迫遷都于丸都山上的要塞城。中原撤兵后,國內(nèi)城得以修復(fù),為了安全起見,兩城皆為都城,直到后來遷都,這里便成為別都或陪都。不管怎么樣,能同時建兩座城池于鴨綠江畔,可見當時高句麗王朝的文明和發(fā)達。
高句麗,東北的少數(shù)民族。至此,讓我們對這個民族多了一些了解的同時,也多了一份敬重。
東北的許多史學(xué)者對高句麗的研究頗有成果,但也諱莫如深,似乎有許多東西在說與不說之間成為后人爭論的話柄。前幾天看到一些滿族人在網(wǎng)上發(fā)族系表,竟然將高句麗列入到他們的一個分支,認為高句麗從滿族的第二代肅慎王開始,就分出了穢貊,也就是高句麗。《舊唐書·渤?!觥鰝鳌吩杏涊d:渤?!觥龃箪駱s者,本高麗別種也。僅此一句,讓一些研究東北歷史的學(xué)者們大飛唾沫,爭論不休。黑龍江省社會科學(xué)院魏國忠先生對此頗有研究,他認為高麗之別種與高句麗是兩個部族或兩個民族,不是一回事,渤海國的大氏,應(yīng)當是高麗之別種。別種即不同種,當然是另屬于別一個民族,是什么民族,《舊唐書》的編寫者大概也沒弄清楚,歷史至今也只能存疑。
我們這一行八人,開車的司機實際上也是文學(xué)愛好者,是同道中人,其余有四人是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對歷史文化都是頗感興趣的。作為文人,我們出來采風(fēng),就是想感受一下東北大地的厚重,不要讓中原人一說起東北,就用三個字來概括,北大荒。北大荒是地荒,由地廣人稀所致,并非是史荒。有丸都城,大東北的厚重就可以和中原相較輕重的。這座鴨綠江邊的王城,曾經(jīng)該是何等寧靜,何等繁華。如果沒有戰(zhàn)爭,這里現(xiàn)今該是何等模樣?
3
集安是王城,也是一座大陵園。
一大片又一大片的墳包展現(xiàn)在眼前的時候,就像小時候走進了亂墳崗子。如果退回去四十年或五十年,走到這樣的地方,頭皮是要發(fā)緊的。實際上,集安城就在這樣的陵園里,是一座陵園之城。參觀博物館的時候,解說員小姐告訴我們,全城有一萬多陵冢,現(xiàn)在可見的、頗有規(guī)模的就有七八千之多。這是讓我們咋舌的數(shù)字,我們一行人都不禁嘆息了一句,“差不多要趕上現(xiàn)在的住戶多了。”相信集安城按戶數(shù)算,也不過兩三萬戶吧。過去出行到西安,有人感慨西安古墓之多,周邊上得數(shù)的,有數(shù)百座。曾有人戲稱,“到廣西看山頭,到西安看墳頭,到北京看磚頭?!备形靼矊?dǎo)游調(diào)侃,“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懶漢齊吼秦腔。數(shù)百座墳頭騙來游客,掏腰包的還有那羊湯泡饃胡辣湯?!笨梢娢靼驳膲烆^是旅游主題。到了集安,才知道這里的墳頭要遠比西安還多得多,且歷史也遠比西安的久遠。
集安,王城,陵城。
高句麗在集安建城經(jīng)營,其王朝存在705年,而在集安建都自公元3年起,長達425年,其二十代王長壽王,為其父建好太王碑,試圖在集安長治久安,可最終還是因為戰(zhàn)亂,不得不遷都平壤,這里便成為舊城或者是棄城。公元668年,高句麗王朝滅亡后,李朝崛起,這里因偏安一隅,無人問津,或因戰(zhàn)亂兵火所致,這里逐漸頹敗和破落,漸漸成為廢城。但歷史在這里留下的痕跡,是難以磨滅的。這一段段城基,這一處處墳冢,就是一部部沒有文字的書卷,在無聲地講述著歷史。
丸都城是集安眾多歷史符號中最為重要的一筆,其城規(guī)模雖不能和中原相較,但也頗為了得,尤其是從山腳下一直筑至山頂,一塊塊方石要從幾十里外的五女峰采來,再運到這里壘到山上,這不能不讓人驚嘆古代高句麗民族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眾多王陵,尤其是好太王碑,高二十幾米,重達三十多噸,在那種運力不發(fā)達的時代,從五女峰運抵這里,是何等工時和力量?
