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龍船招景贊珠村,共慶端陽笑語喧。
競發(fā)洪波懷屈子,走親訪友醉千樽。
孫幼明先生的這首“即占”詩,聲情并茂地向讀者介紹了端午節(jié)前珠江三角洲地區(qū)龍船活動的一大特色:游龍?zhí)接H。而首句“龍船招景贊珠村”,反映的就是每年五月初一早上于廣州天河珠村深涌舉行,有“廣州第一景”之稱的珠村招景。
招景、趁景與應景
從五月初一到初五,都是珠三角地區(qū)各村龍船招景探親的日子,這段日子里舉行招景的村很多,而其中最熱鬧的,除了初一的珠村景,還包括五月初三的車陂景和五月初五的獵德景。
何謂招景?每逢端午節(jié),珠三角村民就集體劃龍船沿河涌一村接一村地巡游,向沿岸村民致敬問候。關系密切的村,龍船手會上岸與村民一起吃頓“龍船飯”,這個就是游龍?zhí)接H。其中,邀請別人扒龍船來探親叫“招景”,龍船前去探親叫“應景”。而過來看龍船景的村民叫做趁龍船墟,也叫“趁景”,“應景”和“趁景”同時進行。珠三角的龍船文化底蘊深厚,絕對不是只在江河競速競渡那樣簡單。
據(jù)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珠村人潘劍明先生介紹,從地理環(huán)境上來說,珠江是一張水網(wǎng),尤其是在入??谖恢?,珠三角人民依水而居,縱橫交錯的河涌把村落串連起來,所以有“粵人善作舟”的說法。而端午互相劃龍船探親的習俗在清初已經(jīng)出現(xiàn),當一條村有了一定的人口,有了一定的收入,就可以買龍船進行應景。不過,最重要的是,和周邊鄰村的關系一定要好,這樣龍船扒到其他村,才會有人招呼。
神州百科
珠村的龍船文化
“凼凼轉(zhuǎn),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帶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拎去賣。賣得幾個錢,留番過新年!”
這首是廣府地區(qū)耳熟能詳?shù)凝埓{,所有在珠江邊長大的孩子都會吟唱,龍舟賽是廣州人過端午最大的活動項目,廣州人稱“扒龍船”。而在珠江邊的各條村落,都有各自不同的龍船文化,其中在珠村,也有一首童謠在傳唱著:“珠水闊,珠溪連,珠村人仔會扒船,扒得快好世界,米便仔女又快大?!敝榇妪堉刍顒拥幕钴S,從這首傳唱百年的童謠最能體現(xiàn)。在1958年舉行的珠江龍舟賽上,珠村連勝兩村,所以最后一句改為:“扒得快好世界,斗完珠江(村)斗石牌(村)?!?/p>
在珠村,扒龍船是“純爺們兒”的頭等大事。潘劍明先生從14歲開始執(zhí)槳劃扒船,如今已有35個年頭。他唱著這首童謠強調(diào)說,一定要用粵語才能押韻,唱出珠村的民俗味。
珠村老龍王“烏龍公”,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村里最有氣勢的一條傳統(tǒng)龍船,一般龍船為36米至38米,扒仔(指龍船槳手)一般是60人至70人,而烏龍公長43米,扒仔80人,被當?shù)卮迕褡院赖胤Q贊為:“珠村有條烏龍公,敲響鑼鼓快過風!”不過經(jīng)過這么多年,烏龍公不斷修修補補,已經(jīng)無法再下水。現(xiàn)在扒的烏龍公,取自當年的老龍的龍骨,珠村人把它作為烏龍公的延續(xù)與傳承。
招景前遞龍船柬
