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昱北+程琳
清人鄭板橋說過這樣的話:“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边@很像考場作文。他命題,盡可以標新立異,翻新花樣;我審題要能夠刪繁就簡,脫落了花葉,最終以本來面目示人。
審題重要,自毋庸贅言。每年高考作文題新鮮出爐,總引起社會較大反響,然中間不無雜音。有些人所言不得要領,就須斟酌與反思。
一、高考作文要義一,講政治
把政治講好、講明白,并非虛言。每年都有語文老師乍一見作文題,言必稱政治色彩濃了,人文色彩淡了。直白地說,開科取士,不講政治,還講什么?
如今高考未嘗不是開科取士的流風余緒??婆e千有三百余年,始終是一個政治。史載隋煬帝設進士科,破門第而重人品,垂拱之間削弱門閥大族世襲特權(quán),就是最大的政治。乾隆帝殿試,內(nèi)容為時務對策,亦窺政治色彩之一斑。
近幾年高考作文題因政治訴求而改變,并非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節(jié)點是2013年11月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全會決定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并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先看看近五年全國Ⅰ卷或Ⅱ卷,就頗見端倪。
2012年Ⅰ卷,是關(guān)于修船工補漏,船主補償?shù)墓适拢?013年Ⅰ卷,是關(guān)于高手勇于切割鉆石的故事;2014年Ⅰ卷,是關(guān)于山羊過獨木橋比賽規(guī)則的故事。三年出題思路層層相因,都有準“寓言故事”的命題色彩,主旨被有意遮蔽。2015年Ⅰ卷,是關(guān)于父親開車接電話,女兒向警方舉報的故事;2015年Ⅱ卷,是直接呈現(xiàn)三名當代風采人物候選人,及他們的事跡。2015年兩卷兩題,Ⅰ卷題旨繼續(xù)被隱藏,Ⅱ卷題旨則全然顯豁。
當時,我們在網(wǎng)上聽到了兩種聲音。2016年3月,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發(fā)文《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深化高考考試內(nèi)容改革》,旗幟鮮明地大講“立德樹人”。2016年4月,教育部考試中心語文學科命題秘書趙靜宇發(fā)文《2015年高考全國卷作文的兩個新變化》,反對作文命題的“價值立場預設”。比較之下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全國卷命題層思想嚴重滯后,且認識不統(tǒng)一,致使2015年作文命題發(fā)生搖擺。2016年Ⅱ卷,直接提供了語文學習關(guān)系到人的發(fā)展、國家的實力的三條途徑。2016年Ⅱ卷,最為典型地發(fā)表了官方的聲音。
當一種聲音強勢表達的時候,2017年兩卷作文命題,就已變得沒有多少懸念。Ⅰ卷是給出“中國關(guān)鍵詞”,Ⅱ卷是給出“中國名人(文)名句”,關(guān)鍵詞與名句,意蘊再明白不過,而題旨已不容故作遮蔽。自此,風既生而水方起,三中全會精神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
2017年,可謂“天行健”,國家乃至民族,面向全世界開放的強者胸襟,這在兩卷兩題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
二、高考作文要義二,懂課標
讀懂課標,至關(guān)重要。2016年9月,教育部出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課標既出,高考作文命題必與之匹配。但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任教高中畢業(yè)班的語文老師不讀新課標,所謂新課標云者,不知為何物,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新課標《課程性質(zhì)與基本理念》說:高中語文課程,堅持立德樹人,弘揚民族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guī)劃人生。
新課標還新在有了《學業(yè)水平測試與高考命題建議》,說:典型任務要多樣、綜合、開放??荚嚥牧系倪x擇與組合要角度多樣,視野開闊,為學生的思考與拓展留有足夠的機會和空間。減少單一知識點或能力點的試題,可命制側(cè)重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某一方面的題目,也可命制整合了三個方面認知活動的綜合性題目。讓學生在復雜情境、多樣角度、開放空間中充分展示其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成果。
讀懂新課標,我們便有如醍醐灌頂。語文新課標最為核心的問題是人的發(fā)展。如何發(fā)展?答曰:立德樹人。而要使人終身發(fā)展,使社會整體語文素養(yǎng)提升,最為現(xiàn)實且迫切的任務,就是引領學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guī)劃人生。這就是為什么2017年全國卷作文題,題旨顯豁,角度多樣,刻意開放更大空間的命意之所在。
