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坤++沃立波
閱讀是重要的一種自我學習方式,自身閱讀能力與習慣會影響其對知識學習、理解以及對情感的熏陶。但相對于農村的孩子們閱讀面較窄,大部分孩子沒有更好地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導致了很多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較差。為此教師通過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才能填充學生課內閱讀量不足的學習需求。
一、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幾種方法
精讀法。首先在選擇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就要注意文章的質量,選取最優(yōu)秀、最值得閱讀的文章,然后認真仔細的進行閱讀,體會作者的描寫手法、中心思想,揣摩作者的劇情結構設計。將經典語句進行反復閱讀,就像人類咀嚼食物一樣,細嚼慢咽,才有助于營養(yǎng)的消化,并且對于十分經典的段落要做到熟讀成誦。
略讀法。主要是指在學習的特定階段為了快速完成某項任務,抑或快速掌握某一類知識的大框,而采用的閱讀方式,要求采取提煉中心思想的方式來進行閱讀,首先要翻看書籍的封面目錄,優(yōu)先閱讀文章的首尾句,提煉關鍵詞。對于不必要閱讀的地方要一帶而過,其他部分也要盡最大限度的加快閱讀速度,爭取做到一目十行。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最多的資料信息,從而有效的完成某些特定的學習任務。
筆記法。對于十分經典的文學作品,可以采取記筆記的方式來進行深層次的閱讀,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經典的文段想要徹底的掌握與理解就要一邊閱讀一邊對知識進行思考,并對整個文段的標題目錄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分析,深刻理解作者的文章布局結構。同時認真閱讀作者的題記抑或前言,保證學生在日后的實踐應用過程當中能夠舉一反山、運用自如。并最大限度的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二、教師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讓學生置備卡片盒,避免散亂,每張卡片應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教會學生不僅會做文摘卡片,而且還要求學生勤做文摘卡片,及時不斷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尋寶。其次,創(chuàng)造口頭交流信息機會,既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夠進一步加強指導怎樣選擇、積累有益信息,讓學生在溝通與交流之間交換相互之間的想法,也讓學生從交流中獲取彼此之間更多信息。再次,在學生認真寫讀書心得的基礎上,定期利用語文課進行交流,評出優(yōu)秀讀者給予表揚,做到以讀促說,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同時也領悟到閱讀和寫作的方法。
三、加強學生間的讀書交流,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增大學生的閱讀量,除要多讀書外,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集書中信息,然后與其他同學交流讀書所得所悟,互換有無來轉化成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這也是便捷閱讀的良好途徑!
總之,閱讀是學生夯實學習基礎,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重要因素。因此學生務必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但課內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時間分配情況來有效的安排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擺脫枯燥的理論知識的桎梏,從“心”出發(fā)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提高自身的閱讀量,做到情感閱讀、趣味閱讀。將閱讀融入到課外實踐活動中,做到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