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將軍墓。將軍墓里埋葬的不是將軍,是后人訛傳,原是一座王陵,據(jù)說是高句麗二十代王長壽王的陵寢,后人誤以為是什么將軍,民間給叫成了將軍墓。據(jù)導(dǎo)游小姐介紹,這個叫什么高巨連或高璉的君王在位時間最長,壽命也是幾十代王中最高的,好像是八十幾歲或九十幾歲。是他創(chuàng)造了高句麗王朝的全盛時期,無論是經(jīng)濟還是軍事,都達到了巔峰。也正是這位君王,將高句麗王都從集安遷到了今天的平壤。遷都后,他將這里作為祖陵,不斷加以修繕。最值得書寫的一筆是給他爹好太王修了個碩大的陵寢,并勒石立傳,歷數(shù)先王文治武功,當然也給自己筑了最大的王陵,是目前集安保存最好的陵墓。當然,保存完好的是外殼,里面也是幾經(jīng)盜挖的。因為所有的高句麗王陵都是高壘在地面的,并不深臥,給后來的盜墓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條件。
長壽王陵看上去像埃及法老王陵,人稱東方金字塔。實話說,真的有幾分像金字塔。與金字塔尖頂略有不同的是,長壽王陵是平頂。解說員告訴我們,頂部的石槨蓋板是完整的一塊大石板,幾十平方米,重達六十多噸,同樣采自幾十華里外的五女峰,據(jù)說從五女峰運到此地,只能利用冬季滾冰運輸,整整花了六年多的時間,可見是何等不易。
關(guān)于長壽王陵,講解員還給我們講了一個很奇葩的小故事,抗美援朝開始階段,我志愿軍總司令部,為防止敵機轟炸,曾將這里作為指揮所。因為里面已經(jīng)被盜墓賊挖空了,可容納幾十人辦公。這大概是高句麗先祖長壽王絕對想不到的,他的陵寢會成為指揮部,就此稱其為將軍墓,也還算名副其實了。
高句麗,一個遠去的王朝,從這一個個歷史符號里,讓我們看到了漸行漸遠的背影。
4
高句麗,對于我們東北民眾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稱謂,是對朝鮮民族先祖的稱謂,就是今天的朝鮮民族,一聽到這一稱謂,也是肅然起敬的。
高句麗先民在長白山南麓曾經(jīng)書寫了歷史的輝煌,集安就是見證。當然,南遷平壤后,集安便成了棄城和廢都,并留下大片的陵墓。此后,高句麗王朝不斷在這里添墳加墓,讓邊城集安漸漸變成了大墳場,而每一座墳都是一個鮮明的歷史符號,講述一段歷史故事,印證著邊地與中原王朝的從屬關(guān)系,演繹著一代又一代先民身后的更替和興衰。
參觀集安歷史遺跡之前,為了吸取前一天找賓館難的經(jīng)驗教訓(xùn),我們事先訂好了房間。十一黃金周,找不到大賓館了,只找了一個平時也許就二十元一間的小旅店,是那種農(nóng)民工臨時休息的夜店,實在是談不上什么條件了,竟然是三百八十元或四五百元一間,就這樣還一床難求。小夜店賣出了五星級的房間價,都讓我們咋舌不解。大罵真他娘的見鬼!待參觀了一大堆王陵和博物館后,一行人禁不住調(diào)侃,集安陵墓如此之多,在“鬼城”里出現(xiàn)一些“鬼事”也大可不必奇怪了。當然,這是自我解嘲。集安是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歷史文化名城,在一房難求的時刻,天價房也得忍,這么一想也就釋然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離開了集安。
出城之前,同行的伙伴兒發(fā)現(xiàn)了國內(nèi)城遺址,是老城墻,還有丈把高,十幾米寬,全是石頭基石。四四方方的國內(nèi)城,遺跡雖沒有丸都城完好,看上去規(guī)模仍舊很大,方圓幾十里,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仍然基礎(chǔ)清晰,這在中原內(nèi)地恐怕也是不多見的。像集安這么久遠,從公元3年到427年之間的城池,真的讓人嘆為觀止。難怪國內(nèi)城早在2004年7月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10年又被國家首批確立為考古遺址公園。
