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譽潔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每一位家長的畢生心愿,從嬰兒開始選擇最好的奶粉到最好的幼稚園,反正另可自己過的清平簡單,也要把自己所能給的最好的讓給孩子,正所謂“從娃娃抓起”,想讓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成為真正的人才??鬃釉疲骸安耪?,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可見,要成才得先成人,這首先是我們每個家庭、每位家長要面對和正視的問題,然后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要面對的問題。而“德”需要我們從小開始就要關(guān)注和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鑄好孩子的魂,將“德”的教育融入到“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中。
常言到:“好習慣受益終生”,大哲學家培根也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梢娨囵B(yǎng)一個孩子,應(yīng)該從習慣抓起,從行為習慣抓起,我們家長和教師要從幼年起就通過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猶如滴水穿石絕非一日之功,它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程”,不僅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在教育活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長和教師的“親力親為”有助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有一次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一起聚會,記著問其中一位科學家“請問您在那所大學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地說:“在幼兒園”?!霸谟變簣@學到了什么呢?”“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擺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自習觀察大自然?!边@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講明了兒時養(yǎng)成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決定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從幼兒開始抓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注重幼兒習慣的養(yǎng)成,從小讓幼兒樹立良好道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它是開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證。而尊重實際,因人施教,卻是實施幼兒德育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幼兒期養(yǎng)成的習慣可以影響他的一生,由于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環(huán)境的影響,其行為習慣各不相同,而幼兒期又是可塑性較強的時期,所以實施德育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教師在平時瑣碎而細小的工作中,不斷地引導、培養(yǎng)、強化,同樣,不良品質(zhì)的改正,也需要教師因人施教地糾正和引導,加之幼兒年齡、接受能力上的差異,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更不能千篇一律了。
首先,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風?!凹绎L”及“門風”,就是一個家庭的傳統(tǒng)習慣、生活作風等。他是一個家庭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的被家庭、家庭成員認可并共同遵守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思想作風、審美觀念、價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總和。父母要堅持主流價值取向,吸取文化中的適合自己家庭的思想,不籠統(tǒng)的將社會上宣揚的東西都搬到自己家風中來。父母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一顆精神的種子。我們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那我們自己就要先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者孩子成為了什么樣的人,也正反映出我們父母成為了什么樣的人。這不僅是以身作則的問題,而是父母人格決定家風的方向從而決定孩子發(fā)展方向。我們還要與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溝通,可能因為“隔代親”的緣故,我們的父母會百般溺愛孩子,這樣不能形成家庭合力。我們兩代人要統(tǒng)一思想、行動一致,家庭每一個成員都不能放任自己,誰也不能遷就孩子。也就是說,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個家長,而是一個教育整體,這個教育的整體其實就是家風。
其次,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需要我們堅持“窮養(yǎng)兒子,富養(yǎng)女”。窮養(yǎng)兒子是指培養(yǎng)男孩子堅強的意志、品格和責任感;富養(yǎng)女是指塑造女孩子良好的氣質(zhì)和開闊的視野,增加閱歷和錘煉。我們可以這樣做:(1)適當讓孩子過點“苦日子”。大量的事例表明: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是葬送男孩子的第一殺手,會在無形中滋生享樂主義、好逸惡勞、攀比之心等不良習慣。家長要注意控制好男孩子的開銷,要讓孩子明白勤儉、自立是一個人應(yīng)該具備的良好素質(zhì),不斷最求進步是個人成長的必然要求。(2)要讓孩子體驗“挫折感”。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經(jīng)歷一些自己無法順利完成或達到要求的事情,家長千萬不可包辦,但我們可以給予指導,讓孩子知道:并不是所以事情都會朝我們既定目標順利發(fā)展,總要經(jīng)歷一些過程,這些過程可能會帶給我們困難甚至痛苦,但只要我們堅持過去,需求幫助一定可以度過難關(guān)。(3)教會孩子獨立生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父母交給孩子的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教育孩子獨立生活,讓孩子從幼兒孩子能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做,很好的鍛煉了孩子的獨立生活的能力。而我們國家的孩子很多到大學畢業(yè)還依賴父母,這是一種不好的退化現(xiàn)象。(4)對女孩子要從“多鼓勵”、“嚴愛相間”、“見多識廣”等方面加強教育。一個氣質(zhì)非凡、見識淵博、學識深厚的女孩子才能建構(gòu)安全感。
最后,陪伴孩子共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家長來說,陪伴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因此一個存在問題的孩子也一定生活在有嚴重問題的家庭。家長應(yīng)該給孩子一個溫馨、和諧的生活空間,凡是想要自己做到的先要自己做到。我們要拿出時間盡可能多的給孩子一些陪伴,他學習的時候,我們安靜地讀一些書籍、寫一些文字;他看電視的時候,我們嘗試用小孩子的目光聊一聊電視里的故事和社會上的新聞;孩子痛苦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給他安慰和指導;孩子高興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分享他的快樂……甚至,我們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靜靜地呆在孩子的身邊,看著他、陪伴他、聆聽他、行賞他。
有位哲人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贝_實,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chǔ),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又使人終身受益。在進行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時,家長、教師必須時常參與幼兒活動,與幼兒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兒行為習慣的具體發(fā)展情況及個體接受差異。有針對性、有層次地幫助幼兒認識問題,抓住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及時予以教育糾正,使之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總之,百年之計在教育,我們在教育的路上走得有些偏了,要改變這一事實,我們務(wù)必從幼兒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開始抓,還必須從細節(jié)處入手,多渠道,全方位的開展一系列活動,這需要家庭、教師、社會多方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