如此放開,又有人出來擔心題目涵蓋及其承載的公平性。如果我們還將目光對焦在作文題目更適合何時何地何等人群上,一定切分出城市學生、鄉(xiāng)村學生,北京考生、海南考生,且讓不同出身及地域的考生對題目的感受性是一樣的,那么所引領的三大認識勢必大打折扣。客觀做不到,也顯然不合新課標精神。如此,就走不出畫地為牢的圈,所謂不公平,終成了自話自說。
可以預期,今后的高考命題,始終不離三大關(guān)注,且將以前所未有的前瞻性,引領學生去學習走進自然、融入社會、提升自我,進而規(guī)劃人生。
2017年的考場,考生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中國夢”,而對于關(guān)鍵詞、名句的個性組合及其覺解,正是命題層所希望看到的。
三、高考作文要義三,遵考綱
考場文須遵循考綱,一綱在手,絕不動搖。事實上,不止于社會一般人士,每年都有高中語文老師站臺,表達對作文題的不滿。不滿是一種認知權(quán),但發(fā)表怎樣的不滿,還是拗不過一個考綱。每年考綱是預為的廣而告之,仍有老師不見考綱,跟風說些“熱點過熱”“對話太虛”“文章會往外交辭令上靠”的話。
綱為提網(wǎng)總繩。有了考綱,也就有了總領考試的依據(jù)。宋神宗時科舉,《詩經(jīng)》《書經(jīng)》《周禮》等稱為大經(jīng),《論語》《孟子》稱為兼經(jīng),定為應考士子必讀,或者可算較早的考綱。
考綱制定,并非孤存。新課標《學習要求》指出:學生能自主寫作,自由表達,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近幾年,《高考考試大綱·語文》對應新課標,也相對固化了寫作要求: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評分是基礎等級40分。其中,內(nèi)容20分,要求符合題意,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中心明確;表達20分,要求符合文體要求,語言通順,結(jié)構(gòu)完整。發(fā)展等級20分,要求深刻,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事物的內(nèi)在關(guān)系、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豐富,材料豐富、論據(jù)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有文采,用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xiàn)力;有創(chuàng)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gòu)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今年高考全國Ⅰ卷Ⅱ卷,分別給出“中國關(guān)鍵詞”“中國名人(文)名句”若干,以供考生選詞擇句,自主組合,提煉觀點,進而以負責的態(tài)度向外國青年介紹中國,或表達對中國文化中名人名句化育后世的看法。所給關(guān)鍵詞、名句,既見文化傳承,亦顯時代精神。考生大可以一種認知為統(tǒng)率,連橫合縱,行文如布陣,將其整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怎么寫怎么有,而關(guān)鍵在讀書之雜,積累之富。
至于憂慮于內(nèi)容過熱、文字或偏,其實立不住腳跟。
兩卷兩題巧在對應發(fā)展等級而有所要求,設了個不高不低的門檻,選用兩三個詞或句,來組織材料,表述看法。諸如Ⅰ卷,長城/一帶一路;美麗鄉(xiāng)村/中華美食;高鐵/共享單車、移動支付;中華美食/食品安全;美麗鄉(xiāng)村/空氣污染;等等。Ⅱ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等等。在組合中可見深刻和豐富、個性和創(chuàng)新。舉例說,寫“長城/一帶一路”,就要嫻熟于有關(guān)史實,而有所發(fā)現(xiàn);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就可書家國情懷,而有所托寄,韻味尤其別致。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平常的作文訓練中或者誤解了實用類文??紙龀霈F(xiàn)的實用類文往往與議論類文在文體上有交叉。今年Ⅰ卷,向外國青年介紹中國,可說是實用類,但表述起來,仍是觀點先行,態(tài)度引領。
2017年的考場作文,因命題的親和性而預留了空間,可資選擇,便激活了想象,容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四、高考作文要義四,知時事
明察時事,則洞若觀火。高考作文命題萬千騰挪,我自從容信步。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話說多了,有人還是不信。全國多少校長、老師,把高三學子圈禁在校園那一畝三分地,“兩耳不聞窗外事”!