按照城頭標志牌上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這是高句麗第二個都城,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在此立都,與丸都城幾乎同時建立,兩城相互倚重。如果說丸都城在半山坡上,背山臨水,易守難攻,具有軍事要塞之職能的話,這里則是江邊的平川之地,地勢平闊,則完全可以集商賈設(shè)站驛,是宜居之地。兩城同為都城,這還是較為少見的。在丸都城,導(dǎo)游曾介紹說,這座丸都城與國內(nèi)城都是都城,高句麗王在兩城之間署理政務(wù),有時在國內(nèi)城,有時在丸都城,說不出孰輕孰重。在我們看來,丸都城更像是哨城和要塞,而國內(nèi)城則是通都大邑。
標志牌上還介紹說,此城周長為2741米,并介紹了東西南北墻的長度,不知是現(xiàn)存的長度,還是當時城市原初的長度,語焉不詳。城墻全是石條壘砌,殘存部分最高處尚存11米,可見我們看的這一段還不是殘留最高的一段。
站在殘墻下,我們似乎可以想見昔日王城的風(fēng)光。街上商賈往來,老黃牛牽引的大轱轆車嘎嘎碾過江邊山坡下平整而干凈的石渣路,不時有吆喝聲從兩邊的商鋪里傳出。應(yīng)當還有宮廷的馬車,然后是衛(wèi)隊,然后是黃羅傘,鑼聲■■。我們更能想見,那穿著彩色妝束的少女衣袂飄飄,銀鈴般的笑聲一直掠過鴨綠江,在山谷間久久回蕩。當然,還有江邊秋千架上翻飛的少女,她們越蕩越高,那境界猶如仙女在駕云翱翔??上н@一切瞬間就幻化成眼前的街道和樓群。時光把一切都改造得面目全非,也包括集安古城。這讓我不禁想到大明狀元楊升庵在他的《臨江仙》中的一句話,“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睔v史永遠是歷史,歷史留下的只是不盡斷想。昔日的城和那一城人,都已經(jīng)化作這江邊的泥土,泥土上瘋長的是樹木和叫不上名稱的小草,還有一幢幢的樓房民居。實際上,那一城人就是昔日的我們,而我們也會成為后人難以斷想的歷史。
這大概就是集安給我們的啟示。
集安,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座邊城和陵群,確切說,集安已經(jīng)被歷史凝固成一個很重要的符號,一個待我們?nèi)ゲ粩嗾J識的符號。
我們在國內(nèi)城殘垣前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這個上午,我們駛出集安城,沿著鴨綠江邊的山道崎嶇前行,山道很險,卻不斷有奇?zhèn)サ娘L(fēng)光撲入視野,讓我們驚嘆。還是王荊公那句老話,“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苯?jīng)過了集安,再行此路,對此話感悟越深。下一站,我們將去臨江、琿春和延吉,據(jù)說有更美妙的意境在等著我們。在我看來,有了集安,有了這江邊的風(fēng)光,此行足矣!
汽車爬過一道山梁的時候,紅葉渲染的秋山倒映到碧藍的江面,腦子里突然蹦出淚濕青衫的九江司馬白居易的一句詩,“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句詩一直在腦子里縈繞了很久,落成這篇文字的時候,還回味著這句話,說不清是什么心境,且拈來做了題目吧。
責任編輯 劉云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