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祎
【摘要】戲仿即戲謔性模仿。作為一種常見的藝術手法,它可運用于幾乎任何一個藝術領域,如建筑、美術、音樂、文學、電影等等。本文以電影《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為例,探討戲仿作為后現(xiàn)代主義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通過對電影中主人公的戲仿,以此揭示如何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經典童話的顛覆重新解構。
【關鍵詞】戲仿 后現(xiàn)代主義 白雪公主
一、后現(xiàn)代主義——戲仿
戲仿,又被稱為“戲擬”,最早是在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中提出的。在后
現(xiàn)代的語境中,戲仿成為“最具意圖性和分析性的文學手法之一”。在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中,戲仿也不再是單純的滑稽模仿,而是通過對公眾耳熟能詳?shù)慕浀渥髌房鋸埖赝崆佻F(xiàn)達到顛覆經典,挑戰(zhàn)傳統(tǒng)和消解權威的目的。
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把反傳統(tǒng)推向了極端。它試圖對小說、詩歌、戲劇等傳統(tǒng)形式以及敘述本身進行解構,在文本敘述時經常運用戲仿、拼貼、反諷等手法,而戲仿又是尤為重要的。簡單地說,戲仿是指仿文對源文的戲謔性仿擬。琳達·哈琴認為戲仿的主要形式是跨文本的反諷版本。她強調戲仿的諷刺性目的。而戲仿的魅力與能量更在于讓讀者在兩個文本之間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差異,對經典重新解讀,對現(xiàn)實認真思考。后現(xiàn)代主義文本的戲仿對象通常都是經典作品,源文越經典,越廣為人知,仿文的戲謔性張力就越強,與讀者的互動就越強烈。借助人人所熟知的經典作品,對它進行顛覆而同時又保持形式上的類似,從而啟發(fā)讀者的比較和思考。
二、《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中人物形象對童話的戲仿
(一)白雪公主戲仿
電影《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運用后現(xiàn)代主義中戲仿的藝術手法,對經典童話中的白雪公主形象加以顛覆性改造?!栋籽┕髦хR魔鏡》主要通過戲仿對藍本格林童話進行模仿和轉換。在電影中既對經典白雪公主有一定的保留和模仿。例如,名字的一致性;在外貌上都是“頭發(fā)烏黑如烏檀,肌膚雪白似白雪”;同和七個“小矮人”住在一起;也期盼著一個王子的出現(xiàn)能夠拯救她等等。這些有助于觀眾對電影進行解讀,同時也體現(xiàn)和文學傳統(tǒng)的一定聯(lián)系。但電影更多的是對經典白雪公主進行戲仿和改寫。
電影將眾所周知的經典白雪公主進行蓄意改寫,并在其基礎上進行了二次創(chuàng)作,是對童話中白雪公主的戲仿。在童話中,白雪公主是善良美麗的化身,但她缺乏對自己命運的主動掌握,她始終都是處在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等待別人對她的拯救。最終是王子用愛情拯救了她,并通過婚姻給予她快樂與幸福。在電影中,白雪公主已不是童話中的代表,而是不滿現(xiàn)狀、大膽獨立的女性代表。白雪公主,敢于與王后作對,敢于趁王后不注意偷溜出城堡,敢于訓練自己并決定成為一名“強盜”,以自己的聰明才智與膽識重新贏回了屬于自己的國家和幸福。電影中,失勢的王后在白雪公主婚禮上試圖引誘白雪公主吃下毒蘋果,而聰明的白雪公主識破了王后的陰謀并反向邀請王后吃下蘋果,這里的白雪公主已經化被動為主動,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梢哉f,電影中的白雪公主是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最終的幸福,而并非王子,她的形象符合當代社會對女性的道德審美觀,是對童話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的成功戲仿。
(二)王后的戲仿
童話故事中的女性角色與男性角色相比更加突出,不僅有美麗的仙女,還有惡毒的女巫。童話中的繼母所代表的大多是反面角色,她們的典型行為對于我們是理所當然的“錯誤”。例如女巫制造災難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人們的欲望。榮格學派認為,這類形象原型是屬于“人心靈中最深入、最黑暗的部分,也是無意識中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陰影原型。這種陰影的外在社會化表現(xiàn)一般為侵略性行為、貪婪欲望所導致的行為以及殘酷無情的所作所為。格林童話在塑造壞人物時遵循了這一規(guī)律,白雪公主的繼母天生就被賦予了一定的魔法,因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而處心積慮要置其于死地。
電影在童話原形基礎上進行了再度創(chuàng)作,深入挖掘人物行為的深層次原因,向觀眾塑造一個形象更為飽滿,更為真實可信的王后形象。與藍本小說不一樣的是,電影中的王后只是一個普通人,擁有魔力的是魔鏡,王后與魔鏡之間做了交易才擁有了魔法。王后為了保持自己的美貌妄想與王子成婚,因王子對白雪公主一見鐘情并嫉恨白雪公主的美貌,讓魔鏡給王子施下魔法并決定要殺死白雪公主。
童話中王后的邪惡是來自于她的女巫身份,而電影《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作為當下的一部戲仿經典童話的電影,就王后這個角色而言,更多的是去挖掘人物行為的深層次原因,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讓人覺得既荒誕幽默又可恨,比童話中的王后形象更具說服力。
(三)王子的戲仿
在童話中,是王子最后吻醒了吃下毒蘋果后的白雪公主,拯救了白雪公主與她的國家,最后和白雪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但在電影中,王子的形象被濃墨重彩地加以改寫和塑造,用戲仿的藝術手法對人物進行了再次創(chuàng)作。在電影中,
我們一向認為是英勇化身的王子,在一開頭就被小矮人打劫,被脫光了衣服倒吊在樹上,是偷溜出城堡的白雪公主發(fā)現(xiàn)并救下了他,這樣的情節(jié)不止出現(xiàn)過一次。軟弱的王子甚至還能被王后用愛情迷藥迷惑,準備與王后成婚。這樣的王子在白雪公主面前,好像白雪公主才是那個注定來拯救他的“王子”,甚至是白雪公主吻醒了中了王后愛情魔咒的王子。王子的形象在電影中可謂顛覆性地創(chuàng)造,戲仿手法的運用讓王子的形象更生動具體,也讓人們對于他有了新的更深層次的認識。
三、結語
電影《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可以說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經典作品。后現(xiàn)代主義中所包含的特點:荒誕的情節(jié)、零散的解構、空洞的人物、無處不在的文字垃圾和重復使用的空洞字眼等都在影片得以體現(xiàn)。影片使用戲仿的藝術手法對廣為流傳的經典童話進行了顛覆性的創(chuàng)作,打破了已成為觀眾心理定勢的人物形象,粉碎了觀眾對傳統(tǒng)的期待: 童話中的人物性格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典童話故事成了荒誕幽默的黑色童話。經典童話在創(chuàng)造性的戲仿再現(xiàn)后獲得了新生,觀眾也在幻想和期待被粉碎后走向清醒和成熟,這就是《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柯明星,羅先俊.對經典童話《白雪公主》的經典戲仿[J].科教文匯,2010,(11).
[2]石紹云.評格林童話中的繼母形象———以《白雪公主》為例[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04).
[3]周俊博.從《白雪公主后傳》看后現(xiàn)代主義解構[J].語文建設,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