一村招景,八方響應,屆時前來應景的,一般都是兄弟村(同姓)和老表村(異姓)。中國傳統(tǒng)禮節(jié)講究禮尚往來,在“招景日”前,各村都會寫龍船柬,邀請兄弟村、老表村、友好鄰村前來“應景”做客,其作用與如今常見的“邀請函”類似。邀請多少條龍就要寫多少張柬,這個過程馬虎不得,并且在五月初一前的一個星期要親自上門呈交。每當受邀人收到這種龍船柬,則一定要遞上紅紙回柬視作“應景”。
在龍船柬上,都會寫上“飛龍”兩個字,龍船就是飛龍,寓意著這一天人們是扒著飛龍來應“龍舟景”的。當天如果是請吃龍舟餅的就要寫上敬備茶餅恭候,如果是請吃龍船飯就寫敬備薄酌恭候。如果餅飯同請的寫敬備茶餅,薄酌恭候。
神州百科
什么村才會有龍船,才可以搞招景
珠三角地區(qū)不是每條村都有龍船,決定有無龍船的先決條件就是珠江水的潮汐可不可以抵達那條村的水域。不過,一些村曾經(jīng)發(fā)生過嚴重的事故,致使后來有龍船都不敢起而消失。
舉辦龍船招景除了要有龍船,另外還有個先決條件,就是那條村有無適合招景的河涌。廣州各村的龍船水域以“溪”來命名,這有別于北方人的溪水,是指能扒龍船入村的河涌才叫“溪”。如廣州珠村的深涌叫珠溪,車陂涌稱龍溪,棠下涌稱棠溪,而有些像蓮溪、宦溪、石溪既是村名也是龍船景的溪名。
龍船外出要記住珠江水的潮汐水位,有句諺語叫:“五月初一茶,初二飯,初三初四起大晏!”即初一的潮水吃早茶的時候就漲了,初二靠近午飯都沒問題,而初三午后也可以扒龍船,所以可以睡得很晚才醒(起大晏)。
珠村招景群龍匯聚
五月初一早上,招景的日子終于到來,在珠村招景點——珠村龍舟親水公園,氣球、彩旗、喧嘩的人群熙熙攘攘,大家翹首以待。今天前來珠村深涌應景的,有包括石牌、獵德、黃村、棠下、冼村、文沖、車陂、琶洲、大塘、蓮溪、貝崗、珠江村、南灣、廟頭、寺右、楊箕等等珠三角各村的龍船,共有約80多艘。這些村有些已經(jīng)是面目全非,甚至村民也分散了,但端午龍船招景應景的傳統(tǒng),還是保留了下來。到了早上9點多,珠江水漲,群龍敲著龍船鼓,鳴著鑼,群槳翻飛魚貫而入,剎時深涌上鞭炮齊鳴,河道上百舸爭流,前來應景的龍船令圍觀者目不暇給!每條龍都裝飾得相當華麗,包括石牌的紅龍,獵德畫著八仙法寶的花龍等等。有些還在龍船龍尾上掛上端午龍船粽,船上羅傘、神斗、彩旗一應俱全,負責守護神斗的龍船手甚至裝扮成各村的龍船守護神模樣,盡情展現(xiàn)各自的龍船文化。
前來應景的客人來到,做為主人家的珠村父老們自然也駕龍相迎。因為當天珠村龍船負責接待,不用游出珠江口,比較安全,所以不少人把自己的兒孫也帶上船一起劃,“珠水闊,珠溪連,珠村人仔會扒船。”讓孩子從小感受扒龍船的氣氛。
按照一直以來的傳統(tǒng),龍船前來應景,進入景點游弋,主人家一定要敲響岸邊的銅鑼,并派龍船會的主事骨干用草帽不斷向龍船打招呼,示意對方上岸吃餅吃飯,但到來的龍船不管怎樣也要扒三個來回才會靠岸上船,這叫回龍三次,表示互相之間有來有往。而且龍船進來的時候一定要龍頭先進,以示禮貌。倘若是用龍船尾入村,岸上的龍船會主事就會明白,這是代表要絕交,自然就不會敲鑼邀請。其實真正故意用龍船尾入村非常罕見,但有時年輕的槳手和舵手不懂規(guī)矩,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因為在河道掉頭的關系,誤用龍船尾入村,從而鬧出誤會和笑話。endprint
不過龍船文化講求的是大度,在江上劃船不同于陸地行車可以馬上剎停,有什么碰撞難免,雙方有什么摩擦和誤會,互相有風度地交流解釋清楚即可,下次照樣歡迎您來村里應景,大家上岸飲杯龍舟茶,就代表冰釋前嫌,還是好朋友!