2017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guān)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新時期,國家重大決策:全面復興傳統(tǒng)文化?!兑庖姟芬晃模谠诳勺x全國兩卷兩題題意。
今摘要文中關(guān)鍵語句如下:
文化是民族血脈,是人民精神家園。(Ⅰ卷Ⅱ卷)
中華文化,積淀著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Ⅰ卷Ⅱ卷)
社會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擴大、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和新媒體快速發(fā)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頻繁,需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Ⅰ卷)
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Ⅰ卷)
把跨越時空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審美風范轉(zhuǎn)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Ⅰ卷Ⅱ卷)
中華民族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yè)過程中培育和形成了基本的思想理念。(Ⅱ卷)
加強“美麗鄉(xiāng)村”的文化建設,挖掘和整理家訓、家書文化,用優(yōu)良的家風家教培育青少年。形成良性鄉(xiāng)村文化生態(tài),讓子孫后代記得住鄉(xiāng)愁。(Ⅰ卷Ⅱ卷)
比照今年全國Ⅰ卷Ⅱ卷作文題來閱讀,巨大的視覺沖擊,足以使每位高中語文老師如坐針氈,心魂顫栗??梢哉f,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凸顯了一個主導,就是全面向傳統(tǒng)文化復興。尋根,以重新?lián)焓昂突貧w我們的精神家園,而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原就有她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這個主導,當然不是今年全國卷作文題旨的全部,但它真就是主導!
要特別說明的是,2017年的全國卷作文題,其命意主脈已然匯入時代的主流。主流里,人、家、國都在我們的沉思和奮筆疾書里,靜靜流淌。有了這樣一種眼光,對2017年全國卷作文命題作全景式掃描,我們便看到,核心還是發(fā)展中的人。只是這個人,被放置在家園中、社會中、國家中,他們不僅有著發(fā)展的空間,更有著看清潮流、認識社會、規(guī)劃人生的能力。
我們曾一度迷失在西方的文化里。早兩天,讀到旅美作家萬維鋼的《做個復雜的現(xiàn)代人》,書中指出,美國的教育是分階層的教育,教育內(nèi)容并不相同。這就需要反思,國人所羨慕的美國教育到底是哪個階層的教育?法國高中會試作文命題,幾乎清一色地提問方式,主旨不顯山不露水,也極具哲學的思辨色彩,于是為不少人所津津樂道。比如:我是由我過去經(jīng)歷所塑造的嗎?“給予的目的在于獲得”,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則?欲望是否可以在現(xiàn)實中得到滿足?我們是否應該為獲得幸福而窮盡一切手段?等等。西風東漸,這或許就是全國高考作文命題,一度不知所云的所在吧。
今年高考全國卷命題層,終于一個激靈,從半睡中被叫醒,迷途知返,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終于勇毅而感切地直面了鮮活的社會、民生與青年成長本身。
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題,或者是一個節(jié)點,一個轉(zhuǎn)身。
重新審視我們的時代、國家,社會,包括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及其追求,會頓悟很多。人生活著,總得有物質(zhì)之外的精神支撐。活法,不僅是一種需求、一種選擇、一種安排,更重要的是,它關(guān)乎生命的、精神的、未來的青年的進步。這樣思考,正是高考作文之應對所需要的,而能這樣思考,我們最終就豁然開朗了,思想不再囿限于作文題只是題的表層意義上,大可以藉此回歸自然、審視社會、評判人生和感悟生命等。
[作者通聯(lián):湖南師大附中]