回龍三次,禮數(shù)做足,龍船手們紛紛在珠村人的帶領下,上岸吃龍船餅、喝茶休息,并在主人家準備好的神位前上香。上岸休息,不僅僅是讓龍船手補充體力,也是東道主熱情款待客人的禮儀。
龍船手上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要做,那就是給招景村回送祝賀道謝的飛柬。一張一張紅色回柬貼在木板上,透露著主人家的熱情招待和客人們的禮數(shù)周到。
吃完龍船餅,各龍船手就回到船上,因為同一天會有不同的村招景,例如五月初一深涌上的黃村、宦溪村、蓮溪村也在同一天招景,也就是所謂“一涌四景”。所以午飯時間龍船手們會到其中一個招景村中吃龍船飯。而之后幾天,還要繼續(xù)去其他村應景,大家禮尚往來,友好交往,盡顯雙方多年積累下來的傳統(tǒng)龍船友誼。
神州百科
珠三角地區(qū)端午扒龍船的整套儀式
珠三角地區(qū)端午扒龍船有祭龍驅(qū)邪的性質(zhì),所以有一整套儀式,主要分五個步驟:起龍、采青、賽龍、藏龍和散龍。
起龍 起龍是扒龍船禮儀的開端。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待“浴佛節(jié)”后,方可選擇“開日”“起龍”,“恭請”上一年端午節(jié)后藏在河涌泥底下的龍船“出龍”。自 “起龍船”開始,扒龍船的年度大戲就開啟了。
起龍后,扒仔就可以上龍船練習,但注意,因為還沒有進行采青請神儀式,此時的龍船只有軀干,沒有龍頭和龍尾。
另外,按傳統(tǒng)因為女人屬陰,男人屬陽,龍船要帶陽剛之氣。所以婦女也不能觸碰龍船,男人扒龍船,婦女小孩便在岸上為父兄加油。
采青 采青是龍船節(jié)中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一種風俗。以前的采青,是抬著龍船神斗上的那朵羅傘,打著銅鑼去到每年采青的稻田里,上香敬酒,拜過禾花仙女就拔起青苗放進青盒里,然后燒串鞭炮回歸廟宇,然后就請神上神斗,就可以送龍船頭、羅傘、神斗、彩旗、龍船尾等物件上龍船。
賽龍 賽龍是人們所熟知、且最激動人心的環(huán)節(jié)了。賽龍奪錦也稱為“斗標”。斗標是村落、宗族之間的交流與競爭,是龍船的大聚會。
藏龍 端午節(jié)后,各村龍船陸續(xù)偃旗息鼓,將龍船收藏起來。一般傳統(tǒng)的坤甸硬木龍舟要在藏船塢處沉入水底固定,船面覆蓋上泥巴密封,即為“藏龍”。
散龍 龍船季節(jié)結(jié)束后,族人要將標(旗幟)還回給神靈,祈求龍神散膥(春)、世代平安,這叫做“散龍”。
龍船餅 龍舟飯
以前扒龍船非常費力,加上珠三角河涌眾多,龍船出去探親訪友就得一整天,所以龍船手們會將一些餅帶上身,累了、餓了就吃個餅,既可以充饑,也可以借著吃餅的機會小休片刻,這就是龍船餅的由來。
龍船餅一般是普通的廣式手制糕點,包括紅凌酥、白凌酥、黃凌酥、核桃酥、雞蛋糕等。不同村落、不同種類的龍船餅稍有不同。但都具方便攜帶、耐于存放的特點,而且在烈日高溫下十日八日都不易變質(zhì)。
傳統(tǒng)的龍船餅主要是紅凌和白凌。外邊是水油酥皮,內(nèi)餡原料包括有蓮蓉,又或者白糖、椰絲、芝麻、花生、南北杏、瓜子仁等,取五谷豐登的美好寓意。白凌餅上通常要加一點紅,這是因為白凌餅通常也為村人祭祀所用,但白色意頭不好,所以用紅色來點綴。
據(jù)說,做好的龍船餅,酥皮松化成一層層,酥餅隨著扁擔一悠一晃,風一吹,酥皮就如花間蝴蝶般飛舞,又或如片片花瓣般飄落,香足一地。
除了龍船餅,龍舟飯也是珠三角地區(qū)龍船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會吃龍舟飯,一是龍船進水采青請神,所有龍船手和村內(nèi)60歲以上的長者聚餐。二自然就是招景和趁景的時候,邀請其他村的龍船手過來吃飯。最后則是散龍船標酬神還青,也要舉辦一次龍舟村宴。這其中,招景當天的龍舟飯,因為要招待外村,所以最為隆重。
以前村里的龍舟飯,是每個龍船手自家舀出一碗米,夾(聚)米落鍋。如今的龍舟飯是由村集體以及富裕村民捐資贊助。掌勺的都是村中挑選出來的業(yè)余烹飪高手。一次龍舟飯,數(shù)目至少在數(shù)十圍以上。因此一大早就要開始預備,不僅全村男女老少同時出動,還要請外援。上百圍的龍舟飯場面之大,耗費人力物力之多,可想而知。
龍舟飯飯桌上必定有燒肉、白斬雞、碌鵝、燜鴨、花錦鱔等菜式,都是吉祥喜慶的意思,燒肉象征紅皮赤壯,魚代表年年有余。甚至有講究的,甚至連飯后水果也有講究,譬如吃荔枝就會有“五月吃個荔(利),成世無運滯”的彩頭。
龍舟飯中“龍船丁”是最具特色的菜肴,有“無龍船丁,就不叫龍舟飯”之稱,所謂龍船丁即是用豆角粒、辣椒粒、咸蘿卜干、炸花生、豬肉丁放在一起炒丁。其中的豆角粒可以去除龍船手的濕氣;辣椒粒刺激龍船手的食欲;咸蘿卜干補充鹽份;炸花生增強人體的熱量;豬肉丁增加營養(yǎng),整個搭配十分適合龍船手的需要,可謂是龍舟飯中的功能菜。
龍舟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為村和族群出過力。就不能去吃龍舟飯,能來吃的主要是為龍船出過力,或者贊助過錢,還有受邀請得到尊重的人。在潘劍明先生年輕的那個年代,村民都以當過龍船手為榮,為了可以上龍船,甚至會在晚上去龍船廳偷一只船槳回家,第二天認船槳上龍船,沒船槳就不能上船。在龍船活動結(jié)束后,有些人不歸還船槳,等下一年可以再繼續(xù)上船。據(jù)說當過龍船手,又吃過龍舟飯,整個人就可以身體健康,趨吉避兇,整一年都順風順水!
神州百科
龍船上的旗、羅傘和神斗
珠三角的龍船文化,并不是簡單的扒龍船那么簡單,光是船上的裝飾品就已經(jīng)相當講究。平時不扒龍船的時候,所有裝飾品,包括龍頭、龍尾、船旗、羅傘、龍船鼓、鑼架、神斗都要放回龍船廳內(nèi)供奉。到了要扒龍船的日子,當天早上就按在船上擺放的順序取出,安放在龍船上。等晚上龍船返回,再按相同的順序取下,放回龍船廳內(nèi),每天都要如此重復,馬虎不得。
龍船上的旗也稱為標,一般是與宗族有關,如寫有村落的姓氏,又或者與村內(nèi)的神明有關系,如北斗七星旗、百足旗等等。讓觀者遠遠就知道這是那一條村的龍船。
龍船上鑼鼓主要用于船上的發(fā)號施令,尤其是大鼓,所有槳手梢手都聽鑼鼓的號令,做出全速前進、轉(zhuǎn)彎、調(diào)頭、規(guī)避等動作。大鼓上也會寫上村的名稱或者村的姓氏。因為大鼓的重要,所以珠三角龍船禮儀中,就有一樣叫“托鼓留宿”,就是招景的主人家下龍船把鼓取走,示意來應景的客人當天晚上在村內(nèi)留宿,因為沒有了鼓,龍船也沒辦法離開了。“托鼓留宿”被視為頂級的禮遇。
除了龍船鼓,長龍一般有四個鑼架,鑼架上各有一柄羅傘,前后各二,再加上中間專門為神斗準備的羅傘,總共五柄羅傘,取龍是九五之尊之意。
神斗代表的就是龍船上的神靈,有龍船必有神斗,神斗可謂最為重要!因為人的生命就在船上,又沒有能力和大自然對抗,所以只有祈求神的保佑,以保龍船上人的安全。
在龍船進水采青儀式之后,保護神就被請入神斗上到龍船上,神斗上貼有相請的神的名字,一般是村內(nèi)供奉的神靈,如珠村就將村內(nèi)所有廟的神都請了上去,并在神斗上插上三枝香,因為神斗的重要性,龍船上會有人專門負責神斗,職責就是保證三枝香不會熄滅。負責神斗的人在龍船季期間,每天要去所有神廟上香,保護龍船順風順水。有些更會在應景的時候裝扮成該主神的模樣,如北帝、濟公等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